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互聯網金融已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并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對我國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已成為推進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從互聯網金融概念,互聯網金融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體系;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大便利了客戶,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如客戶在辦理金融業務時更加方便快捷,對大數據進行整理開發,減少了操作費用的支出,這些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都對于傳統金融服務業有著很強的沖突。[1]因此有必要探討互聯網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的影響作深入的探討,這對傳統金融體系改革創新,加快變革的進程,不再墨守成規,有效提升了傳統金融服務質量,提高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效率,推動了傳統金融體系發展變革。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
2017年央行《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對互聯網金融定義:互聯網金融(ITFIN)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具備傳統金融機構能夠讓資金融通、實現支付以及可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的特性,是互聯網相關特點和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最終形成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該商業模式可以進行投資、支付以及信息中介服務等。將金融以及互聯網結合起來順應時代的發展,且其發展前景明朗,將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這兩者的結合,對于服務、組織、金融產品以及業務等各個方面未來進一步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這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不但能夠推動大型企業的發展,而且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也有著以前傳統金融結構無法取代的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人民群眾創業的門檻,推動了科技創新的發展進步,并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提高金融服務的品質也有著促進作用,業進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
2013我國網民人數已經超過3億人,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8.01億人,網民的增加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截至2018年,使用互聯網金融進行投資理財的人數與通過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理財的人數旗鼓相當,網絡借貸、網絡眾籌、互聯網支付的累計交易額達到70萬億元,發展速度令人咋舌。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5年以前,這一時期仍舊以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為主,互聯網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的補充,為傳統金融體系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在其進行發展的時候幫助銀行將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在這個階段僅僅是一種業務操作方式的改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
第二個階段為2005年—2012年,從2005年開始,互聯網依靠給傳統金融提供技術發展的契機,其自身也衍生出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業務隨之獲得發展,為進一步推動和管理互聯網金融體系,央行于2011年給互聯網金融機構開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這個階段,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進入了正規的渠道。
第三個階段為2013年—2017年。2013年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其原因為經歷了十余年的耕耘,互聯網金融規模在2013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自此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以P2P為代表的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極為迅速。傳統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于其的傳統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改造,在網絡上建立了互聯網金融平臺。從這一角度而言這個時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說是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第四個階段為2018年后,由于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2017年出現了諸多網絡借貸融資平臺不斷爆雷跑路,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通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約束互聯網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互聯網金融規模,民眾的理財意識也趨于理性化。
三、互聯網金融階段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我國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轉變傳統經營模式
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商業銀行也在調整自己的經營活動。
首先,對網絡金融平臺企業進行股份收購,加強了對互聯網金融的整合與控制,通過與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擴大自身的經營優勢,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銀行中,轉變經營方式。
其次,積極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建立自己的網絡金融平臺。傳統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居民儲蓄,為保障儲蓄客戶權益,其發放貸款的過程中還要考慮貸款申請人的資質,因此其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互聯網金融消除了金融中介,直接在投資者和資金需求者之間建立聯系,商業銀行也仿照這一模式,適應投資者提出的平臺扁平化的要求。網絡金融平臺對投資起點的限制較低,投資者在選定合適的產品之后可以直接進行投資,辦事流程十分簡便。為此,一些傳統商業銀行也采取措施構建與完善自身的互聯網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資金處理服務。2015年,以五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將互聯網金融戰略落到實處,以手機銀行、網絡銀行、電商平臺、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為特點的新型金融模式格局已初步形成,部分商業銀行依靠自身經營方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逐漸形成自身特點。如中國建設銀行已經成立了“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客戶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商品,商品選擇較為豐富,同時建設銀行推出積分制,客戶可根據自身積分換取商品。
最后,風險控制創新,一般的商業銀行較傾向于將款項貸給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提出的貸款需求則有些瞻前顧后,擔心其無法及時償還貸款。在互聯網科技覆蓋范圍逐漸增大的今天,獲取資料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通過數據中心可以隨時調取需要的數據,成本費用相對較低,傳統商業銀行改變風險管理方式,通過互聯網對經營風險、運營風險等進行管控,真正實現了對風險的全面預測。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高的特點,目前,商業銀行進入互聯網行業已有數年之久,因此加強風險防控力度更為必要。
推薦閱讀:《金融世界》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新華社主管、中經社控股集團主辦,面向國內外高端讀者公開發行的財經雜志,通過強化新聞性、專業性、建設性和權威性,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金融旗艦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