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積極創新中間業務,既可以節約監管資本,提高經濟資本回報率和整體盈利能力,又能通過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組合增強市場競爭力。本文通過列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發展的限制因素,對其中間業務發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創新
引言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迅速,中間業務產品不斷創新和豐富,中間業務收入已經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加入WTO和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為順應國際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應從戰略轉型的高度認識和推動中間業務的大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
1、宏觀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1978-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2元增至11759元,增長了34.2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3.6元增至3587元,增長了26.9倍;從1990-2008年,中國居民儲蓄率平均為40.4%,2009年達到48.2%。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不斷增加,市場對理財、基金代銷等金融服務的需求將大大增加,這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2、經營環境
科技進步為銀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與客戶溝通的平臺,這對中間業務的拓展無疑是一種催化劑。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業務流程大大簡化,運營效率不斷增強,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深。此外,中外銀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深層次合作與競爭將帶來我國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持續性提升,為中間業務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3、累積資源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建立了星羅棋布的營業網點,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和良好的銀企溝通網,對國內不同層次消費群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已經形成了深刻的認識,這些本土優勢都是外資銀行無可比擬的。
此外,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銀行的綜合實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公眾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些亦將有利于我國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的限制性因素
l、中間業務品種較少、范圍較窄,仍以傳統業務為主
商業銀行近幾年雖然陸續有一些中間業務創新,但范圍仍然較窄,開展的中間業務范圍狹窄,服務品種單一,結構不盡合理,傳統中間業務仍牢牢占據主要地位。雖然近兩年來也先后推出基金、保險和結構性存款的代銷以及保函(主要是投標保函和履約保函)、基金托管、委托貸款等中間業務新品種,業務收入得到逐年提高,但是咨詢服務類、承諾類、投資融資類、資產評估、資產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基本上很少涉足,有些業務品種雖然已經開發使用,但有名目而無內容,而且由于營銷宣傳力度不夠、科技支持不足、缺乏專門的人才,業務量幾乎是一片空白。
2、業務分割,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管理
目前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相互分割,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營銷資源重復浪費。中間業務和資產負債業務相互分割,三大業務各自為政。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配合,各部門聯動營銷的格局與合力尚未形成,這還可能導致權責不明而使業務發生沖突,影響業務規模的發展壯大。
3、科技支撐仍然不足,員工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科技支撐仍顯不足,知識密集型中間業務人才匱乏,業務規模和服務層次受到限制。一是收費手段仍然比較落后,缺乏計算機系統支撐,手續費自動扣收的中間業務項目占比較小,基本上靠柜員手工操作。目前商業銀行除了銀行卡業務實現自動收費外,其他中間業務的手續費扣收普遍采取手工操作,而由于部分基層行柜員素質參差不齊,手續費少收、漏收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發展新的中間業務技術支持滯后,創新能力較低。
4、經營外部環境受限
目前,我國銀行業所處的經營環境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不規范的地方很多。我國金融分業經營還較為嚴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正在發育之中,金融工具還比較匱乏,社會對服務收費的認同還要經過一個過程,等等。特別是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分業經營體制。銀行、證券、保險并駕齊驅,互不參與。這種嚴格的管制,一方面促進了我國金融系統的穩步發展,另一方面制約銀行業務的發展與創新。業務經營限制銀行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非金融機構的業務領域,制約了中間業務開拓的空間。
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與發展的對策
1、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產品創新
(1)準確把握客戶需求
市場的金融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遷和升級,主要體現在:客戶需求由零星分散產品向整合系列產品發展,由功能單一固定化向多元精細靈活化發展,由傳統單純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由柜臺處理方式向自助化、網絡化轉變。
(2)積極推進中間業務產品創新
按照分層分類,突出重點的原則,通過創新實現中間業務由網點依托型向網絡支撐型、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創新型、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
在支付結算業務方面,注重挖掘公司機構類客戶的潛力,穩步增加結算類客戶市場份額;
在資產托管業務方面,重點發展和創新與企業年金、委托資產、信托資產、投資連接保險等業務與產品。
2、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機制創新
(1)健全產品研發和管理體制
建立專門的產品研發部門,整合業務部門產品需求,有效銜接前、后臺部門的部門職能,超前研發骨干性、綜合性、系統性新產品,加強對產品的綜合管理;完善組織管理機構,省級分行有必要成立中間業務專門管理機構,統一規劃、協調發展、規范管理各項中間業務。完善和規范中間業務產品市場調查、產品設計、系統開發、內部培訓、市場營銷方案設計及后評價整個流程,對現有中間業務產品和服務流程進行再造和創新。
(3)加強中間業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商業銀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金融人才是商業銀行加快發展中間業務的根本。通過不斷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以更加優惠的條件加快優秀人才的引進,為商業銀行全面開展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中間業務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滿足中間業務多方位發展的需要。
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營銷創新
(1)分類營銷中間業務產品
拓展完善結算業務,努力提高結算業務的科技含量,提高結算效率,形成市場規模,穩步鞏固和擴大客戶市場份額;大力發展銀行卡業務,大力發展龍卡貸記卡業務,形成以雙幣種貸記卡為重點、準貸記卡和借記卡為配套的協調發展、互為依托的格局,將銀行卡的使用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實現“一卡多能”;進一步完善衍生產品交易的管理體系,提高外匯資金收益;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積極探索銀行資產證券化,為將來信貸資產證券化“鋪路搭橋”;推動造價咨詢業務再上臺階。
商業銀行要堅持品牌戰略,努力擴大造價咨詢業務的品牌效應,積極向以全過程投資控制QS為特色的項目管理方向發展,改變傳統的以編審三算等時點服務產品為主的業務結構,形成以投資控制、財務監理、工程監理等過程服務產品為主、過程服務產品與時點服務產品同步發展的業務格局。
4、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科技支撐創新
商業銀行必須以電子渠道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構建產品齊全、功能完善的電子化網絡系統框架,拓寬中間業務服務領域和分銷渠道,發揮電子銀行渠道高效、便利的服務優勢,使其成為中間業務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營銷渠道。大力開發電子支付手段,并通過各種促銷手段和推廣措施,提高個人客戶電子銀行使用深度和廣度,以提高支付手續費收入。
5、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政策環境創新
商業銀行應該與國內同業一道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推動監管部門對中間業務發展的政策創新,促使國家留出金融創新空間。
同時要推動監管部門盡快完善中間業務監管規定,為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制定業務規范,對擾亂金融市場、肆意進行惡意競爭的行為堅決嚴懲不怠,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始終處于規范、有序、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態。
結束語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創新之路充滿機遇和挑戰。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不斷創新,有效地改善銀行業務收入結構,不斷提高收益水平,強化整體競爭力。因此,商業銀行要在穩健發展中保持不斷創新發展,在創新發展中也要注重風險防范和控制。只有這樣,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之路才會更加平坦,更加富有長期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京禮、閻澤濤:《發展中間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未來決戰勝負的關鍵》,商業研究,2005年10月。
【2】戴紀星:《開放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分析》,華北金融,2006年第8期。
【3】范國祥、李國芳:《基層商業銀行必須重視中間業務》,青海金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