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經濟新常態下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路徑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非常緊密的技工教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人才供給結構、質量和層次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瓶頸。對此,根據經濟新常態發展要求,需加快推進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具體改革路徑為切實調整辦學發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技工教育提質增效;加強全面創新,夯實職業培訓,提高技工教育服務社會能力;增強區域聯動,優化院校結構,實現技工教育協調發展;強化國際交流,拓展國際合作,提升技工教育國際化水平。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技工教育 供給側改革 推進路徑

  課 題:本文系2020年度邢臺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立項課題“邢臺技工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TSKFZ2020012)的部分研究成果。

  2014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重大論斷,并多次在講話中闡述了“新常態”的內涵,即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下,與地方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聯系非常緊密的技工教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高、對地方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不強、區域聯動發展失衡、辦學國際化水平較低等問題,亟須推進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實現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全面提升,以滿足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一、經濟新常態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要升級轉型就要進行創新改革,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即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必然會催生“新技術”“新科技”“新產業”,隨之會帶來技工教育發展的“新機遇”“新方向”與“新模式”。面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要求,技工教育必須有所回應,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將供給側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從而促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我國技工教育的供給現狀來看,其辦學目標與方向、人才培養模式、供給質量等與市場經濟偏離,難以滿足新常態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一方面,“技工荒”問題依然存在,且高技能人才缺口呈逐年加大趨勢。雖然每年技能人才的供給量都有1000多萬人,卻仍未能有效緩解技能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據統計,2020年年底,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但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口總量僅為26%。近年來,隨著國家相繼出臺各項有利于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促進了技工教育的規模化發展,但技能人才供需關系曲線遠未達到均衡點,截至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缺口仍高達2200萬人。另一方面,技工教育所培養的技能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發展產業相對應的“匠才”尤其匱乏,一些特殊技能崗位甚至出現“千工好招一技難求”的局面。

  綜上所述,技工教育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積極迎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從而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能人才,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下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推進路徑

  (一)調整發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技工教育提質增效

  經濟新常態下,為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技工教育應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主動調整發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要牢牢把握發展新機遇,及時調整辦學發展方向。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發展模式已從追求速度和規模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好的產品和服務需要好材料、好技術和好員工來實現。技工院校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技工教育面臨的新特點、新機遇、新發展,更加側重提高教育質量和增加辦學效益,切實根據市場需求精準定位辦學方向和模式。

  第二,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技工教育供給質量。加速推動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對接市場需求,精準培養,精準供給。建立科學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產業需求調整專業,根據職業標準規范課程內容,根據工作過程創新教學過程,切實推進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從而全面促進學生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

  第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優化技工教育發展環境。技工教育是應用型教育,要讓學生掌握實用技能,畢業即能勝任崗位工作,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就必須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因此,技工教育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十分重要。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技工院校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項目支持和宣傳力度,從而優化技工教育的發展環境。

  第四,加強師資力量,切實提高技工院校教學質量。技工院校要通過加強師資培訓、支持教師進企業實踐交流、參與技術革新等措施將現有教師培養成“雙師型”教師,并積極聘請社會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企業高技能人才等兼職授課,綜合利用校內外力量,打造一支專兼結合、配備科學的“雙師型”師資團隊,從而整體提升技工院校教學水平。

  (二)加強全面創新,夯實職業培訓基礎,增進技工教育服務社會能力

  增強技工教育服務社會能力是技工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加強全面創新,為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提供政策制度支持。技工院校要建立健全鼓勵學校師生踴躍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各項制度,如將教師參加社會服務納入薪資管理和職稱評聘,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激發教師參加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環節并記入科目成績等。

  第二,夯實職業培訓基礎,提高服務就業創業的能力和水平。職業培訓是推動技工教育服務社會的重要方面。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產業升級轉型,一大批農民工、企業職工、轉崗失業人員等急需通過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獲得新出路,技工教育要充分發揮其職能,統籌校內外資源,積極開展返鄉創業、技能提升、就業技能等專項培訓,并配合各企業開辦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多途徑、多方面促進職業培訓有快的發展、質的提高。同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優質技工院校要綜合利用校內外資源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和眾創空間,切實增強服務創業就業的能力。

  推薦閱讀: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东方市| 莒南县| 铁力市| 许昌市| 揭西县| 雅江县| 阿克苏市| 菏泽市| 万安县| 永顺县| 资溪县| 和硕县| 新昌县| 榆社县| 湘潭市| 长宁区| 饶平县| 北川| 车致| 工布江达县| 洞头县| 三台县| 科尔| 镇远县| 碌曲县| 农安县| 和龙市| 确山县| 亳州市| 长宁县| 丹凤县| 临桂县| 崇明县| 西昌市| 东台市| 长沙市| 天等县| 乐东| 清镇市|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