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先進園區對江蘇經濟開發區創新發展的經驗啟示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摘要]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江蘇是較早發展經濟開發區的大省,隨著多年來的探索實踐,開發區的建設在江蘇的經濟建設、結構轉型、科技創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分析江蘇經濟開發區的現狀和問題,選取了美國硅谷軟件園、北京中關村等國內外先進園區為樣本,總結了不同園區創新發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對江蘇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提出若干啟示與建議。

  [關鍵詞]園區;開發區;創新發展

經濟論文發表

  2019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提出構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放發展新體制。開發區是我國最早在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的以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特定區域,主要可以分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五種類型。本文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研究重點。

  一、 江蘇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現狀

  自1984年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入我國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江蘇開發區數量在不斷上升。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現有省級及以上開發區158個,其中國家級46個,省級112個。國家級開發區中,經濟技術開發區26家,占全國的11.9%;高新技術開發區17家,占全國的10.9%。兩者占比均為全國第一。

  1. 總量規模實現飛躍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開發區在總量規模上不斷攀升,已經突破了20萬億元大關。2019年江蘇經濟開發區實現業務總收入23.2萬億元(圖1),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二十多倍,年均增長超過20%,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實現業務總收入12.2萬億元,占全省經濟開發區的52.5%;實現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46億元,占全省的61.9%,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08.7億元,占全省經濟開發區的59.8%[1]。

  2. 綜合競爭實力全國領先

  根據2019年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考評情況,綜合排名前30名中,江蘇共有8個開發區上榜,占比26.6%,排名第一(圖2)。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位列第一、第五、第七和第九1。與2018年前30名榜單相比,江蘇新增1個TOP30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名額,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躍升前30,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退出前30榜單。從各個細分排名來看,蘇州工業園區外貿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利用外資規模排名全國第八,在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區域帶動、生態環保和行政效能等方面均發揮了引領作用。

  3.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江蘇經濟開發區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戰場,逐步從發展初期以傳統產業為主轉向發展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積極發展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成為開發區產業布局的重要特征,截至2018年,江蘇經濟開發區內共設立了162家特色產業園區,主導產業開票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達到45個[2],形成了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蘇州納米材料、無錫物聯網、常州石墨烯、泰州生物醫藥、徐州工程機械、鹽城汽車制造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

  4.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江蘇始終把創新作為經濟開發區發展的動力,積極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打造創新載體和支撐平臺,完善科技創業孵化鏈。截至2018年年底,經濟開發區共有高新技術孵化器、眾創空間九百多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及在孵企業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園區7家、試點園區27家,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江蘇經濟開發區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5113項,同比增長43%,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267家,比2006年增長了3.7倍,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7854.9億元,與2006年相比增長了3.2倍,年均增長12.6%[1]。

  5.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2019年,江蘇經濟開發區進出口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圖3),實現進出口總額5088億美元,占全省的80.8%,與2006年相比,增長264.8%,年均增長8.5%[1]。與此同時,經濟開發區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創新招商方式,吸納了大量國際資本,不斷提升開放合作優勢。2019年,江蘇經濟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237億美元,占全省的90.7%,與2006年相比增長68.7%,年均增長4.5%。2019年,隨著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江蘇經濟開發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將會更加寬闊和深入。

  二、 江蘇經濟開發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三十多年來江蘇經濟開發區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和資源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 從發展路徑上看,尚未擺脫依賴項目引入和企業擴產的外生增長模式

  長期以來,以GDP導向為重的開發區考核體系根深蒂固,而重點項目的引進能夠對GDP增長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因此,部分經濟開發區仍然以重點項目的引入、重點企業的擴產作為重點工作。制造業大項目的招商引資也成為開發區之間的主要競爭手段,開發區仍然處于依靠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土地人口紅利、勞動力成本優勢等傳統要素驅動增長階段,尚未過渡到依托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此外,江蘇經濟開發區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僅為16%左右,與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超40%以上相比,尚處在經濟增長的初級階段。

  2. 從產業布局上看,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嚴重,主導產業優勢不突出

  從單個經濟開發區看,由于長期以來各地方政府缺乏長遠統籌,產業集聚往往并非基于關聯企業的統籌考慮,而多為簡單的企業扎堆,在開發區內部缺乏產業鏈分工協作,存在著低水平產業同構和產品同質現象。從全省范圍看,不同的開發區之間存在著產業定位趨同,主導產業特色不明,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如某區的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均布局了汽車產業,沒有形成統一的產業布局,導致各個開發區的主導產業沒有形成合力,難以發揮出產業集聚的優勢。

  推薦閱讀:經濟研究導刊期刊級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莎车县| 嘉荫县| 全椒县| 平湖市| 多伦县| 双流县| 雷州市| 双江| 巴塘县| 新龙县| 开封县| 大港区| 宣化县| 高清| 溧水县| 陕西省| 上饶县| 克拉玛依市| 阿鲁科尔沁旗| 奉节县| 阜城县| 宣化县| 江达县| 滦平县| 汉沽区| 富平县| 云林县| 那曲县| 深圳市| 锡林郭勒盟| 奉贤区| 揭阳市| 河北省| 大连市| 静安区| 上高县| 康乐县| 彩票| 临邑县|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