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彌補了原生資源短缺的嚴重約束,支撐了浙江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的巨大需求,成為極具影響的朝陽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方式總體上仍是粗放型的,由此產生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通過綠色理念創新、綠色技術創新、綠色制度創新、綠色市場創新、綠色模式創新等途徑加快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綠色創新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轉型升級 浙江
一、引言
浙江是“經濟大省”,但也是“資源小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在浙江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40多年來,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迅猛發展,彌補了原生資源短缺的嚴重約束,支撐了浙江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的巨大需求,成為極具影響的朝陽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浙江也因此成為“循環經濟大省”。但是也應該看到,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方式總體上仍是粗放型的,大部分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規模較小,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差,由此產生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正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這為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破解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必須通過綠色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才能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狀況
(一)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迅速崛起,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資源短缺,遠低于全國人均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再生資源作為浙江區域特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料來源,極大地破解了原生資源匱乏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制約。同時,由于再生資源作為原材料價格要低于新的原材料價格,因而也降低了產品成本,使浙江產品在價格上具有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如浙江永康的銅加工企業就利用再生銅生產銅板帶,通過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和加工技術,在保證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每噸價格低于用原生銅生產的銅板帶2000元。依靠低成本形成的競爭優勢,使得浙江的民營企業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地完成了資金的初始積累。
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因其源于解決原生資源短缺造成的原材料供應不足,民營企業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利用廢舊物資自發解決原料短缺的矛盾,因而改革開放初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還處在低水平的簡單利用階段,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也逐步走上了綠色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綠色創新力度和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不斷爭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在邁向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二)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典型發展模式
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浙江廢舊塑料、廢舊紙張和廢舊橡膠的再生利用率分別達到50%、80%和60%以上,廢舊金屬的再生利用水平也很高,金屬材料中,40%以上的鋼和銅,60%以上的鋁和鋅都來自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形成了很多有影響的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進而發展為區域塊狀經濟,有力支撐了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創新之路,形成了若干具有鮮明特點和推廣價值的發展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種模式。
一是“永康模式”。永康是我國著名的“五金之都”,永康的五金制造產業,起源于其傳統的手工業。改革開放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力發展再生金屬回收利用產業,形成了擁有再生金屬回收分揀、加工制造、技術研發等的完整產業鏈,打造出頗具實力的五金制造產業集群和塊狀經濟,實現了五金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二是“臺州模式”。臺州被稱為“中國再生金屬之都”,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拆解利用基地,已形成了從廢舊電器回收拆解到加工制造的完整產業鏈,為臺州的汽車摩托車、服裝機械設備及周邊地區的生產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產品。依托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臺州塊狀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我國民營汽車、摩托車和服裝機械的重要生產基地。三是“余姚──慈溪模式”。主要是通過廢舊金屬和廢舊塑料的規?;厥绽?,為家用電器、機械儀表、塑料模具等行業提供大量原材料和產品,形成了產業集群和塊狀經濟,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機械儀表等產業成為區域主導產業,該區域成為國內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三、浙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綠色轉型制約因素
(一)行業二次污染問題仍然存在
由于浙江80%以上的再生資源企業是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無序回收,回收和分類不規范,回收站點設施簡陋,廢舊物品隨意堆放,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且影響市容市貌,產生環境污染;加工處理技術粗放落后,廢品拆解、分揀、加工處理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為了降低成本,中小企業環保投入少,缺少環保處置的設施和設備,導致廢氣、廢水、廢油、廢酸、含重金屬溶液等廢品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放,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再生資源企業往往成為城市環境整治和環保督察的重點對象。
(二)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
雖然一些大型骨干企業已經擁有比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整體上來看,浙江再生資源產業技術水平還比較低。由于行業內龍頭骨干企業和支柱性企業數量偏少,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差,也缺乏實力和能力來引進和使用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回收環節缺少先進精細的分揀技術,使得分揀粗放低效,加工利用技術水平不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差,工藝流程落后,污染較嚴重,再生資源沒能得到充分利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的比例遠低于其他行業。
推薦閱讀:夜經濟方面的論文在哪些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