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產業經濟學是從中觀層面研究經濟學的一門成熟應用經濟學理論。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產業的細分,產業為各國政府提供了一個研究經濟現象、發現經濟問題、制定經濟政策的全新視角,成為各國管理經濟的工作著力點。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對現有期刊文獻中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流派、最新模型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等進行分析,探討產業經濟學前沿動態。
關鍵詞:計量可視化;鉆石模型
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細分和產業革命的推進,產業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的一個工作著力點,為各國政府和學者提供了一個研究經濟現象、發現經濟問題、制定經濟政策的全新視角。目前,產業經濟學已形成了以產業組織、投入產出分析等為核心的理論框架。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經濟學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更新。
1.主要研究流派及相關理論的適用性
現代產業經濟學大體上可分為寬派和窄派。窄派主要基于SCP框架(Strategy、Conduct、Performance),構建了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代表人物:張伯倫、梅森、貝恩、謝勒等建立,主要研究產業內部微觀主體的行為、決策及其影響因素,以及這些行為和決策的政策含義。而寬派框架更加豐富,不僅研究產業結構,還通過運用投入產出分析、微觀計量分析、博弈論等,進一步研究產業之間的關聯,為政府在制定產業的政策上提供理論基礎。當前,我國對產業經濟學的研究主要延續的是寬派體系,代表人物有林毅夫、江小涓、金碚、汪海波、劉志彪、蘇東水和于立等[1]。
1.1產業結構理論是當前研究產業升級的基礎
該理論認為,產業升級包括產業結構的升級,另外也包括產業價值鏈的攀升。如Kaplinsky、Morris(2001)、Nadvi(2005)認為,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方式有“高端”和“低端”兩種,后者短期看或許收效頗豐,但長遠看會使經濟陷入“低端鎖定”。因此,后發新興經濟體不能僅僅滿足于停留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而應該聚焦產業鏈核心環節,積極進行創新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減少對發達國家成熟產業體系的依賴[3][4]。
1.2產業關聯理論是當前研究兩個產業關系的基礎
該理論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模型,研究某一產業在發展中受哪些產業的影響,以及影響作用大小。如,Guerrieri & Meliciani(2003)通過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模型,以經合組織(OECD)6個代表性國家為案例,實證分析了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技術聯系。
1.3產業布局理論是研究產業轉移問題的基礎
該理論認為,后進國家在產業布局上的選擇及如何保持其自身的資源稟賦等問題可采用這一理論,主要涉及產業集聚、行業集中等問題。如,惠潔燈(2014)通過構建EG指數,以中國31個省份為面案,研究得出信息服務業產業集聚態勢明顯。劉雪梅(2018)選用區位熵指標,通過采用29省份2005年-2014年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面板數據,測度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產業集聚程度。
1.4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理論是當前研究政府扶持產業發展的基礎
該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發展產業時,應該如何把握政府與市場邊界,促進產業的發展等問題,可借鑒這一理論,主要涉及產業發展的績效評價、產業政策的效果評價等問題。如,容玲(2012)則圍繞互聯網支付產業,對互聯網銀行這一產業的規制問題進行了研究。
2.理論模型和研究方法的發展
當代產業經濟學主要從中觀和微觀的角度探討社會發展問題。微觀角度,在前人理論基礎上,逐步加入了有限信息、交易成本、進入壁壘等,有關理論模型更加靠近現實,也更具有說服力。產業經濟學則深入到企業內部結構,探究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資源配置效率等,因而對指導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和廠商產業發展中都有著較強的意義[5]。具體有以下幾種模型:
2.1研究產業聚集的波特的“鉆石”模型
波特(1990)首次提出產業聚集的“鉆石”模型,又稱“波特五力模型”。波特認為,國家產業競爭力主要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撐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是“菱形構架”,形似鉆石[6]。芮明杰(2006)通過運用“波特五力模型”,對產業競爭力展開研究,認為中國產業發展首先要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其次積極融入國際產業分工大循環。莊惠明等(2009)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對我國服務業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
2.2研究產業關聯的投入產出模型
里昂惕夫(1931)是投入產出理論創始人,他通過編制了并運用年度的投入產出表,分析了美國經濟結構中的產業間技術系數聯系。因其能夠提供直觀體現微觀層次的產業間投入產出關系,以及技術經濟聯系,投入產出方法廣受學界和政府官方追捧,并奠定了產業關聯理論的基礎。隨后,這一方法逐漸成為一種對國家和地區經濟進行數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我國多數研究通過運用投入產出模型,利用年度投入產出表,對產業相互關聯、融合指標進行測算。如中國投入產出學會課題組(2006)采用 2002 年投入產出表數據,測算了全國產業關聯現狀,并分析了2002年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及經濟增長等情況。程大中(2015)通過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演變趨勢進行研究,發現中國與美國等國家關聯程度在上升,但與日韓等周邊國家關聯程度在下降。
2.3研究企業行為策略的博弈論
隨著經濟研究越來越偏重微觀研究,對企業行為的研究使得博弈論方法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政府產業政策、產業規制等方面,政府與企業相互策略影響及博弈是當下一個熱點話題,形成了政府“為什么限制價格或供給”、企業如何應對產業政策的討論。如,曹世武等(2011)基于博弈論,研究了旅游產業融合動力機制。倪焱平(2008)基于博弈論理論,研究了區域產業品牌培育途徑。方松泉等(2010)基于博弈論理論,研究了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選擇。翟嘯林(2018)基于博弈論理論,研究了互聯網金融規制問題,認為政府在產業管制中要注重金融公平,達到金融安全與效率的平衡點。
推薦閱讀:產業經濟評論經濟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