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勞動力流動對山東省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提要] 山東省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一直都存在經濟發展差距,并且這一差距呈現擴大趨勢。另外,山東省正在規劃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建設。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利用泰爾指數測算山東省三大經濟圈之間以及三大經濟圈內部的經濟發展差距。然后,利用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的面板數據進行計量實證分析,探討勞動力流動對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結果顯示:勞動力流動對三大經濟圈的經濟發展皆存在負面影響。對此,應采取如下對策:首先,出臺相應政策放緩勞動力流動速度;其次,圍繞山東省針對三大經濟圈的戰略規劃以及當地的勞動力特質規劃相關產業;最后,形成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極之后有所選擇地引導勞動力在山東省三大經濟圈之間的流動。

  關鍵詞:山東;勞動力流動;泰爾指數;區域經濟差距

經濟管理論文

  一、引言

  2019年12月,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山東一項重點工作是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另外,山東省政府還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山東省三大經濟圈規劃著眼于形成主體功能突出、產業布局特色明顯、內部聯系緊密的省會經濟圈(濟南、淄博、泰安、聊城、濱州、德州、東營)、膠東經濟圈(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和魯南經濟圈(濟寧、棗莊、菏澤、臨沂)三大圈層。

  目前,從區域空間結構上看,山東省各區域發展依舊存在明顯的差距。2019年,省會經濟圈各市的GDP數值和增速分別為:濟南9,943.4億元(7%)、淄博3,642.4億元(3.5%)、泰安2,663.6億元(6.3%)、聊城2,259.82億元(3.7%)、德州3,022.27億元(6.1%)、濱州2,457.19億元(4.1%)、東營2,616.19億元(4.2%);膠東經濟圈各市的GDP數值和增速分別為:青島11,741.31億元(6.5%)、煙臺7,653.45億元(5.5%)、威海2,963.73億元(5.5%)、濰坊5,688.5億元(3.7%)、日照1,949.38億元(7.2%);魯南經濟圈各市的GDP數值和增速分別為:臨沂4,600.25億元(3%)、棗莊1,693.91億元(3.6%)、濟寧4,370.17億元(3.8%)、菏澤3,409.98億元(6.3%)。由此可以看出,各區域之間以及各區域內部無論是在GDP規模還是增速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各區域之間GDP數值的最大值之差與最小值之差分別為:7,141.06億元、255.47億元;各區域之間GDP增速的最大值之差與最小值之差分別為:0.9%、0.7%;各區域內部GDP數值及增速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分別為:省會經濟圈(7,683.58億元、3.5%)、膠東經濟圈(9,791.93億元、3.5%)、魯南經濟圈(2,906.34億元、3.3%)。各區域之間在核心城市的經濟體量方面差距較大。省會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內部各城市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魯南經濟圈內部差距雖然較小但各城市的經濟體量也較小。山東省位居全國第三的經濟體量背后存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較大差距,不利于三大經濟圈協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韓興國、許鑫(2019)利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研究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結果發現,山東省各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明顯,會影響全省的整體發展。

  在所有生產要素中,勞動力是最活躍、流動性最強的因素,其流動必定會對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發展差距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學術理論界關于勞動力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發揮作用的效應方向并沒有形成統一結論,具體包括三種觀點:“縮小論”、“擴大論”和“折中論”。

  “縮小論”:勞動力流動能夠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嚴超、常志霄(2011)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1995~2005年間,勞動力跨省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具有顯著的縮小作用。張遼(2013)通過對1997~2011年我國生產要素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發現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并縮小區域差距。“擴大論”:勞動力流動會擴大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彭文慧(2014)認為勞動力受社會資本投向的影響會向發達地區流動,進而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擴大。“折中論”:勞動力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李新安(2013)認為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對流入地和流出地發揮的效應存在區別,會導致兩地要素成本失衡,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對區域收入差距的縮小作用是暫時的。劉會政、王立娜(2016)認為勞動力流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但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沒有明顯作用。

  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針對山東省三大經濟圈中勞動力流動對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運用泰爾指數(Theil,1967)對山東省三大經濟圈區域發展差距的變動趨勢進行了詳細分析。(2)構建了山東省三大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因素模型,對比分析勞動力流動對山東省三大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效果。(3)從勞動力流動層面出發,為促進山東省三大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相關的對策建議。

  二、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經濟發展水平測度

  (一)測度方法與數據選取說明。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種,各有利弊。鑒于泰爾指數具有可加分解的特性,不僅能夠衡量山東全省經濟發展的差距水平,并且能夠將山東省劃分為有限區域,衡量各區域的差距水平和各區域差距對山東全省差距的貢獻水平。所以,本文選用泰爾指數來測度山東省三大經濟圈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

  根據前文所述,將山東省劃分為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并分別用TS、TJ、TL來表示省會經濟圈內部差距、膠東經濟圈內部差距、魯南經濟圈內部差距;用TA來表示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之間的差距。本文測算的泰爾指數以GDP 為權數。

  推薦閱讀:經濟管理期刊投稿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台东市| 休宁县| 长海县| 拜泉县| 彭州市| 清水县| 博客| 拉孜县| 绥宁县| 惠东县| 内江市| 夏津县| 长治市| 阜康市| 昭平县| 全州县| 安宁市| 新宾| 南开区| 墨竹工卡县| 峡江县| 大城县| 新郑市| 贞丰县| 台州市| 类乌齐县| 陆良县| 江北区| 伊春市| 绥德县| 雅安市| 离岛区| 怀化市| 灵武市| 青岛市| 兰西县| 社旗县| 高台县| 鹿泉市|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