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國有產業園區承擔區域開發建設的重要職能,是區域產業規劃和產業聚集的主要載體,對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園區項目投入大、建設周期長、項目收益低等問題,導致產業園區融資工作進入瓶頸,制約產業園區的高速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經濟新常態下國有產業園區融資模式的構建意義,探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國有產業園區;融資模式
一、引言
國有產業園區的建設目的是,依據當地政府區域開發和建設的需求,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經濟發展模式,并結合各類信息化、創新資源模式,努力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及調整,為新興產業的萌發提供合理的平臺,這對城鎮化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建設產業園區,需積極融合融資模式,解決資金不足造成的產業導入問題。同時,解決資金流方面的收入及支出問題,這對促進國有產業園區的對外融資有積極的作用。
二、經濟新常態下國有產業園區融資模式構建的意義
科學開展國有產業園區融資建設,合理調整融資結構,明確債權及權益性融資比重和形式,拓寬融資渠道,有利于確立一個完整的融資渠道體系。全面優化產業資本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使園區的財務狀況得到優化,有利于降低產業園區的財務風險。制定系統化的融資策略,建立金融服務體系,充實園區建設及運營所需現金,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并提升市場地位,促進國有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1]。
三、經濟新常態下國有產業園區的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監管加強,政府支持力度變小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 43號),提出規范地方政府合規融資的各項要求。近年來,財政部、發改委、銀監會等部委多次出臺相關文件,加大財政約束力,嚴控政府舉債增量。國家多次加大力度調查統計各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問題,各政府產業園區面臨融資強監管,部分傳統融資模式無法開展,融資渠道和融資規模受到限制。
政府對產業園區的定位指導不足,導致園區缺乏鮮明的產業特色。國有產業園區前期主要依托政府扶持發展,園區公司注冊資本金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財政支持減弱會導致園區發展趨于緊張。產業園區公司承擔多個園區項目建設職能,政府資本金注入不足,無法滿足項目貸投放前提,會影響項目的整體開發建設。國有產業園區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過高,小馬拉大車,融資風險較大的情況[2]。
(二)市場化運營能力不足,限制融資能力
受地方政策保護及資源傾斜的影響,國有產業園區參與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化運作能力相對較弱,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業園區產業定位不明晰、項目成本控制水平較弱等因素,綜合導致項目融資總量需求超過項目立項時報告中預測融資總額的標準;工程管理能力弱、項目投資建設周期長、產業招商滯后、市場運營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園區遲遲無法產生園區租金及配套服務收益,影響償債能力;融資成本高、后續回籠資金慢,園區需通過15年以上的時間逐步收回前期項目投入,租金收入難以覆蓋貸款本金及利息。
(三)融資方式單一,缺乏系統的融資結構規劃
現階段,融資平臺主要利用銀行貸款進行資金配置,受銀行政策的影響較大,融資方式相對單一。對金融市場信貸政策和金融產品缺乏系統的研究和學習,靈活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較弱,沒有掌握全面有效的融資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園區的融資能力。國有產業園區基于政府區域發展的要求及職能進行開發、建設,資產主要為科研用地、標準廠房、園區綠化及基礎設施等,存在資產變現能力弱的問題,重資產投資、輕現金流流入、資產收益率低,進一步增大了融資工作的難度。
四、經濟新常態下國有產業園區優化融資模式的建議
(一)政府大力扶持與引導
第一,政府部門應持續發揮引導作用,加大對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要合理布局區內各產業園區,形成鮮明的差異化特色,在功能上相互補充,減少區域內產業園區的無序競爭。統籌各項產業資源,構建科學、完善的產業體系。第二,建立健全產業招商扶持政策。對引入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給予國有產業園區專項財政扶持補貼。第三,合理布局、配置產業園區資源。以“營利性項目+公益性項目組合”的模式進行開發,增強園區公司盈利能力。第四,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招商優勢。引導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等國內外一流企業入駐國有產業園區,將園區內的企業稅收留成適度向產業園區的公司傾斜,增加園區公司的收入來源。第五,加大對產業園區公司的資金支持力度,完成資金本實繳到位工作。結合后期新增項目的投資需求,同比增加產業園區公司的實收資本,切實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產業園區公司的再融資能力。
(二)合理配置產業資源,提升產業園區的市場運營能力
第一,做好園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定位。充分利用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成立中國絲路產業園、中加國際合作產業園、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等國際性產業園區,發揮產業園區在國際合作與交流領域的支撐平臺作用。提高產業園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體現產業園區的政治意義,吸引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提供資金支持。第二,完善公司法人化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內控體系及績效評價系統,引入專業產業規劃、工程建設、成本造價、融資運作、物業配套支持、企業品牌宣傳及運營等方面的專業市場化人才。提高項目工程建設質量,縮短建設周期,嚴格控制工程成本,整合產業園區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導致資源浪費,有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做好前期發展戰略規劃,避免重復調整導致投資浪費。以上措施將極大地降低融資貸款總額,降低融資工作難度,減少后期的償債壓力。第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產業園區的入住率,增加租金收入。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增加產業附加服務收入,盡早形成穩定充裕的現金流,以支撐前期項目投入貸款的償付工作。第四,產業園區分期、分地塊逐步立項、開發,減少項目啟動資金短時間內的集中投入,將貸款還款壓力分散至不同時期。
推薦閱讀: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關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