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 民營企業管理者 掛職 政治資源 配置
作者:藍海洋
掛職,即在保留與原單位人事關系的情況下,到政府及其組成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固定期限任職,借以發揮掛職人員特長、提供實踐鍛煉機會、深化掛職單位與派遣單位合作等,宏觀上可認為根據社會管理及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政治資源配置。在我國,掛職行為最早出現在延安時期,當時邊區政府為推動農村社會改造改造和促進實踐鍛煉,曾大規模選派知識分子、干部和學生下鄉掛職。1991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抓緊培養教育青年干部的決定》,明確要組織青年干部到實踐中去經受鍛煉、有計劃地對進行交流或輪換。近年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到2019年,民營企業的稅收貢獻超50%,投資占比超60%,發明專利占比超75%,就業存量占比近80%,企業數量占比超95%。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與民營企業對拓寬政企交流渠道的需求也更為迫切,掛職工作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措施,紛紛出現在各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中。例如青島市,2013年便開始實施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培養工程,確定了近千名培養對象,分批次安排到政府部門掛職。2019年發布的《青島市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對掛職單位范圍進行了拓展,有針對性安排到市場關聯度高的經濟條線部門掛職,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管理者熟悉市場化手段的優勢,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發展獻策獻力。
一、廣西民營企業管理者到政府掛職情況
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于著力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意見》,推出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55條措施,對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工作提出“要有計劃地組織民營企業家到黨政機關、國有企業掛職鍛煉”。但就目前實施情況看,除大部分政府部門掛職人員仍以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人員為主,民營企業管理者寥寥無幾。以H市為例,市政府9名副市長中有3名為掛職干部,分別出自國企、高校及國有銀行。不計算從上級政府機關下派的掛職人員,全市11個縣(區)政府中,有3個縣(區)目前安排有掛職副縣(區)長,也均出自體制內國企、高校。由于該市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11個縣(區)中有10個是貧困縣(區),掛職工作多為加快精準扶貧工作,主要針對對口扶貧及促進產業發展。臨近工業城市L市10個縣(區)中,除來自上級政府機關外,有4個縣(區)安排有掛職副縣(區)長,也均來自國企及事業單位。
從民營企業看,H集團(原廣西JZ設計院,改制前為廳級事業單位)是區內為數不多獲得政府掛職機會的民企,近五年,該集團累計派出掛職人員117名(掛職職務為科級及以上的58名),遍布除桂林外的廣西13個地級市70余個政府部門。如在C市,2017年至今累計輸送了20名中高級人才擔任該市N縣、D縣副縣長、F縣縣長助理等職務,助推城鄉規劃建設,實施項目涉及規劃、景觀、建筑、市政、園林、工程咨詢、工程勘察、總承包等領域。但對H集團的掛職行為,地方政府多為看中集團中高級城鄉規劃專業人才,針對性引進從而推動地方城鄉建設工作,對吸納企業管理類干部掛職的較少,且集團具有體制內單位背景,前身為事業單位,與各地政府一直有著較為密切的合作。除了H集團,區內難尋來自民營企業高管掛職的縣(區)政府領導。
二、民營企業管理者到政府掛職的實踐困境
(一)缺少法律法規層面的明確規定
2019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規定“根據工作需要,機關可以采取掛職方式選派公務員承擔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任務或者其他專項工作。”但該條款中,掛職人員主體為公務員,對非行政單位特別是體制外單位如民營企業,并沒有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掛職行為予以明確。雖然各地近年先后出臺關于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中屢次提到,為民營企業管理者到政府部門掛職創造條件、提供平臺,但由于缺乏法律法規依據,一些政府及組織部門對安排民營企業管理者掛職行為較為慎重,對掛職行為觀念上仍以體制內部為主,難以大刀闊斧的引入民企人才。
(二)缺乏完備的管理及監督機制
掛職人員由于人事關系不變,對其考核主要還是由原單位做出,主要依據由原單位人事部門跟蹤、掛職單位評價及掛職人員自身評價,但實際考核中,原單位人事部門往往鞭長莫及,對于掛職人員的聯系和了解不足,無法參照日常行為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判。而掛職單位出于維護雙方單位溝通的角度出發,常常對存在問題模糊化、突出褒獎,客觀性得不到保證。掛職人員來自民營企業,組織部門也難以實現如對行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干部的層級管理,容易出現管理真空。同時,對民營企業掛職人員還缺少相應的監督機構和監督機制,大部分依靠掛職人員的個人自律和原單位的管理教育及制度約束,由于掛職人員本身來自體制外,對于體制內部的監督管理辦法缺乏了解,加上掛職行為本身屬短期任職,容易出現掛職人員“不愿被管”,原單位和政府組織部門“管不到”,掛職單位“不想嚴管”的情況。
推薦閱讀: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科技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