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全球資本熱衷追求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模式滲透眾多行業,在如今火熱的浪潮下,共享經濟又暴露出許多問題,本文通過對共享單車等案例剖析共享經濟現狀,深入探究共享經濟存在的問題,并對共享經濟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現狀;建議
《新疆財經大學學報》(季刊)2001年創刊。本刊為綜合性學術期刊,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堅持質量及時的原則。
一、緒論
從過去的幾年內看,共享經濟火熱發展,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在短期內被眾多投資人所青睞,一時之間眾多物品被披上了“共享”的外套,如共享雨傘、共享車位、共享餐巾紙。雖然部分項目獲得了融資,但并未像共享單車一樣,獲得大量資本的投入。共享不但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更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時髦話題,資本的推動加速了行業的整合,ofo小黃車、摩拜以絕對優勢位居行業第一梯隊。
但狂飆突進的共享經濟,也留下了大量的后遺癥,部分共享經濟概念公司已經開始暴露生存困境,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ofo江湖傳聞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短短一年時間,資本市場的寵兒共享單車卻也逃不了淪陷的命運。反觀企業端的共享經濟,制造業通過中介性共享平臺淘工廠,眾創型共享平臺海爾“海創匯”,服務型共享平臺沈陽機床i5,協同型共享平臺生意幫,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實現企業之間對生產能力的分享,降低制造業的生產成本。制造業正在成為中國共享經濟的主戰場。但共享經濟在制造業的應用還處于啟蒙階段,變革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盈利、監管、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所以怎樣破解共享經濟模式發展上的雜難疑癥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
二、共享單車發展歷程
其實早在1978年就已經有人提出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后來隨著經濟危機的推動,產能的過剩和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共享經濟慢慢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我們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的發展一共經歷了四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共享單車的萌芽產生期,萌芽階段正是ofo和摩拜兩家共享單車誕生的時期。在這一個階段,ofo完成了900萬的A輪融資,從破產的邊緣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使ofo起死回生,摩拜則完成了自己首款單車的研發工作,開始在上海投入運營,此時的ofo和摩拜正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第二階段是成長階段,ofo和摩拜兩家行業搶占用戶市場,快速發展,并完成C輪融資,在這一個階段也逐漸涌現了其他的共享單車品牌;第三階段就是共享單車的泛濫期,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一時間內眾多資本投入貢獻單車,摩拜,ofo已經霸占一線城市,但這并不代表兩家公司完勝,廣大二三線城市仍然有創業機遇,二三線城市公共交通相對沒有那么發達“,最后一公里”問題函待解決,眾多的共享單車品牌表現出了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
第四階段就是共享單車的洗牌階段,一味燒錢難續命,盈利模式不清晰,社會資源遭到浪費,眾多問題使共享單車行業遭到了洗牌,悟空,小藍,小鳴,酷騎等品牌紛紛退出市場,剩下的頭部玩家也在夾縫求生,從“從降薪裁員”到“coo”離職,再到被爆“挪用資金”“資金鏈斷裂”,ofo創始人戴威仍在堅守著他的信念。實質上,共享單車的發展狀況并不代表共享經濟的發展,而共享單車也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它不是社會閑置資源的再分配,而是單車平臺再制造出來的社會增量資源,但其在使用權上確屬共享,才冠上了共享的頭銜,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種租賃經濟,但共享單車也確是共享經濟時代下的產物。
三、整體共享經濟現狀
全球共享經濟正在急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創造出來的財富日漸增長,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進入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交易額約為4.9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47%。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的服務者約為7000萬人,較上年增長17%。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獨角獸企業中有中國企業60家,共享經濟符合市場優化資源配置需求,深入各大領域;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產生,共享經濟行業重新洗牌,市場重新進入有序增長期。2017年中國新增約50多家共享經濟企業。在共享經濟獨眾多企業中,最為成熟的是共享出行領域,估值高達千億元,共享空間、共享醫療等企業也嶄露頭角。共享經濟獨角獸企業大多萌生于沿海發達城市。但隨著最近年報的披露,多家共享經濟概念掛牌公司暴露出了他的生存困境,從其中來看,一些共享概念公司或倒閉,或巨額虧損,或業務開展受阻礙,遭受巨大考驗。
四、當前共享經濟存在的問題
1.盈利問題:激烈的競爭與潛在競爭使獲利困難
去年2月的時候,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說了一句:“失敗了,就當作做公益吧”,這句話在共享經濟圈子里面引起了一陣風雨,而即便火了這么久,共享單車仍然沒找到自己的盈利點。共享經濟盈利模式不明確在于共享經濟進入門檻低,現有廠商會因為顧慮潛在競爭者和滿足用戶的市場而定低價,而持續的資本投入和巨額的市場擴張成本也是共享經濟盈利模式的重大問題之一,同一共享經濟領域激烈的競爭迫使企業采用各種優惠政策來擴大自己的市場,形成囚犯困境。市場上所有競爭者的財務負擔在不斷增大,而各行業燒完了資本確最終難以獲利。以最典型的網約車市場為例:2017年滴滴在競爭中戰勝了uber,雖然滴滴占有最大的市場,但他的競爭對手依然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所以滴滴盡管是行業的領頭羊,他的盈利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而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行業,雖然從最初就采用了與標準共享經濟定義不同的B2C模式。但由于共享單車行業很難差異化,所以整個行業都面臨高投入和高折舊但低盈利的困境。一旦斷了資金流便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而且瘋狂的補貼措施也使得租金收入大大降低,就被動地陷入“倒閉”“、跑路”與“兼并”的結局。
2.資產問題:重資產運營
很明顯,共享單車等這類企業的發展違背了Airbnb、Uber誕生時最初的共享經濟定義——不創造資產而利用閑置資產進行經濟活動。他們是一種公共設施的租賃,雖然實現了消費者從擁有權向使用權的轉變,并且長遠來看也有可能節省社會資源,但是短時間內創造了許多新的資產所暴露出的問題往往使企業難以招架,造成嚴重的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投入了過量資源在營銷上,弱化了服務和運營,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共享雨傘無故消失,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并被毀壞,共享充電寶作為擺設。
另外根據相關報告研究結果,網約車活躍程度、網約車企業補貼與城市擁堵存在一定關聯。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我們既希望自己體驗的服務便宜,又希望服務優質,那么可以說,網約車的價格“越便宜”,城市的整體交通就會“越堵塞”。
總的來說重資產運營以較大的資金投入和巨額的折舊費用,卻又獲得較少的利潤回報,后續投入大,不斷發生各種費用。而且經營上的“瓶頸效應”,使得企業如果想繼續獲得更大的市場規模、效益,就必須再次瘋狂注入資本,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不合理配置.
3.認知問題:與傳統產業的競爭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使用權的轉讓,這大大顛覆了傳統經濟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大大沖擊了傳統產業的運作。
其實對于從中國以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共享經濟也并不總是受歡迎。Uber雖然在多個國家皆占有高市占率,但據2017年AIP調查顯示,日本和越南等地的消費者在面對共享經濟時,會出于對安全性的考慮,更偏向于傳統經濟產業。這體現了中國以外的部分亞洲國家消費者,在面對
新興業態中普遍保守的態度。所以共享經濟在這些地區面臨巨大壓力,不僅需要應對同產業的競爭者,還要加大補貼措施吸引用戶參與到共享經濟這種商業模式。
4.法律法規問題:有沖突
2017年以來,全球各地皆有針對共享經濟企業提出的不同訴訟,控告他們披著共享的皮來規避稅務和社會保險和法律責任。
我國的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傳統經濟而設立的,而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經濟相差甚遠,已經不適用于共享經濟的發展。在面臨競爭之時,公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對于稅務和社會保險等方面,法律法規并沒有做出嚴格規定,這使得許多共享企業鉆了空,躲避了法律責任。由于與現有法律法規并不兼容,共享企業市場魚龍混雜,秩序混亂,交易中存在安全漏洞且缺少保障。
這使各地政府開始制定更嚴格的準則來明確共享經濟企業的法律責任,但這大大沖擊了共享經濟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運營管理。企業必須通過調整自己來符合新法律法規的要求,如果無法做出妥善處理,恐怕企業會遭受抵制,并提供潛在競爭者進入市場機會.
五、共享經濟未來發展建議
1.加強相關法規建設
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建設。當前,共享經濟的發展已經與現有法律法規在很多方面格格不入,共享經濟存在稅收,監管,安全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我們并不能有固有的法律法規來對待它,這樣會嚴重影響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為了使它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完善當前的法律法規。法律允許的范圍決定了共享經濟發展的范圍。所以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根據共享經濟固有的特點來設立法律法規,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嚴格的問責制度,不能為了維護傳統經濟而將共享經濟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共享經濟。我們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將互聯網作為生活中的重要的共享平臺,加大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形成開放發展的經濟社會運行模式。
2.明確市場需求
明確市場需求是共享經濟發展的主要點。共享經濟的下半場應該從一種“偽共享”變成一種“真共享”,共享經濟并不是一種租賃經濟。應通過不斷挖掘國內的有效市場,調查人們的需求,從而開創一種多元化的共享模式。共享不僅局限于交通工具、生活用品、房屋等,也可以發展到藝術、生活理念等領域,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嘗試開發多元的經濟模式,使共享經濟真正符合我國的國情。
滿幫集團是由江蘇運滿滿、貴陽貨車幫兩家公司合并組成,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降低貨車司機的空駛率、提高貨運效率,打造一個連接人、車、貨三個維度的超級數據平臺。滿幫集團把各個分散的社會需求集中起來,再用算法來把這些需求匹配好,最大程度提高了效率,成功實現了從使用權的共享到收益權的共享。共享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原則,當你運氣不好的時候,每個人先說把我的押金退回來,為什么這個時候他不跟你共享了呢,因為他說安全是第一位的,所有美好的共享都要注意,不患寡而患不均,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摩拜的副總裁崔書鋒有一個反思,現在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就是燒錢,這么大量的燒錢過后,大家只能茍延殘喘,大家都沒有區別了,都是同質化的,低質的,就不可能良性發展,只能在低層次下徘徊,這其實違背了中國發展產業升級的一個初衷。
3.協同傳統企業發展
在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簡單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現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雖然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會對傳統經濟造成沖擊,但是有變革就有機會,共享經濟領域作為創新創業的一片熱土,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子。傳統企業應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來和共享經濟協同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如何促進傳統與共享經濟企業協同發展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各級政府應加強對傳統企業的指導,傳統企業應努力調整自身結構,在轉型升級中融入互聯網和共享經濟元素,維持和拓展其生存發展空間。企業的閑置資產可以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共享給小微企業和創業者;企業可參股或收購與自身業務有關的共享經濟企業;也可運用共享經濟思維創建新的業務,提升企業形象,開展商業模式的探索,培育和發展新興業態。
4.盈利模式的改變
共享單車通過大規模燒錢來打破競爭者占領市場后,如何在自身盈利以及持續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達到平衡也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應合理地改變其盈利模式,比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形成跨領域多方面盈利模式。在線上注重和電商平臺合作提高知名度,通過推送廣告,硬件銷售等方式獲得盈利。同時,線下將共享單車出行領域擴大到健身和旅游領域,通過各個領域的結合,不僅創造了旅游價值,也給共享單車創造了盈利,實現雙贏。
六、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共享單車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顯示出了優勢,但是這一新生事物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共享經濟的發展前景堪憂,社會服務功能也會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
[1]李霄.趣說共享單車[J].標準生活,2017.
[2]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
[3]張興軍.共享經濟的“筐”[J].中國經濟信息,2017.[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