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策略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機電一體化時間:瀏覽:

  摘要:“測試技術”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是一門多學科滲透,工程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傳感技術、信號分析新方法、計算機輔助測試技術等快速發展,而課程計劃學時仍然只有40學時,依靠傳統授課方式及實驗教學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選自:《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主管單位:河南省教育廳,主辦單位: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國內刊號:41-1270/TH,國際刊號:1008-2093,周期: 雙月,復合影響因子: 0.169,綜合影響因子: 0.101

  本刊是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主辦的,是反映學院各類工程與應用技術教學、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為主線,交流科研成果,努力反映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服務。

  關鍵詞:機械電子工程;系列課程;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近年來,筆者根據國家科技發展形勢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模式進行了明確定位,培養面向北京地區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線工程技術人才。在專業方向課設置方面,注重某一專業方向特長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設有以下三個專業方向。機械設計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突出計算機工程技術在機電一體化產品及自動化生產系統設計中的應用和專業軟件工具應用開發。機械制造方向(制造過程信息化技術):注重機械制造過程中設備、工裝的設計與加工、生產運營管理能力的培養,以及應用信息技術和先進計算機輔助技術在產品制造及自動化生產系統的能力。機械電子工程方向(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側重培養應用光機電技術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和系統設計、制造、運行、實驗與研究的能力。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的系列專業課程包括:“控制工程基礎”、“測試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可編程控制技術”、“機電傳動控制”、“數控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虛擬儀器技術”等,但目前這些課程存在著內容設置不盡合理、統籌規劃不夠完善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課程體系設置仍不夠完善合理,核心系列課程門數太多、部分課程只注重了自身內容的完整性,缺乏對教學計劃的整體考慮,致使內容交叉重復、課程之間的銜接與分工不夠明確;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尚需進一步整合、優化和更新;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仍有待進一步革新;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仍顯欠缺,一些核心課程的基本實驗不夠健全,設計性、綜合性以及課外選修和開放性實驗的比例偏少。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通過承擔完成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和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系列核心課程的建設與教學改革”,圍繞如何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的系列核心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和教學改革開展了深入的研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等教學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更新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理念

  基于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指導思想,筆者提出了機械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工程理念,即:充分開發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資源,科學延伸實踐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專業人才內涵,培養實踐創新的行為理念,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構建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實施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訓練。資源包括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實踐平臺、學科重點實驗室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科研合作企業;延伸時空是指開放性實驗、第二課堂、創新實踐、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等工程實踐環境;拓展內涵是指理工與人文知識的融合,機、電、信息、管理等專業知識的融合,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樹立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團隊精神。

  二、系列核心課程的整合和優化

  系列核心課程是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用于提供成為合格的專門人才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關鍵主干課程。因而,系列核心課程的設置、建設及教學改革,是本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成敗關鍵?;舅悸肥牵横槍δ壳芭囵B計劃中,存在的相關核心課程內容交叉、重疊,課程之間銜接與分工不夠明確,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仍顯欠缺等問題,本著注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機為主、光機電及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原則,對系列核心課程進行逐步整合和優化,建立以測控技術與儀器類課程、機電一體化及運動控制類課程、計算機技術類課程的系列課程體系;注意專業知識及內容的整體性和相關性,進行課程內容的優化整合,注意分工和銜接,避免重復,努力提高核心課程的系統化和綜合化程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課程和學時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知識需求;適當減少課內講授學時,增加實踐學時和課外第二課堂學時,結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大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收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1.測控技術與儀器類課程

  增設選修課“傳感器與調理電路”,將“控制工程基礎”、“測試技術”、“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虛擬儀器技術”歸為一類課程,并進行整體優化。明確“控制工程基礎”與“測試技術”相關內容的分工和銜接,“控制工程基礎”對于系統的描述側重性能及其參數指標,而后續的“測試技術”則側重在學習工程測試中系統性能對測試結果的影響。精減原“測試技術”課程中傳感器原理及變送電路部分,突出對信號檢測方法、變換原理與信號檢測分析裝置和系統的設計原理和方法,增加工程應用方面的內容和實例分析。

  2.機電一體化及運動控制類課程

  包括“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電傳動控制”、“數控技術”等課程,將“數控技術”硬件設計方面的相關內容與“機電傳動控制”的控制器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實驗課和課程設計內容與之融合呼應。同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及課程設計教學中,將“控制工程基礎”、“測試技術”、“機電傳動控制”以及“計算機控制技術”內容綜合運用到同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中,針對系統特定功能需求,綜合運用傳感檢測技術、驅動與傳動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滿足或提高系統靜態和動態指標要求,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各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提高其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3.計算機技術類課程

  增設專業方向限選課“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專業選修課“虛擬儀器技術”,進一步豐富、完善了計算機類課程,突出實用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及系統設計能力的培養。加強“單片機應用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的實踐環節,突出課程的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訓練內容,同時增加課程設計,且學生可按興趣選修其一。

  三、系列核心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1.“測試技術”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基于課程的上述特點,為適應和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新形勢的客觀要求,確保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筆者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實踐。

  (1)教學內容的整合完善。根據本課程的特點,結合我校本科生的學習基礎及實驗條件,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既注意課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又突出主題,強調共性,科學分類,避免重復,使教學內容具有較好的結構和層次。筆者將課程內容分成以下三大板塊:基本理論(信號的分析與處理、測試系統的響應特性)、基本知識(傳感器及信號調理、信號采集與記錄)和測試技術的工程應用(典型物理量的測量)。同時,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工程實際的緊密結合,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有機融合,注重把現代傳感技術、計算機輔助智能測試技術以及虛擬儀器技術等先進測試技術及系統介紹給同學們,緊跟課程相關學科發展的步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攀枝花市| 高安市| 阳曲县| 临西县| 普定县| 德江县| 黄骅市| 淮南市| 榆树市| 伊宁市| 托里县| 易门县| 新源县| 瑞金市| 七台河市| 巴林左旗| 安乡县| 东乌| 景德镇市| 桃江县| 乐都县| 搜索| 皮山县| 扬中市| 上栗县| 玉环县| 白玉县| 务川| 镇平县| 南漳县| 河津市| 云安县| 哈密市| 始兴县| 乌拉特前旗| 灵川县| 栾城县| 漠河县| 翁牛特旗|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