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電網建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日趨復雜,工程造價管理也需要從原先粗放、被動的管理模式向精準、事前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此,本文結合當下大數據技術應用背景,從現階段電網工程總體造價水平和投資管控情況出發,分析影響工程前期投資精準性的技術、經濟、政策環境因素,并研究提出了滿足當下電網建設投資精準管控要求的造價管控措施,從而更好服務電網高質量建設。
關鍵詞:電網建設;造價管理;投資精準性;管控措施
1.引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網公司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肩負著重要責任和使命。造價管理作為電網建設六大專業之一,承擔著落實工程計價標準、合理預測工程建設投資、有效控制建設成本,準確評價工程建設方案經濟性的重要職責,對整個基建管理乃至電網發展質量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1年,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舉措,開啟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篇章,公司在工程建設中已積累了海量歷史工程數據信息,但是現階段傳統業務場景下的數據收集、統計、分析等工作仍然依靠專業人員線下手工方式開展,整體效率不高,導致對全過程工程數據價值挖掘深度不足,技術經濟指標構建不全面,因此,電網工程造價專業有必要主動適應新時代數字化發展趨勢,通過對海量歷史工程數據的多維度分析應用,發揮量、價、費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為進一步提升建設投資精準管控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2 電網工程總體造價水平
統計某公司2020年度竣工投產的334項35kV~500kV交流變電、架空線路、電纜線路以及通信等輸變電工程。其中220kV、110kV和35kV新建變電工程單位容量造價分別為335.65元/kVA、389.98元/kVA、854.64元/kVA;220kV、110kV、35kV架空線路工程單位長度造價分別為130.31萬元/km、78.37萬元/km、55.00萬元/km;220kV、110kV、35kV電纜線路工程單位長度造價分別為620.64萬元/km、557.35萬元/km、180.78萬元/km。(500kV輸變電2020年無新建工程樣本)
3 電網工程投資精準性分析
不考慮抵扣增值稅因素,變電工程概算較可研估算下降8.17%,決算投資較概算變化率為6.83%;架空線路工程概算較可研估算下降3.90%,決算投資較概算變化率為7.07%;電纜線路工程概算較可研估算下降6.14%,決算投資較概算變化率為6.79%。
變電建筑工程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為-0.56%、8.18%,安裝工程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為-1.35%、19.72%,設備購置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達到-2.23%及32.56%,其他費用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達到-0.87%及12.78%。
架空線路本體工程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為-4.23%、59.84%,其他費用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達到-1.10%及15.61%。
電纜線路建筑本體工程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為-0.19%、4.04%,電氣本體工程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為1.08%、-23.08%,其他費用對工程總投資的變化率及貢獻率分別達到-4.59%及98.12%。
4.投資精準性影響因素分析
4.1技術因素
在輸變電工程設計方案已確定,主要建設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工程前期階段勘察深度不足或設計質量偏差將對主要技術參數指標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工程投資精準性。以變電工程為例,電力電纜、控制電纜、主接地網、接地引下線等工程量都是影響前期階段造價水平的重要技術因素[1]。通過對歷史工程統計分析,此類原因引起的投資偏差占比為11.11%。
4.2設備價格因素
電網建設主要設備材料,如變壓器、斷路器、導線等價格往往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對于“四新”技術以及單一來源設備價格由于在前期階段缺乏統一價格計列依據,也是影響投資精準性重要因素[2]。通過對歷史工程統計分析,此類原因引起的投資偏差占比達到16.67%。
4.3 政策環境因素
建設場地征用是影響前期工程投資精準性重要因素。一是隨著當前電網工程建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尤其對于線路工程而言前期選定的路徑方案,在后續建設實施階段受政府規劃影響、青賠受阻等引起的反復設計、設計修編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導致實際建設成本與前期建設投資偏差較大。通過對歷史工程統計分析,此類原因引起的投資偏差占比為11.11%。再是隨著社會及經濟發展,輸變電工程建設場地征用費呈逐年增長趨勢且不確定性較大,影響前期投資精準性把控,此類原因引起的投資偏差占比最高,為33.33%。
5 輸變電工程精準投資管控建議
5.1 推動造價大數據平臺建設
改變傳統業務場景下的造價數據收集、統計、分析等工作主要依靠技經人員線下手工方式開展的模式,結合專業管理和業務功能需要,統一全過程技術經濟基礎數據表,建立量、價、費等關鍵要素與造價成果的關聯規則,達到“一個關鍵指標,多種提取驗證方式”的數據抽取模式,規則間相互補充、相互驗證,提高數據智能化抽取率、準確率和標準化水平,滿足不同階段下工程數據的同口徑對比分析需求,支撐項目經濟性評價、年度造價分析需求,解決各業務鏈條、各專業部門間數據多頭采集、反復報送的問題,推動管理減負增效。
5.2 分類制定工程造價控制指標
現有典型造價、多維立體參考價是綜合計算各種規模、各種情況樣本的平均造價水平,因此在評審具體方案造價水平時,容易出現一定偏差,不能準確體現出造價的合理范圍。為更有效更準確的控制工程造價,依托造價大數據平臺,以分部分項工程為研究對象,對歷史工程數據進行分類整合、細化方案類型,融入專家經驗測算關鍵量、價、費指標的參考范圍,形成分電壓等級、分類型的技術經濟指標區間,對超過或低于參考范圍的項目進行重點核實,指導工程估、概算編審,進一步提高數據分析的深度。
5.3 建立多渠道的設備材料詢價機制
在現有常規國網公司季度發布的設備材料信息價基礎上,可補充拓展常見非甲方采購材料參考價格;對于“四新”技術及單一來源設備材料價格目前往往依賴設計單位報價和網絡查詢價格計列費用,費用較難把控,建議協同物資部門對此類物資加強廠家價格信息收集,暢通價格信息共享渠道,統一價格計列標準,提高費用編制精準性。
5.4深化施工圖管理成效分析
開施工圖管理成效分析,以分部分項工程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工程量清單重組率、工程量變化率及重組變化原因,由此反饋前端設計管理。結合成效分析結果,適時修訂標準化施工圖預算模板模板,規范清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特征描述,保障施工圖預算及招標控制價編制精準性。
6 結論
總體來說,為進一步提高電網工程建設投資精準性,需注重造價源頭量、價、費等要素管控,依托造價大數據平臺建設,分類制定工程造價控制指標、拓展設備材料價格詢價渠道,同時結合對造價成果的總結分析,促進前期造價管控成效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 葉子菀,姜楠,楊健,等.電網工程造價水平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8(09):68-69
[2] 盧艷超,溫衛寧,趙彪,等.電網工程設備材料價格影響因素分析[J].電力建設,2013,34(0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