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當前階段,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旨在穩定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水平,為學生后續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幫助。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扎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強化策略
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與數感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此為基礎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教學環節中,并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旨在傳授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有效的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科認知。同時,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與積極作用,良好的數學意識與數感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數學特征的感知能力,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對數學學科的重視程度。
例如,低年級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感知能力較差,其思維邏輯性不強,對數學問題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生活與游戲中。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若想要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需要結合生活實例開展教學,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如:在教學“十幾減幾”的計算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小棍,在課上計算時帶領學生“分一分”,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感覺數棍子比較簡單,但轉變為數字計算會相對困難。此時,為了幫助學生減輕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事物學習計算問題,并聯系數學應用題情景展開思考,將生活實例與數學問題相互結合,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認知結構。
二、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與探究能力
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其重心即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的思維鍛煉,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應使學生明確任何事物都是處于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的,并引導學生應用變化思維思考分析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開展學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發散個人思維。
例如,在講解數學應用題時,多數教師更加看重學生的解題正確率,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長期發展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在多個角度分析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采用多樣化的思維方式,不斷拓展學生思維面。例如,在教學“小數計算”與“分數計算”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后續教學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三、積極開展數學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
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不佳問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計算數學問題時更加認真細心,全面地分析數學問題。同時,教師應注重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此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元、角、分”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不同面額的錢幣,并設置“超市購物”主題開展教學,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超市售貨員與顧客等。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模擬日常超市購物,并由扮演售貨員的同學計算顧客的購買物品金額。通過此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元、角、分”的計算過程,加強他們對此方面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在情境化教學中不斷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理性思維,立足學生的后續發展與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習慣,進而培養其核心素養。
四、促進學生的數學發散性思維
想要有效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注重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具體而言,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將其轉化為個人學習能力,通過舉一反三掌握同一類型的所有題目,并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運用不同思維進行解答,進而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此,教師在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時,應引導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探究其他不同的解決方法,盡量采用兩種以上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解“除法運算”的相關知識時,在學習中期學生會接觸到“連除計算題”,如“[18÷2÷3=?]”,學生在計算此問題時,會按照順序計算:[18÷2=9],[9÷3=3],最終得出答案,也可以運用“乘法結合律”計算此道題目,將原題目轉變為“[18÷2×3=18÷6=3]”的方法完成計算。教師通過運用此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乘除法”的掌握與應用,還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時的思路更加靈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五、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加之個別數學問題存在一定難度,學生在面臨此類問題時,會存在畏難心理,并十分依賴教師,不能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極為不利。同時,學生過于依賴教師會使教師浪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學生自身的學習信心也會受到一定打擊,不利于后續教學的開展。盡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但教師仍應將指導次數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免學生稍微遇到數學難題就放棄思考直接請教老師。當學生遇到問題請教教師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為其指正方向,而非直接告知學生問題答案,以免學生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無法自主獨立思考。
六、幫助學生體驗數學應用價值
數學知識是離不開實際生活的,數學教學中的多種問題及現象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數學空間、數學關系等。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除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數學判斷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外,更要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實際應用價值的體驗,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積極性與求知欲望,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這也是素質教育下小數數學教學必須遵循的核心要求。具體而言,教師在講解到“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等知識時,可以鼓勵學生根據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裝修房屋與設計等。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帶領學生學習“統計問題”時,要求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并提高學生加強節約用水與用電的意識,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七、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加強其核心素養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數學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與情感等方面,在整體上推動學生的良好成長。此外,教師應立足多個角度分析數學教學問題,不斷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解決能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文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
[2]趙廣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7(29).
[3]張天陽.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方法[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08).
[4]陳冰卿.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若干思考[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7(09).
[5]張淑玲.小學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
[6]吳發凌.小學數學教育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7(32).
推薦閱讀:現代中小學教育刊期安排情況怎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