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創新是民族之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性思維的存在,能夠推動國家發展腳步,提高國家經濟實力和國民經濟水平。作為智力與思維能力均處于發展頂峰的初中生來說,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其創新性思維,在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融合全新教學思想的同時,還能夠打破學生禁錮的思維,使其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及生活中。同時,創新性思維在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培養,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造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創新性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
科學實驗教學是初中理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加深其學習印象,通過有趣的實驗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但是,許多初中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沒有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教學模式下學習,不但會喪失學習興趣,也會阻礙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想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就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特征。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缺乏多角度思維方式
人的思維分為順向思維、逆向思維、轉向思維、垂直思維、水平思維等。比如人們在考慮“人為什么會得天花”的問題時,愛德華·琴納考慮的卻是“在奶牛場工作的女工為什么不得天花”,這就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勢,運用發散式思維思考問題,最終在醫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初中是學生形成思維定勢的重要時期,但是他們卻不會從多個角度考慮、探索、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過于古板,按部就班地講解實驗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無法突破思維定勢。甚至當實驗結果出現與書本內容不符時,學生只會反思是否在實驗步驟上出了問題,是否沒按照教師的方法去做,缺少質疑教師的勇氣,導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2.教育理念過于傳統
以往的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習慣用實驗結果、實驗現象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或者是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沒有給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在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是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過于強調知識培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重視。這種傳統教育遠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知識,將一整堂課全部占滿,不留給學生互相探討、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將實驗步驟講解給學生之后就讓學生自己完成,沒有積極參與到學生當中,與他們共同探討,總結探究結果,導致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無法認清對錯。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錯誤的理念和思維定勢。
二、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有效策略
1.引導思維方式,避免思維定勢
在初中時期,學生的智力與思維能力邁向了新的階段,他們有著靈活的思維和強烈的思維定勢,對于某個問題,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但是缺乏對知識的探究廣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從教學內容中提煉出精華部分講解,其余由學生自由發揮、自由討論、自由研究,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創新性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在中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采用水平思維而不是垂直思維,從各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探究,拓寬思路,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創新性思維在學生的創新性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
2.改進實驗教學,重視創新能力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實驗的重要性,使得科學實驗課程少之又少。通過多樣化的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在實驗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養成探究的習慣。因此,科學實驗課的比重應該增加,教師可給出可探究性的問題,與學生在實驗室里邊做邊想、共同探究,保證學生掌握知識。在實驗結束后也無需告訴學生實驗結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結論,使之思維進行發散,增強創新能力。
3.建立民主環境,鼓勵大膽思考
初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發展特征和主體地位,與學生轉換角色,從以往知識的傳授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在實驗課中,可以將所有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分工問題由組內人員自由協商,讓學生團結協作,之后與別的小組對實驗操作互相進行評論。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優秀的小組實行獎勵。在小組分工里,學生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不提供實驗結論,讓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識。
4.反思實驗內容,學會理性思考
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除了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實驗進行時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探討外,還需要實驗后的反思。為此,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實驗過程是否是最好的設計,如果不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重復試驗,對自己的操作過程提出問題,進行反思,進而解答問題后完成實驗報告。在學生進行實驗時,由于學生固有的思維并沒有對此實驗進行預測,實驗完成后也不會反思修改,所以這樣的實驗并不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報告中對實驗進行預測以及為什么會這樣預測,多提出一些為什么,反復改進,提高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性思維進行培養,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將學生視為教學的重心,圍繞其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思考,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養成。
參考文獻:
[1]趙鳴明.淺談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5,26(08):124.
[2]李素蓉.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有效策略[J].成才之路,2017,26(33):186-187.
[3]姜靈龍.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8,35(04):122-123.
推薦閱讀:掛名主編能評中學高級教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