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識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作文的前提和保障。新課標明確要求要在低段增加識字量,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意,為閱讀和編寫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考慮從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方面去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也要遵循學生不同年齡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那么,如何讓學生有效地識字呢?
一、正確傳授基礎知識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方法,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
1.重視漢字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掌握足夠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生具備了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常用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知識,就可以形成自己主動識字的能力。
2.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教學生學會分解合體字。針對漢字中合體字較多的特點,首先,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帶領學生牢記住漢字的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等基礎知識,學會分、合“合體字”。如,紀占輝老師在教學《比尾巴》一課的生字時,把“公”和“松”、“巴”和“把”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感性上認識獨體字和合體字之間的聯系。
3.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漢字,能比較形近字。學會比較形近字,既可以減少錯別字,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記住新字。例如:李國平老師在教學“情”字時,把已學字“清”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通過換部件的方法很快記住了“情”字,同時也記住了它們的不同之處,減少了錯別字的發生率。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習的內容是學生們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我和幾位老師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1.利用教材優勢,營造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可以說是圖文并茂,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像一年級上冊的《影子》、《比尾巴》、《比一比》,都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我校老師李國平在教學《比一比》一課時,先讓學生讀“黃牛”、“花貓”、“鴨子”、“小鳥”等詞,再讓學生觀察動物圖片,把詞語貼在對應的動物圖片旁邊,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3.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我在教《在家里》一課時,讓學生把生字填入相應的花朵里,并告訴學生,誰填對了,就把小花獎給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刻調動了起來,這一點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探索有效識字的教學方法
如何讓識字教學避免枯燥無味,充滿樂趣呢?探索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的方式方法,對增強學生識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1.趣味游戲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找朋友,我找幾個同學站在講臺上,分別發給他們帶有生字的卡片,然后讓下面的同學找出自己認識的“朋友”,哪個字被同學說上來了,拿卡片的同學就可以回來,如果有回不來的同學,我再重點教,讓同學在集中精神認識一個“新朋友”。
2.聯系形近字識字法。在每冊書中都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把相近的字一起寫出來,在比較中識字,也有效果。
3.用肢體語言教識字。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要學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讓學生先記住這個字,然后再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最后再邊做動作邊識記生字。
4.聯系生活識字。我在教學時注重聯系實際,讓學生覺得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生字。比如在教“腿”時,我告訴學生我們身上的很多器官都帶有“月”字旁,“月”字就是“肉”的變形,像“腦、臉、胳膊、脖、腰、肚、腳、腚”等這些字。
5.以熟帶生識字。班級里有一部分學生的識字量比其他人多,在學到某一課時他們往往不愿再認真去看。我發現了這種現象后,為了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我就采取了“讓會讀的同學帶不會讀的同學”的方法,讓認字多的同學擔任小組長,每人負責教幾個識字能力較差的同學。這種方法既輔導了識字少的同學,也讓識字多的同學有事可做。
6.猜謎語識字。孩子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望也強。抓出了學生的這個特點,我有時故意說:“老師給大家說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這時候同學們會全部坐得很好,聽我說謎語,我就把要學的生字或剛學到的生字以謎語的形式說出來,讓同學們猜。以謎語的形式教識字,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7.用閱讀促進識字。加強了閱讀識字的內容,節省了時間,更便于教學,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閱讀識字”能滿足學生心理的需要。
8.用編寫鞏固識字。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如果教材中安排用詞造句和看圖寫話的內容,要求學生練習寫一兩句話,或者兩三句話,學生不僅能夠做,而且也是愿意做的。因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增加了寫話方面的要求。在寫話的過程中,學生鞏固了學過的生字。
我經常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學習,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語文,感受語文,運用語文,鼓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如食品的包裝袋、廣告語、街頭的招牌、隨處可見的站臺的路牌等,都能成為學生生活識字的“學習庫”,放手讓他們自己積累,收集生字,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我的識字本”,定期舉行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會,擴大識字量。學生在收集中識字,在剪字中識字,在貼字中識字,在交流中識字。最后評比出“識字小明星”,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體驗成功的喜悅,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語文教學的外延等于生活”,我們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獨立識字的時空。
結束語:
新課改猶如撲面而來的春風吹進了課堂。只要堅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以興趣為燃點,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機械的記、重復的寫、單方面的教為大膽的質疑、熱烈的討論、積極的思考、自主的學習,變淺層次的識字活動為深層次的探究活動,開拓識字領域,學生就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展翅飛翔。“蒙養之時,識字為先。”,雖然我們在識字教學的道路上還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我們會依舊在不斷的探索中勇往直前,共同努力為漢字的歷史添上精彩而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