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0 引言
高中英語課堂,教師一般用英語上課,雙邊活動相對比初中少,一串串詞匯,一個個句型,一套套語法現象,使得學生有暇識辨,無暇理解,越聽越糊涂,越學越枯燥乏味,最后索性就放棄。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能否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激活英語課堂的活力,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是新課標英語教學的內在要求。那么,怎樣讓學生在沉悶的、有限的課堂上“動”起來,實現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的雙贏呢?聯系近幾年自己的教學實踐,我選用例句作為突破口,因為例句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要手段。
1 緊扣課本,加強記憶
在講例句的時候,我們老師常發現學生由于受漢語語法和習慣思維表達方式的影響,容易造出一些不地道、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或Chinglish(漢語式英語)。例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些學生把它譯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這是一個典型的Chinglish。其正確的表達是“If you studay hard,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every day.”由于錯誤百出,使一些自尊心較強、較愛面子的學生不敢亂開口說英語,在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的相互影響下,課堂出現了沉悶的僵局。對此,我的方法是先緊扣課本,再進一步擴展,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講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Reading)的詞組“play a ...part/role in”的時候,我先要求學生回憶以前課文學過的句子。因句子來自課文,學生比較熟悉,他們都踴躍發言、爭先恐后地說是哪個哪個單元的,有些就能準確地說出是必修1 Unit2 的“Geography also plays a part in making dialects.”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隨之活躍,學生以前的知識又得到了鞏固。
2 難易適中,易于接受
選出的例句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可過難,也不可過易。難了,學生聽不懂,容易喪失學習信心;易了,學生聽了乏味,沒有興趣。無論是過難還是過易,都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我認為教師在選擇例句時應遵循“可懂性輸入”這一原則,要難易適中,易于接受。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倮渌迷~匯不宜過難,不能超出學生當前所掌握的詞匯量。使用例句的主要目的不是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而是重在說明語法或詞匯運用的要點。這一點對教授新課來說特別重要。而復習課卻有所不同,復習課的例句可以聯前串后,才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的知識。
?、诶洳灰诉^長,結構不宜太復雜,重在說明問題。例句過長或過于復雜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③在辨析詞義或句型時,教師應盡量選用有代表性,有示范性的簡明扼要的例句,以使學生較容易地弄清他們之間的區別。
請看下面的例句, 注意其優點:
a)He was badly wounded and he needed help badly. 他傷得很厲害,特別需要幫助。
b)Last year, the young man took charge of the farm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And now he is in charge of the farm. /the farm is in the charge of the man. 去年,那年輕人在他父親死后就管理這個農場?,F在他負責這個農場/這農場在他的負責之下。
c)The boss insisted that the man had stolen the money and insisted that he (should) leave the company at once.老板堅持說那個人偷了錢并堅持要求他立刻離開公司。
3 生動有趣,用活語言
生動有趣的例句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克服緊張心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應盡量使用幽默、有趣、生動的例句來喚起學學們的笑聲,給他們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例如在講that用法時,我先在黑板上寫出:
He said that that that was not that that that he had said.
(1) (2) (3) (4) (5) (6)
(他說那個that并不是他所說的那個that)然后叫學生們試著翻譯并說出各個that的含義及詞性。同學們覺得有趣,馬上議論開了,個個爭先恐后,暢其所想。最后我總結:(1)連接詞,引導賓語從句;(2)(4)指示代詞,“那個” ;(3)(5)名詞;(6)關系代詞,引導定語從句。
又如我在復習以f或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將f或fe變為ves的單詞時,我在黑板上寫了下面這個句子:The thief’s wife herself used a knife to cut the wolf hidden under the leaves behind the shelf into two halves and ended its life.(小偷的妻子親自用刀把躲在書架后面樹葉下的狼砍成兩半,結束了它的性命。) 這個例句雖然是硬造出來的,不合實際,但它卻將中學課本中所出現的以f或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把f或fe變為ves的的九個單詞全包含進去了。使學生在覺得有趣、好笑的同時增強了記憶。
4 思想健康,寓意深遠
例句的選擇既要能體現所學語言結構特點,又要思想健康,情操高尚,對學生有教育,鼓舞和啟迪的作用。這樣寓教育于教學,讓學生懂得且記住例句,那么他們自然就會受到例句所蘊含的思想的熏陶,此類例句可結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愛國教育、校紀校規等舉出。例如講解句型“It+be+adj.+for/of sb.+to do sth.”,可以舉出以下例句:
(1)It’s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obey the law.
每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
(2)It’s not right for the students to make much noise in class.學生在課堂上大聲吵鬧是不對的。
又如,講“serve”一詞用法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句:Everyone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每個人都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講強調句型時,我用: It is our party that lets us live in a happy life.(是共產黨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像上面的例句所示的情況,平時老師專門抽時間教育不一定見效, 學生容易聽而不聞,放在英語課堂教學例句中,轉換了形式,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別具意義。
高中英語課堂不應該是沉悶、乏味的,而應該是生機勃勃、充滿歡聲笑語的;不應該是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而應該是學生勇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大舞臺。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以學生為中心選擇和運用合適的例句,把思想性、教育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有機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引人入勝。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動”起來,才能讓高中英語課堂“動”起來,從而實現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的雙贏,體現新課標的真正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