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育是按既定目標 對人進行德、智、體、美、全面培養的活動過程。它的內涵是依據培養目標朔造一個人。文章發表在《數理化學習》上,是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優質教學論,有效教學
教學是教育活動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環節,是對知識、經驗、方法、能力的傳授過程。它的內涵是充實、壯大一個人的內涵。
所謂優質教學,即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學,優質教學必然是有效教學,但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有效教學只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新課程呼喚優質教學。本文從教學論角度對優質教學進行探討。
一、優質教學的發展觀
任何教學都旨在促進學生的發展,優質教學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教學。那么,優質教學秉承什么樣的發展觀 ?優質教學的發展觀體現在哪里?
第一,就其內涵而言,優質教學堅持三維目標整合的整體發展觀。
所謂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這三個維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 (側面),如同一個立方體有長、寬、高三個維度一樣,這三維目標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指向人的發展。只有實現三維目標有機整合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優質發展,缺乏任一維度的教學都會使學生的整體發展受損。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只有在學習者的積極反思、大膽批判和實踐運用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經驗性的意義建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伴隨著學習者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才能得到提升。
第二,就其目標而言,優質教學強調指向 “最近發展區”的發展。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提出了 “最近發展區”之說,即兒童發展可能性的思想,歸結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關于教學作用于兒童發展的途徑,由于維果茨基引進了區分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個清楚的觀念。第一種水平是現在發展水平,由已經完成的發展程序的結果形成,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解決智力任務。
維果茨基把第二種水平稱為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說明那些尚處于形成狀態,剛剛在成熟的過程。這一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即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把不會轉化為會、把不能轉化為能的過程。
二、優質教學的知識觀
知識是發展的原材料,學生的發展是在知識的學習中進行的,離開知識的學習,發展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能徒托空言。問題是,什么樣的知識最有價值、最有智慧和精神含金量 ?什么樣的知識設計最合理、最能體現知識的本性和學習的規律,因而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優質教學秉承以下知識觀。
(一)注重思維過程的知識觀
把知識看成是認識的結果和經驗的系統,亦或是認識的過程和求知的方法,這是傳統靜態知識觀與現代動態知識觀的對立。就知識本身而言,它是思維的產物,智慧的結晶,知識在內容上包含著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卻是簡單、呆板、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傳授知識絕不意味著僅僅展現教材上現成結論和現成論證在形式上的匯聚,而應重在揭示隱含在其中的精彩又獨特的思維過程,并引導學生的思維深入到知識的發現或再發現的過程中去,唯其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轉化為自己的智慧,這樣的知識教學也就具備了發展的功能。缺乏思維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就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這種教學就從根本上喪失了發展的功能。
(二)注重生活經驗的知識觀
生活知識和學科知識、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矛盾統一體,它們都是人類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學生學習角度來講,學科知識的獲取和間接經驗的掌握都離不開生活知識和直接經驗的支撐。陶行知說得好: “接知如接枝”,“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間接經驗、學科知識一般表現為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所組成的系統,主要是一種理論知識,是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東西。學生要把這種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就必須要有自己在以往的活動中積累的或在現實的活動中獲得的生活知識和直接經驗做為基礎。實際上,生活知識與學科知識、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是互為基礎、互相促進的矛盾統一體。
教育與教學是不可割裂的,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互相制約的。
職稱論文發表須知:《數理化學習》雜志于2007年創辦,是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的教育學術類期刊、由哈爾濱師范大學編輯出版的教輔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