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筆者參加江蘇省2012年高考作文的閱卷工作,感受比較深的還是有很多學生寫“穿靴戴帽”之作。語言表達和運用材料比較好的,也只能得近于及格的分數,語言表達和運用材料不好的,只能得二十幾分。文章發表在《高考》上,是教育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所謂“穿靴戴帽”,就是作文在開頭和結尾硬加進一些空洞的套話,點一下題目或話題,但文章主體部分卻另起爐灶,寫的是與題目或話題“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2010年江蘇一考生寫“綠色生活”,開頭是這樣的:“‘綠色’現在早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詞了,什么綠色校園、綠色工程。那么什么是綠色生活呢?我想大概就是寬恕、和諧的生活吧!”接下來就是論證,什么是寬恕,為什么要寬恕別人,怎樣才能學會寬恕。結尾是:“與人和諧,過綠色生活,建立綠色的社會……讓我們共同努力吧!”這就是典型的“穿靴戴帽”、偷梁換柱的跑題作文。我記得這篇作文僅得了25分。
如何避免考場寫出“穿靴戴帽”之作呢?
筆者發現,寫出“穿靴戴帽”文章的,不一定全是作文水平低下的考生。2007年廣東省有篇高考作文《游子的目光,朝北消瘦》,文筆非常優美,是一篇意蘊厚重、情感沉郁的考場抒情散文。一開始這篇文章得了滿分60分,可作文評卷領導小組為加強評卷質量的監控,對高分作文進行抽查時,經過專家三個回合的評析之后,最終此文被更改為42分,瞬間從“一類卷”變為“二類卷”,整整18分就這樣丟掉了。原來,這篇文章的確只在開頭和結尾寫了“傳遞”(2007年廣東高考作文題是《傳遞》),但是除去開頭和結尾,文章的主要內容說的是游子的思念、鄉愁,根本不是在說“傳遞”,因此內容和話題脫離,牽強附會,屬于典型的“穿靴戴帽”之作。這位考生的文筆精彩,書寫也一流,作文水平是很不錯的,但為什么高考作文考砸了呢?筆者揣測,這位考生此前寫過這篇作文,或者得過獎,或者被老師當著范文在班上讀過,高考時便“借”來“宿構”一番,也想拔得頭籌。什么叫宿構?說白了就是考前準備好了,甚至是寫好了文段,只等照搬。殊不知,難以割愛準備好了的高分作文,不去認真考慮眼前的題目,只在開頭結尾點一下話題,是逃不過明眼的閱卷者的。
能看出來,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是有備而來,將背好的范文,或者各區模擬考中出現的優秀作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穿靴戴帽套上再說。閱卷老師雖然反復揣摩考生所寫內容是否暗合了題目,但揣摩來揣摩去,還是沒有發現他們的作文內容跟題目之間存在什么必然的邏輯聯系,只好將之判為偏題,淪入三類或四類卷。有許多偏題的作文都是由于套題而造成的。有些考生,從其行文來看,是有一定編寫功底的,老老實實自己去寫,不一定就寫不出好作文,但由于缺乏自信,偏要套題,結果落得三類、四類卷的下場,閱卷老師頗為這些考生感到可惜。
所以說,避免“穿靴戴帽”之作的第一點就是不要“宿構”,不要套作。
第二點,就是一定要吃透題目含義,千萬不能胡亂比附,盲目引申。這需要平時多做審題訓練。就以江蘇2010年高考作文題《綠色生活》為例,“綠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種、保護自然之類的環保生活行為均屬此列。由此推及,“綠色”還可表達人們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積極的、和諧的、詩意的等含意。但“綠色生活”怎么是“寬恕他人”呢?上文提及的那篇25分的作文,其作者未必是有意套作寫出穿靴戴帽之文的,而是他將“綠色生活”就理解為和諧的生活,然后由和諧生活引申出寬容,這樣就把“綠色生活”等同于“寬容”了,思維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就一道作文題或話題而言,有“虛題”與“實題”之分:“虛題”是寬泛抽象的概念,如《嘗試》《好奇心》《品味時尚》《早》等。“實題”是客觀實在的事物,如《路》《肩膀》《春來草自青》《遙望星空》等。有專家指出,實題要虛寫,虛題要實寫,這不無道理。但不管是“實題虛寫”還是“虛題實寫”,吃透題目的含義是關鍵,選準獨到新穎的角度立意也很重要。上海市2008年高考作文題是《他們》,是虛題,有位考生將“他們”具體化,寫了農民工子女這一群體。客觀的描述,合理的想象,獨特的視角,飽含真情實感,得了滿分。由于作者在審題構思上動了腦筋,花了功夫,就不可能出現“穿靴戴帽”之作。“綠色生活”總體上是個“虛題”,但“虛中有實”,“綠色”就是實在的、可視的,考生審題時貴在能跳出色彩的方框,通過聯想、生發去寫無形的“綠色”,這個時候的聯想、生發,就特別要注意貼近“綠色”的比喻義、象征意義,一步出錯,就會全盤皆輸。其實,“綠色”早成了一個高頻詞,其核心喻義是生命、生態,最終指向是“自然”。有位考生從一塊充滿綠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寫綠色生活的閑適和舒暢,和后文因現代化進程中綠色生活的漸行消逝而失落、惋惜形成鮮明的對比,打造出一篇緊扣命題、主題鮮明的文章,得了高分。可也有不少考生將“綠色”理解為“堅強”“誠信”“和平”“真情”“仁義”等,一方面是套現成的范文導致偏題、跑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審題時聯想、引申出了問題。審題出了差錯,是平時作文訓練不到位的緣故。在這方面,同學們要看一些審題指導的文章,多請教老師,學會“實題虛寫”“虛題實寫”,學會“化大為小”“小中見大”。像下面幾個題目,就值得好好琢磨:《淘寶》《平視》《留白》《以你為鄰》《難題》等。務必先吃準題目含義再構思行文。
第三點,就是好好推敲“提示語”。這也是避免寫“穿靴戴帽”之作的“良方”。近五年,江蘇高考作文題都是以“題目+提示語”的形式出現的,提示語的作用
是什么?是幫助你審清題意的,有的悄悄點明了編寫的線索,有的可以激發你的聯想想象,可以讓你快速進入編寫狀態。其實,命題者加上一段提示語,某種程度上就是擔心有的考生讀不懂或讀不清題目,才有此良苦用意的。可有的考生對提示語視若不見,對題目又未加深思熟慮,寫出“穿靴戴帽”之作就不奇怪了。2010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的提示語是這樣的: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里分明有了“生命、生態”,有了“理念”,與江蘇這幾年高考作文題保持的“人文性”是一致的。考生就是抓不住“生命”“理念”,只要抓住“生態”寫,就不可能跑題。注意,審題時采用發散性的思維是必要的,求新求異也是我們十分提倡的,但發散過多,“旁逸斜出”,弄不好就會走題。最終發現不對勁,就在結尾“穿上靴子”,“打扮”一下,可這樣的補救是徒勞的。好好推敲提示語,抓住其中的關鍵詞,會幫助你不走這樣的彎路與錯路。
總之,江蘇高考作文70分,在語數外總分480分的情況下,這70分尤為重要。宿構、套作,“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是考場作文的大忌;審題不明不清,倉促下筆,草率了事,更不可取。筆者閱卷時深有感觸,為什么那么多的考生沒有采取審慎的態度,用正確的方法去完成這件重要的事?“穿靴戴帽”之作何時了?寫上此文,就是希望各位“后來者”引以為鑒,不再犯這樣低級的錯誤,爭取拿到理想的分數。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須知:《高考》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全國發行的學術期刊,《高考》雜志分文科版、理科版和基礎版三個版本,旬刊,其內容主要由資訊、學苑和勵志三大版塊組成。作為全國唯一以“高考”命名的考試專刊,《高考》雜志始終強調“考試導向”,以全面提高考生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為目標,突出考試刊物與一般教輔刊物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