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的傳承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筆者對江西省內一些高職院校贛鄱工匠精神傳承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烙印理論指導下的傳承策略。

  關鍵詞:贛鄱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 傳承 烙印理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的傳承研究”(課題編號:19YB324)和2018年度九江職業大學校級課題“贛鄱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JZD-18)的研究成果。

  一、贛鄱工匠精神的概念

  贛鄱工匠精神是贛鄱文化與贛鄱傳統技藝的結晶,是贛鄱工匠在傳承發展技藝過程中形成的獨有精神和品質,表現為“勇于創新、務實求真、埋頭苦干、精益求精”。

  二、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傳承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對于將贛鄱工匠精神的價值觀念融入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江西省的職業院校做了許多嘗試。例如,九江職業大學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與“工匠講堂”;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陶瓷設計與工藝等4個非遺特色專業。但是總的來說此項工作基本處于摸索階段,覆蓋面較小、碎片化。

  課題組對江西省內8所高職院校部分領導、技能大師、教師進行訪談,收集有效記錄65份;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有效問卷426份。對訪談記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后,認為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學校缺少對贛鄱工匠精神傳承的設計,沒有傳承方案

  近年來,贛鄱工匠精神的傳承得到了大家的重視,但一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思維還沒有轉變過來,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方面均強調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較少體現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更沒有制定出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傳承的方案。

  (二)學生缺少對贛鄱工匠精神的認知,重技能輕素養

  首先,多數學生認為學好技術最重要,“虛無的”贛鄱工匠精神似乎只是一時的宣傳,與自己無關;其次,高職學生一般在2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難考慮到精神傳承問題;最后,社會對贛鄱工匠精神的認可度還不高,學校缺少傳承贛鄱工匠精神的環境,部分教師缺乏滿足贛鄱工匠精神要求的職業態度。這些因素導致了學生對傳承贛鄱工匠精神的忽視。

  三、烙印理論指導下的傳承策略

  烙印的產生機制是被烙印者在環境變遷的敏感期內,受到烙印者的各種影響,生成適應環境變遷的印記,這種印記持續影響被烙印者的思想和行為。作為被烙印者的高職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毫無概念,可以說就是“白紙一張”,此階段正是生成贛鄱工匠精神印記的敏感期,這為高職院校贛鄱工匠精神的傳承提供了條件。

  (一)營造生成贛鄱工匠精神印記的烙印環境

  環境是生成印記的來源。就外部環境看,中國制造2025、各媒體對工匠精神的大力宣傳、各省市區舉辦的工匠評選活動、各行各業的技能大賽,都為營造生成贛鄱工匠精神印記的烙印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烙印者的高職院校要主動對接外部環境,組織師生積極參與工匠評選、參加各種技能比賽。

  從學校內部環境看,主要是要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學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校園廣播、校報介紹“樣式雷”、景德鎮陶瓷等贛鄱技藝和成就,宣傳贛鄱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校內技能大師、杰出校友,重點報道他們工作和學習中的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埋頭苦干、務實求真的作風,以及取得的成績,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另外還可以在校園內建設贛鄱工匠精神文化櫥窗或走廊,分專業在相應教室、寢室介紹專業相關工種技能和職業精神內涵等。

  (二)設計贛鄱工匠精神的烙印過程

  烙印過程是指烙印者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影響被烙印者,使其生成印記的過程。作為烙印者的高職院校要多方位、多角度開展教育活動,影響作為被烙印者的學生,培育贛鄱工匠精神。具體的活動方案如下:

  1. 制定贛鄱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傳承的方案

  使教師在培育贛鄱工匠精神時有依據。方案同時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另外要根據傳承方案修訂專業課程標準,使專業課教學與贛鄱工匠精神傳承方案有效銜接。

  2. 編寫贛鄱工匠精神傳承的校本教材

  將精神的“虛”落到教材的“實”處。教材采用活頁的形式,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可以對其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

  3. 豐富與創新教育教學活動

  包括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組織贛鄱工匠精神演講、表演體現贛鄱工匠精神的小品、請技能大師(勞模、杰出校友)做贛鄱工匠精神傳承專題講座等。

  (三)構建一套監測烙印效果的評價體系

  根據烙印的產生機制,印記可能持續、擴大或衰退。持續指形成穩定的印記;擴大指被烙印者受到持續的激勵,印記加強;衰退指隨環境改變印記淡化。因此,要構建一套監測烙印效果的評價體系,加強對學生被烙印效果的監測,倒逼、激勵贛鄱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評價組織上,在學校層面進行統一部署、組織協調、監督問責,院系分專業具體測評,專業帶頭人承擔評價責任;在評價內容上,由行業專家、工程師、職業教育專家、技能大師、專業教師共同制定贛鄱工匠精神測評指標,測評指標要盡量細化和量化,落實到三級指標,給每級指標都賦予分值,對每一個指標的標準都要描述清楚,例如參加省級技能大賽獲二等獎計10分、在企業實習被評為優秀等級計8分、參加校內義務勞動每次計2分等。另外要注意監測學生傳承贛鄱工匠精神的變化情況,特別是因環境改變(如頂崗實習前后)而引起的贛鄱工匠精神傳承的變化情況,對印記的持續、擴大或衰退的原因進行總結、分析、反饋,提出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曾顥,趙曙明.工匠精神的企業行為與省際實踐[J].改革,2017(4).

  [2]梅其君,羅煜中.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研究述評[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3]趙宇飛.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與培育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0(3).

  推薦閱讀:工匠精神的振興邏輯及在學徒培育中的路徑探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朔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林口县| 洮南市| 越西县| 宜章县| 仁化县| 庆元县| 赣州市| 萝北县| 民县| 灌南县| 伊宁县| 万源市| 靖远县| 咸宁市| 清徐县| 遵义市| 绥宁县| 弥勒县| 黄浦区| 荣昌县| 龙口市| 文昌市| 黄山市| 榆社县| 日喀则市| 碌曲县| 大同县| 垫江县| 台中县| 辽阳县| 尤溪县| 仙居县| 荣昌县| 即墨市| 盐亭县| 郓城县| 洛南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