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從科學、經濟和社會的角度來看,知識遷移通過各種技術和知識轉移機制,對知識創新產生長期影響,這也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必要途徑之一。文章以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為例,探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意義和策略,以期讓廣大高中數學教師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如何遷移流動的,如何在不同的學習節點發揮知識遷移的作用,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教學;數學學科;知識遷移
引 言
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十分關鍵,也對高中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當前,如何實現知識遷移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提高,是教師高度關注的課題[1]。一般來說,知識遷移是可以觀察到的。為了簡化分析并確定特定的教學策略,本文根據高中數學的學科特點解釋知識遷移,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意義出發,探討具體的培養方法,以促進高中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數學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意義
(一)提高數學概括能力,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分別是掌握目標和績效目標。前者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科的特點,使其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后者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2]。在過去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績效目標的實現上,而忽略了掌握目標的實現。在核心素養理念的要求下,各學科教學的重點從績效目標向著掌握目標轉移,主要目的是創造和傳播知識。
知識遷移是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所接觸的數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進一步的總結、提煉和概括,從而參與更高層次的數學思維活動,以解決更加復雜的數學問題。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入與某一主題有關的生活知識,能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的機會,有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二)完善數學認知結構,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包括跨學科的復雜問題。核心素養被認為是21世紀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為此,學生需要建立清晰的數學知識體系[3]。然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少為學生設置數學觀察、分析、理解等活動,未能為學生提供研究復雜知識的機會。因此,學生缺乏與現實世界相關的學習經驗,數學認知結構的構建也就十分困難。
相比于初中數學,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難度更大,不僅知識點多、復雜,而且更抽象,邏輯性也更強,學生學習難度加大,而且所獲得的數學知識多是碎片化的,而不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基于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以促進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構建和完善,進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高中數學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跨學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意識
知識遷移是學習的一個特征,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知識遷移有四種方式,即知識的社會化遷移、知識的外化遷移、知識的內化遷移和知識的組合遷移。隱性知識的轉移通常是通過跨學科聯系實現的,需要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建立聯系。因此,知識遷移體現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跨學科學習的能力。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跨學科”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有效方式[4]。
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某小區樓高33層,每層高3米,樓與樓間距為60米。在冬至當天,樓的影子長度最長,要想有良好的采光,那么買房時要選擇第幾層以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需要自行收集資料,結合地理學科知識,計算出樓房在冬至當天影子的投射長度,從而得出最低要購買哪一樓層。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跨學科的知識遷移,將地理知識應用到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堂所學,又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增強了學習動力。
(二)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由淺至深、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過程,但由于課堂時間有效,有的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及時帶領學生回顧以往的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比較吃力,甚至不能理解新知識。數學學科知識的前后聯系是較為緊密的,學生如果不能順利銜接新舊知識,將無法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數學新舊知識點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以此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5]。
例如,在求解2-x+x2=2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函數思想,把2-x+x2=2分解成兩個函數,即y1=2-x,y2==-x2+2。學生在數形結合思想的指導下,把解方程遷移到求函數圖形中,結合兩個函數圖形的特點,發現y1和y2交點即為2-x+x2=2的實數解。因此,在例題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數學知識點間的聯系,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遷移的價值,進而把握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使他們在順利解題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知識遷移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學生有扎實的學習基礎,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6]。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先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然后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使他們認識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沈佳磊,沈金興.落實核心素養三部曲:理解、遷移與創新:以新人教A版教科書中的一道習題為例[J].中學教研(數學),2021(09):39-43.
林俊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數學概念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22-23.
尹艷.多方合力,促成有效遷移:淺析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5):97.
危彩霞.淺談高中數學學習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1(25):91-92.
胡令中.高中數學教學中知識遷移的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90):63-64.
危彩霞.淺談高中數學學習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1(25):91-92.
推薦閱讀:創設情境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