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呈現日益多元化的趨勢,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無法適應學生的多樣化成才需求。針對高職生源多元化帶來的學生基礎不一、需求多樣的特點,高職數學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分類教學、專業結合、面向應用”三位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完善評價方式,努力實現數學教學為專業服務、助力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目的。
關鍵詞:生源多元化;高職數學;教學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力度,賦予了高職院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其中既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也有來自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專業的學生。以筆者所在的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為例,目前,該校高考生與分類招收的學生比例為1:1,其中分類招生生源有普通高中、技校、中專、職高的學生等。2019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高職院校招生范圍擴大至退役軍人、農民工、下崗工人、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同時,取消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限制,進一步促進了高職生源結構的變化。
生源結構的多元化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由于入學渠道和標準不一,不同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不同,導致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效果、學習進度和學習目標都是不同的,比如普通高中生源和中職生源相比,普通高中學生經歷了高中三年和高考的磨礪,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方面總體表現更好一些,而中職生源在專業技能訓練方面又比普通高中學生強一些。或者即使同一來源的學生由于各個地區教育水平以及個體的差異,往往又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面對不同生源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不同的發展方向這一問題,學校想要實施統一的教學活動,并且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非常困難的。如何能夠盡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滿足自我的學習需求,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現階段高職教育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二、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數學學情分析
高職數學是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電子商務、會計、計算機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包含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等主要內容。其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承擔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充分發揮數學的工具性作用,為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術課程做好鋪墊。
然而,由于學生入學前的學習基礎、條件不盡一致,進入高職院校后,他們也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習狀態。筆者在教授高等數學過程中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調查,重點對2019級新生高考數學成績和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高等數學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見表1、表2)。
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2019級新生數學理論基礎知識相當薄弱,水平參差不齊;表2表明通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統招學生與分類招收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差距明顯,平均分相差27分,分類招收學生不及格率達到61%。調查表明,高職學生數學學習狀況大致如下:大約25%的學生入學后表現出放棄學習的態度,這主要由于他們前期的學習習慣較差,根本不想學、不愿學;50%的學生想學習但是基礎較差,聽不懂;還有15%的學生雖然能夠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只有10%的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學。因此,高職數學教學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學生多樣化成才的需求,必須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和資源構建符合多元化生源特點的教學模式。
三、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實踐
(一)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針對學生基礎不一,需求多樣的特點,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分類教學、專業結合、面向應用”三位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
1.分類教學
充分利用招生平臺大數據,結合調查摸底,將學生安排到不同類別的教學班,比如分類招生班、普高班、社招班等,實施分類教學。不同類別教學班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取不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的學習需求。
2.專業結合
不同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要想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就必須構建與專業課程結構相一致的數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充分了解各專業所應用的數學知識,深入考察數學與專業課程的需求關系,構建適合各專業學生的新的課程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新的設計整合,采取需要什么就講什么的方式選擇內容。如計算機專業,可以增加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模塊等內容;金融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則需側重于經濟數學并增加概率與數理統計知識模塊。這樣既達到了為專業服務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面向應用
大多數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是:數學怎么用,在哪用。因此,高職數學教學必須突出其應用性,簡化必要的理論知識,刪除較深的理論和較難的例題和習題,突出數學思維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實際問題的產生→數學方法的解決→結論的應用為主線,以“問題”為驅動,以“案例”為導向,強化數學應用,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之有用,學之有勁。
(二)開展混合式教學
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薦閱讀: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高職教育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