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混合實驗教學模式在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中的應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下,慕課在空間和時間維度的優越性已廣泛應用到自我塑造和自我提升的平臺。近些年,國內較多高校開始引入慕課教學模式。在將慕課應用于課程教學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一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融合線上教學與實驗線下課堂教學的混合實驗教學新模式,并在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實驗教學中加以應用。

  關鍵詞:混合教學;新媒體;線上線下;創新

新媒體論文

  新媒體技術與運用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核心必修課,讓學生了解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特點、概念,理解新媒體信息數字化處理過程,使他們學會使用新媒體創作工具。同時培養學生通過理論實際操作,提升自我創造和創新能力。

  隨著新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1],本科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混合實驗教學將是傳統授課方式的一場新革命,將以往的“先教后學”模式逐步轉向“先學后教”,課程教學開始從關注學習結果向關注學習過程演變,很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筆者通過三個學期的課程教學理論授課與實驗實訓[2],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混合實驗教學模式應用于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的必要性

  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前沿性和系統性,是數字圖像采集與制作、視頻合成與剪輯和微電影創作的重要銜接課程,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得是否扎實、實際動手能力是否嫻熟,將對后續課程的學習、下學期實踐能力培養產生很大的影響。新媒體技術復雜、實例運用眾多,想在一學期48學時里將必要的理論和技術講清楚,又要學生掌握必要的操作,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地挑戰。因此,教師如何有效、正確地引導學生,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求知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這將是本課程教學的主要難點。

  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操作性。學生必須至少要掌握一個音視頻軟件或者平面軟件操作,對音視頻的轉碼及轉化要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各種視頻技術和圖像技術原理比較復雜,學習難度較大,傳統的知識點授課形式,學生肯定感到乏味,激發不了學習興趣。在傳統線下授課過程中,主要是教師闡述、學生聆聽的方式,是一種單向的輸入式教學,況且對于文科生而言,對技術原理的理解難度就更大了。同時在實驗實訓課上,學生也無法把相應知識點很好地結合起來,最終只會理論聯系不了實際。

  混合式實驗教學模式是當今時代飛速發展下應運而生的新型教學方式,延伸了課堂空間,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對傳統教學形態的重塑,使得學生占據中心位置,教師積極引導和答疑解惑為輔,有效提高了學生主觀學習意愿,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3],避免學生成為倒灌式教學的對象。混合式實驗教學模式采用的是學生事先根據將要學習的內容擬定問題,然后進行線下小組分享討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一種互動式、雙向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答疑解惑,進而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梳理,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驗實訓能力。

  二、混合實驗教學模式在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中的應用

  (一)理論教學

  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理論課時只有32課時,包含了數字音視頻技術、數字音視頻處理、數字圖形圖像技術、數字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人工智能、多媒體產品創作等內容,依據本科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著力提升學生的實驗實訓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結合幾個學期的課程實施總結,設計并制定了混合實驗教學模式(見圖1),主要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課前部分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首先由教師根據下一節課傳授的知識點錄制課程內容短視頻,給出課程內容關鍵字或者問題,發布到學校提供的blackboard網絡課程教學平臺或者班級QQ群,并設置相應的打卡任務,務必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學習到,最后設置4―6個小問題,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小組內部知識點的討論分享并提出問題,以完成課前知識點的傳遞。課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依次進行小組分享,在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進行答疑解惑,完成知識點的內化。課后主要以教師為主,搜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困難,進而完善后續的實驗教學設計。通過這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實驗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教師的總結性及答疑解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實驗實訓教學

  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實驗實訓有16學時和一個期末實訓周,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內化,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這也是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院實驗實訓中心提供了開放式的實驗技能操作室,充分滿足學生的課程實驗實施。以平面競賽海報設計為例,在混合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發布的知識點,提前一周了解競賽海報設計的原理、參加競賽的入手點、海報競賽案例、相應素材準備以及所需要運用軟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等,以小組形式討論并設置詳細的實驗方案;課上,由每組的組長匯報,介紹各自的實驗方案,經過教師的點評和指導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方案,形成相應的作品及實驗報告;課后,教師對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進行評閱、反饋。這樣,不僅能真正做到加深教學相長,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三)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重塑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新媒體技術與運用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分為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而平時成績主要包含平時出勤率、實驗實訓報告等。傳統模式大部分都關注最后的考評總成績,無法測算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不能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5]。

  推薦閱讀: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怀柔区| 洞头县| 安国市| 同德县| 杭州市| 兴和县| 永城市| 深泽县| 宁津县| 永福县| 宁津县| 江城| 兴安县| 南雄市| 马公市| 西畴县| 江阴市| 桓仁| 宁陵县| 黄石市| 广河县| 黄山市| 繁昌县| 柞水县| 萨迦县| 应用必备| 怀宁县| 沙河市| 大足县| 金阳县| 宁都县| 东台市| 泾源县| 绥棱县| 定边县| 广灵县| 德兴市| 永善县| 乌鲁木齐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