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素質的提高起著奠基作用,也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思品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總署批準,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長江師范學院主辦的綜合類學術期刊。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變“教”為“學”
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大問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要特別重視學生這個主體,想方設法讓他們活起來、動起來。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首先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主體參與”。所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把學生看作教學主體,努力喚醒、激勵其“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主體參與”是指不僅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且要看作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采用案例教學方法
《學會調控情緒》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樹立健康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合理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尊重他人,關注他人的感受,適時適當地表達個人的情緒。在此次課堂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學,設計如下:
1.用“可體驗情境”給學生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最快樂的事和最煩惱的事,讓學生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認識。
2.給學生講述青少年因情緒沖動而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事例,用“可借用情境”讓學生討論不調控情緒所引發的嚴重后果,認識到調控情緒的重要性。
3.讓學生說出自己最近碰到“最煩惱”“最氣憤”的事情,并且讓其他學生討論在該學生非常生氣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方法讓他情緒穩定下來,并且派代表說出最佳解法。此處可用小組討論方式,既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又能讓他們多增加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最后讓學生能理解喜怒哀樂,多多關心他人,尊重、關注他人的感受。
此次課堂中從“可體驗情緒”的例子到“可借用情緒”的案例跳躍有點大,應該在中間增加一些緊張或者沮喪之類的事例,不過總體來說使用探索式學習,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創設視聽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政治教師應能從本學科特點出發,制作使用直觀教具,采用電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境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營造逼真的教學場景,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認知情境,使他們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初中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烘托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創設視聽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想象力。視聽情境的創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于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念、思想品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思想品德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黏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總之,教學無定法,規律本自存。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遵循教學規律,采用科學方法,使學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認真打好基礎,努力培養智力,提高思想覺悟,并落實于行動,這就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