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小學教育論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小學生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對小學交往能力進行培養。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小學課本人物對學生道德判斷,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學科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學生具有為革命不惜犧牲生命等偉大精神。
《小學生交往能力培養的策略》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小學生交往能力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分析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展開對小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在點點生活小事中逐漸培養交往能力。
[關鍵詞] 交往能力;學習;策略
小學階段是孩子進行人際交往的起始時期,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一時期也是教師運用合適的方法開展小學生交往能力培養的最佳階段。但是小學生畢竟年齡有限,對于他們的教學需要講究策略。
一、讓小學生融入集體,創造培養交往能力的環境
交往,顧名思義就是由于共同活動的需要而在人們之間建立和發展相互接觸的復雜和多方面的過程。小學生的交往主要是與親人、朋友、老師、同學之間的交往,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以融入社會,所以,教師教學的第一步應該創造一個讓學生盡快融入集體的環境,這樣才能為小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建立交往關系奠定基礎。小學生不容易融入班級集體的原因在于太過依賴父母,且集體生活沒有吸引力。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一方面可以與家長進行商議,讓家長盡可能地對孩子放手,讓孩子把對父母的信任轉嫁一部分到老師和同學身上。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小學生中開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們團結一致完成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帶給他們的愉快心情,以此來吸引他們融于生活,樂于進行與他人的交往。
二、通過禮貌用語的使用,培養小學生的交往技巧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禮貌用語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開始就教育他們學會禮貌用語,可以從最簡單的見到老師問好,對幫助他們的同學說謝謝開始,為了鼓勵小學生禮貌用語的表現,教師可以用獎勵一朵小紅花等小小的獎勵來促進這種行為的持續發展。學習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通過一段時間持續的禮貌用語的培養,小學生將會養成與他人禮貌交往的習慣。這也為他們跨出與人交往第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進行課堂教學
教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學習最終也要體現到生活中。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很好的與他人進行交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因材施教,通過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小學生切實體會到好的人際交往的魅力。
例如,選3個小學生,分別扮演賣冰棍的大姐姐甲、學生乙、學生丙。在炎熱的夏天,大姐姐甲正在路邊賣冰棍,學生乙走過去對大姐姐甲說:“姐姐你好,我想買一支冰棍,但是我的錢不夠,你能不能先買給我,我明天把錢不給你?”大姐姐聽到這么禮貌的話語,微笑著同意。學生丙走過去也要買冰棍,他說:“喂,我要買冰棍,但是我錢不夠,你能便宜點嗎?”大姐姐生氣的拒絕。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小學生能夠直觀的體會到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給生活帶來的方便之處,更能促進他們去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
四、家校聯合,使小學生的交往能力進一步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學校,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能力的培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校期間,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教會學生交往技巧,在家的時候,家長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例如,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等時,家長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去幫助他們解決。家長也可以適時地創造一些合適的機會,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溝通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將教師所教的交往技巧用于實踐生活中來進一步提高交往的能力。教師和家長雙管齊下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當然,人際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學習應該是伴隨著學生成長的始終,隨著年齡與學齡的增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會逐漸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將春林.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2).
[2]谷玉冰.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1(17).
《小學課本人物對學生道德判斷》
[摘 要]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編選的課文類型眾多,涉及許多優秀或先進的人物,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等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關鍵詞] 小學課本;人物;道德判斷
在新課標下,強化小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學科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小學課本中涉及比較多的先進人物事例,他們具有誠實勇敢的品質、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勇于拼搏的信念,這些均可以成為培養學生道德判斷意識,提升他們道德素養的重要人物榜樣。因此,有效地運用小學課本人物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意識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
一、巧用小學課本人物,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只注重“字、詞、句”等簡單的語文知識講解的傳統,更加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對相關文章中所要表現人物形象的道德風尚和思想品格進行仔細思考,借此來培養學生具有為革命不惜犧牲生命等偉大精神。
例如,在學習《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除了要為學生講解生詞、段落劃分等相關語文基礎知識之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朱德的個人形象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從而非常令人欽佩,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效仿朱德同志,規范自己的行為;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主席具有的感恩等高尚人格和品質,具體就是從對主席挖井行為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層次含義,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吃水這件事,更應該擴展到在享受別人勞動成果的同時,要對創造這些成果人心懷感恩,做到可以“飲水思源”,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可以了解到毛主席為人民著想和服務的好品質與思想;在學習《孫中山破陋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孫中山先生的個人品質,使他們可以充分了解到孫中山先生是一個不盲從,有主見的人,具有敢于反抗封建陋習和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這是孫中山破除纏足陋習的重要保障。通過對上述這些課本人物進行分析,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人物所具有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個人高尚品質,從而可以以身作則,向這些偉人學習,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巧用小學課本人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歌占有重大的比重,其中涉及到比較多的歷史人物,借助這些歷史人物事跡的講解,可以使小學生學到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以及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令人敬佩的個體。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古詩兩首》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可以明確這首詩是通過對六月西湖美麗景色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對于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可以使小學生明確友情的重要性,從而有助于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行為觀念,使他們可以從小樹立高遠的志向和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確保可以做一個高尚的人。
三、巧用小學課本人物,傳授基本道德準則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基礎階段,直接決定著學生未來事業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孩子的學習負責,更要肩負起培養學生人生哲理和道德判斷意識等相關職責。比如,在誠信教育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誠信待人的言行觀和行為觀,使他們可以做到言行一致,不抄襲、不作弊。而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涉及到比較多的寓言故事或歷史典故,其中的人物比較生動、形象,可以直觀地將所要闡述的人生寓意和哲理思想傳遞給學生,從而有助于使小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寓言故事來形成正確的基本道德準則。比如,通過《負荊請罪》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要主動認錯和道歉,給自己責罰等。
總之,小學課本中的人物眾多,不僅包括近現代史中的先進人物,也包含寓言故事的虛擬人物或歷史典故的人物等。通過這些人物事跡的分析,可以使小學生學習到高尚的品格、精神和人生態度,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判斷意識,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邵景進,劉浩強.我國小學生品德發展關鍵期研究的述評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5(2).
[2]林崇德.青少年價值取向發展趨勢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4).
推薦閱讀:《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曾用刊名《郴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湘南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由湖南省衛生廳主管、湘南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