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國內目前實行的外高職教育體系的差異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這篇教師職稱論文發表了現行國內外高職教育體系的差異,高等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我國高職教育存在不足,導致高職教育體系存在很多問題,通過對國內外的高職教育體系進行比較,分析國內教育體系的不足,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高職教育,教育模式,比較;思考

  一、現行國內外的高職教育體系之比較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每一個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職教育體系不盡相同。以德國、日本、新加坡的高職教育與我國國內現行的高職教育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差異背后的主要原因。

  (一)德國現行的高職教育體系

  眾所周知的“雙元制”是德國在經歷多次職業教育改革后最成功的一種辦學體系。此體系的特點是:學生在學校學習與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各占一半,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及時應用于實踐,能更好地對接工作;因此,德國職業教育就業率很高。此外,企業承擔職業教育學制的大部分開支,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國家的教育經費。“雙元制”的主要意義是:它是一種“企業本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也稱“企業本位的現代學徒制度”[1]。這種制度既需要政府作為行政職能的主體深度干預以保證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也需要企業對此教育體系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學校發揮積極配合的作用。

  (二)日本現行的高職教育體系

  日本的高職學校是以“職業資格教育和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培養國民職業或實際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謀求提高教學水平”為目的,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實行彈性學制,強調職業技術訓練,強化“壟斷型職業資格”教育,承擔著培養具有“即戰力”技術人才的重任,從而不斷補充和完善大學的教育制度[2]。日本的高職教育給本國制造業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并且這種高職教育在日本自從創立以來始終保持較小規模,保證了高職教育體系下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新加坡現行的高職教育體系

  新加坡目前主要有兩種高職教育體系,南洋理工學院1990年推行的“產業實習計劃”和新加坡理工學院1991年推行的“工讀雙軌計劃”。前者注重把在職培訓與脫產學習結合在一起,幫助企業訓練合格的員工,這種教育體系使新加坡的職業教育逐漸恢復了重視實踐與實習的傳統;后者注重實行兼讀制,即學生一周的一大半時間在企業接受訓導員的實際工作訓練,只有一小部分時間來到學校接受教育,需要四年的學習才能畢業。新加坡的高職教育是完全結合國家需要而制定的,既保證了高職教育的質量,又滿足了企業需求。

  (四)我國的高職教育

  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不算晚,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經濟時代,為我國的企事業單位輸送了大量人才。從1999年開始,隨著大量的學校經歷擴招、升本等變化,我國的高職教育受到了沖擊,很多專家及學者開始反思我國的高職教育何去何從。之后幾年間,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難度不斷增加,如何扭轉這一局面,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國最早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成功的“雙元制”辦學體系為德國輸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然而這種體系引入到我國高職院校后效果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有各種制約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我國開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辦學體系,“校企合作”辦學體系就是比較成功的。

  二、現行國內外高職教育體系的差異分析

  (一)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德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這幾個國家,除德國為歐洲國家外其他三個國家均為亞洲國家,只有我國到目前為止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影響到國家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而高等職業教育在獲取以政府為主導的財政投入方面一直是處于弱勢地位,政府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不足。國外以企業為主導向學校提供資金辦學的模式在我國很少出現,加之政府對職業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影響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國家文化的差異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文化在一個國家中對其公民的影響深遠,它決定人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等很多方面。就其對中外高職教育體系的影響方面,本研究將從它對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兩個方面的影響談起。企業文化方面,德國的企業文化與它的社會文化是一致的,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工人教育,更注重對剛入職工人的培養;在企業管理人才選拔方面更加看重工作能力、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工作時間上,德國企業工時不斷縮短,但工資卻不斷提高。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雖然企業文化與德國相差無幾,但工人工作時間比較長。調查顯示:超過80%的這兩個國家的工人在休假期間還要準備工作事項,當然工資也會更高。我國的企業文化雖然有國家的法律政策制度作為指導,但一些地方和人員仍然不夠重視,企業方面對新入職技工的培養力度欠缺,很多企業不愿意參與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質量的技工,這也是導致我國技術工人就業困難的一個因素。校園文化方面,缺少企業文化的融入,相比其他三個國家,我國職業教育顯然沒有特色,一直是模仿其他國家的辦學模式,學生學習的內容過于陳舊,與實際操作中用到的知識脫節,培養的技術工人能力不強;課堂教學不夠靈活,缺乏相應教具,課程設置上不能與時俱進,校園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沒有得到及時更新。沒有企業文化的融入,校園文化始終處于封閉狀態。

  三、國外高職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一)學習德國,借鑒“雙元制”模式

  雙元制模式的教學計劃和大綱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的,優點在于不僅使企業參與到教學環節中,而且學生的學習更加多樣化、具體化,實現了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

  (二)學習日本,實施具有壟斷性質的培養方式

  日本高職教育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注重學生的實踐和獨創能力的培養,培養的學生具有與本國大學畢業生相匹敵的能力,用人單位普遍對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給予很高的評價。

  (三)學習新加坡,開通學校企業人才交流的橋梁

  新加坡的高職教育模式使企業與學校的對接非常融洽,我國可以借鑒。首先,政府從政策層面上降低企業員工進入學校的門檻,同時要求教師具有一線經驗和最新技術知識;其次,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促進企業項目進學校;再次,建立學校教師到企業學習的機制,既能保證教師始終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又能了解更多新技術。

  參考文獻

  [1]湯霓.英、美、德三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2]葉磊.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結構及其辦學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2(35):15-17.

  [3]徐成鋼.國外高職教育發展的模式、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界,2014(6);228-237.

  [4]劉歡歡,莫國劍.淺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文化[J]改革與開放,2013(12);192-193.

  [5]鄭夏妍.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啟示與借鑒[J].高教學刊,2015(13):7-8.

  作者:張秀英 徐玉春 李靜 李海燕 張媛 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海南師范學院主辦的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抚顺市| 正阳县| 个旧市| 曲水县| 明水县| 中卫市| 郴州市| 油尖旺区| 铁力市| 抚顺市| 额敏县| 贺州市| 西宁市| 苗栗市| 隆子县| 白银市| 盐津县| 宁远县| 安平县| 老河口市| 海原县| 宿松县| 奉贤区| 山阳县| 昌图县| 北安市| 永福县| 平谷区| 湖南省| 开江县| 安阳市| 开江县| 安仁县| 绍兴县| 无为县| 松潘县| 大埔区| 逊克县| 荔波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