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我們應該怎樣去加強學校教學管理的制度,如何能做到學生對教學的一些認識來加強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去學習及探討呢?《遼寧教育》雜志創辦于1972年,是全國雙效期刊、遼寧省一級期刊。本刊辦刊宗旨是傳播教育理念、交流教育經驗、薈萃教育信息、促進教師發展,為廣大中小學教師、干部服務,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服務,為我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
摘 要:教育科研是改革活力的源頭,實施新課程離不開教育科研。學校應重視科研工作,特別要重視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的結合,重視科研的操作意義和推廣價值。仍以星海學校為例,該校有比較完整的科研體系,教師們在科研的氛圍中逐步成長。
關鍵詞:教育科研,學校管理,課程教學
一 課程意識與實驗意識
我們認為,管理是一種課程,要將管理作為一項課程去探索和實驗。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學校的管理對課程設置和課程理念的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制約或推動作用,課程體系是否開放、課程實施是否充滿生機,都與學校的課程管理密切相關。管理本身也滲透著教育思想,凸現著教育功能,因此,它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是經濟發展全球化、文化交流國際化的需要。作為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一所現代化新型學校,星海學校成為了園區雙語教學改革的排頭兵。經過探索,學校已從師資培訓、氣氛創設、陣地安排等方面下了工夫,目前已從少數教師、少數時段、少數學科的實驗向較多教師、較多時段、較多學科的實驗發展。在教學行為上實現了定教材、定師資、定時間、定地點和定課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學生不但英語水平有所提高,而且科學意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學校管理應該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而進行的更有效率的發現、利用和創造教育資源的過程。如今,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修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資源也處在不斷更新之中,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發現的能力,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利用和創造的潛力,將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現實且極其重要的課題。
當然,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還在于課堂。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實踐告訴我們,用課程的眼光去看待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挖掘學校教育潛力、體現學校育人功能的重要舉措,搭建平臺、鼓勵嘗試是改革發展的必要保證,允許失敗、實驗意識是引導教師勇于探索的有力支持。
二 學生意識與學習意識
踏著新世紀的晨光,基礎教育步入了新課程改革的圣壇。縱觀改革前期的宣傳、發動和實驗、交流,作為新時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我校管理層越來越感受到肩頭責任的重大。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發現的能力,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利用和創造的潛力,將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現實且極其重要的課題。在工作實踐中,學校應逐漸形成并不斷強化以下幾種基本意識。
新課程改革高度重視終身學習,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讀、寫、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礎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夠良好地表達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收集、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方法;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與求實創新的意識。
這里涉及到很多的理解層面,至少包括這樣兩條:(1) 通過教育,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基本能力;(2) 教育工作要以學生發展的長遠需要為研究視角,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從學生的未來出發。我校在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與此相聯的第三種體會,那就是教師的研究性學習問題。
生活化教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必須是生活,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教學生活化、生活教學化在星海學校各科教學中都被積極倡導,尤以語文組為突出代表。語文組的研究從三個方面入手:① 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研究。② 學生生活體驗積累研究。擴大學生學習語文的生活空間,就是增加他體驗生活的機會,就為他生活的積累創造了條件。
三 發現意識與創造意識
高爾基說:照人的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教育實踐的體會告訴我們,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受管理者發現他自身的“美”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將這種“美”發揚光大,誰就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誰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的教育沒有取得期待中的成績,那么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教育缺乏睿智的眼光和發現的能力,缺乏創造的活力與鮮活的生命。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校將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確定為——學會發現、善于發現,讓處于常態中的學生成為優秀的畢業生,讓教育成為發現與創造的藝術。
再從管理的角度來思考。當教育管理處在常規工作的層面時,管理者往往會將嚴格、規范作為其工作的核心或目標。但是,規章制度告訴人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無法告訴人們怎樣做得更好,怎樣做得具有特色。這樣說不是否定常規管理,常規管理是極其重要的,這必須是一個前提,但顯然是淺層面的。學校管理必須突破整齊劃一的常規層面。要突破這一層面,就得有創造,就得去尊重每個人的良好個性,去發現每個人的創造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