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過渡性空間做為現代空間處理的一種方式,在建筑設計及城市設計當中被廣泛的運用。文章結合運用柱廊這種過渡性空間表現方式之一的工程實例,闡釋過渡性空間在建筑空間中的性質及作用。
關鍵詞:柱廊 ;過渡性空間; 灰空間
Abstract: the transitional space as a modern space of processing a way,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urban design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Combining with the transitional space at the use of one of the expression project exam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space in the building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space.
Keywords: porticoed; Transitional space; Grey space
中圖分類號: TU9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引言
過渡性空間作為灰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建筑設計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它是建筑內外部空間的過渡,人們在進入其中后能夠感受到空間的轉變和建筑功能的轉變。廊通常布置于兩個建筑物或兩個觀賞點之間,成為空間聯系和空間劃分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不僅具有遮風避雨、交通聯系上的實用功能,而且對建筑環境中風景的展開和觀景程序的層次起著重要的組織作用。廊子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種“虛”的建筑物,兩排細細的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廊頂。在廊子的一邊可透過柱子之間的空間觀賞到廊子另一邊的景色,像一層“簾子”一樣,似隔非隔,若隱若現,把廊子兩邊的空間有分又有合地聯系起來,起到一般建筑物達不到的效果。
一方面它是作為交通聯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為一種室內外聯系柔性的“過渡空間”。因為在廊內容易給人一種半明半暗、半室內半室外的效果,所以在心理上能給人一種空間過渡的感覺,自然而又順乎情緒的發展。從庭園空間的視覺角度說,如果缺少廊、這類“過渡空間”,就會感到庭園空間的生硬、板滯,室內外空間之間缺乏必要的、內在的聯系;有了這類“過渡空間”,庭園空間就有了層次,就“活”起來了,給空間增加了一個“灰調子”。這種“過渡空間”把室內、外空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互相滲透、融合,形成生動、誘人的一種空間環境。
以柱廊空間為例,在建筑外部附加一層柱式表皮,形成了建筑復合立面和柱廊空間的表現形式,不僅創造出一個開放、有層次的“灰空間”,也使這一空間具有了生態調節、遮陽等多種功能。豎向廊柱的立面形象常給人一種積極而莊嚴的感覺,因此常運用于突出建筑莊嚴形象和特色文化內涵等建筑中。柱廊在建筑入口空間中廣泛采用的要素之一,其即具有交通引導人流集散等功能, 又聯系建筑室外和建筑室內的一個模糊空間。同時,以柱廊做為建筑入口空間的形式,它也可以具備一定程度的遮陽、通風、隔熱等生態綜合功能。
二、實例分析
柱廊做為一種過渡空間的手段,能夠很好地銜接建筑空間的內與外和城市用地的內與外。筆者在在日常的設計工作當中,針對具體的設計項目就采用了柱廊這種過渡空間的方式,處理建筑與建筑之間以及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實例一、甘肅省人民醫院二期綜合樓項目,該項目位于位于蘭州市城關區。項目在院區原有門診住院樓的東側用地上增建新的醫技和住院功能,新增床位數690床,新增加面積6.1萬平方米。院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分期建設致使院區建筑風格差異。由于一期和二期兩部分建筑的年代相差多年,整體的建筑風格也不統一,一期的立面主要以橫線條為主,病房樓采用帶型窗所形成的橫線條方形塔樓。二期建筑建筑風格是以簡約的豎向線條結合方形窗為主,整體造型略顯平淡,缺乏吸引力。病房部分的高層采用兩個護理單元的布置方式,形體上與一期建筑產生較大的區別。(二)資金有限導致被迫降低成本。由于院方的資金投入方面的考慮,將原本整體的石材幕墻設計修改為局部石材,降低了整體二期建筑的品質和層次。(三)用地限制使得流線不清。省人民醫院位于蘭州市的中心城區,院區的用地較為緊張,導致院區主入口廣場的交通流線稍顯混雜,人車分流不夠明確,對行動不便患者來說缺少一個獨立的交通空間。
基于上述的原因,在與院方進行多次溝通的基礎之上,我們決定在一期二期建筑之間增建室外柱廊,用以化解新舊建筑間存在的矛盾。新建柱廊高三層,采用花崗巖石材飾面。柱廊將一期的門診部分和二期建筑的裙房連為一體,有效地加強了分期建設建筑間的整體性。使得院區的環境趨于和諧統一。高大的柱廊在建筑的外面形成了一列虛化的表皮,與二期建筑原有的裙房部分形成了空間上的對比關系,增強了建筑入口空間的層次感。同時,做為建筑室外與室內間的過渡性空間,對人們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柱廊同時也作為病人到達建筑室內大廳之前的獨立使用空間,與院區的車流截然分開,也是人性化設計的一種體現。柱廊采用淺色花崗巖石材飾面,在人進入院區后的視線范圍內,提高了原有涂料外墻所形成的檔次較低的直觀感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視覺觀感。柱廊頂部采用了簡潔的橫向線條,與一期建筑的帶型窗和二期建筑頂部的橫線型頂部挑檐,形成形式上的呼應,一期、二期建筑群的整體感顯著加強。
實例二、北戴河高檢院辦公用房項目。該項目位于北戴河寶石路,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主要功能有辦案用房、宿舍、會議、餐廳等功能。整體用地形狀不規則,且西側建筑地勢比東側高出近三米左右。從宏觀角度來看,北戴河特殊的旅游城市環境規劃要求、特殊的司法行政辦公建筑性質和建筑功能多樣性,是作為指導設計的前提條件。怎樣適應休閑輕松的城市氛圍?怎樣強調司法行政建筑莊重、嚴謹的建筑性格?怎樣組織好內部的流線和功能分區?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在基地內借用形式感較強的柱廊,對于解決所面臨的矛盾問題,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策略。
首先,用地內東西方向上存在著高差,利用柱廊在用地臨城市道路和較為開放的部分,形成統一的城市界面,使內部的高差得以消化,對城市而言有一個完整的形象。其次,利用柱廊界定空間。一方面,可以做為劃分用地范圍內與外的邊界,通過柱廊這種半開放的形式,強調從城市層面上內與外的過渡性空間,是從公共到私屬的過程。另一方面,在用地內部的入口部分,利用柱廊嵌套一個規整的方形廣場,突出此部分的功能屬性,具有明確的標識性。再次,由于城市環境的特殊性,強調休閑文化和輕松的心態。柱廊能夠很有效的打破院區封閉、沉悶的感覺,透過柱廊感受到建筑隔而不斷的形象。密列的柱廊本身就能夠形成一種較為莊嚴的氣氛,我們的設計為了避免過于嚴肅造成空間趣味性的降低,將柱子的比例控制為細高型,避免粗重的柱子產生的壓抑感。
三、柱廊在建筑中的作用
上述筆者所從事的建筑設計項目當中,都采用了柱廊這種建筑元素來處理某種空間的過渡關系。究其具體的功能,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
3.1、柱廊的聯系作用
柱廊做為交通空間的基本屬性是聯系的作用。可以將兩個甚至數個功能空間連為一體。柱廊作為室內外空間的聯系, 它的特定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內外的界限,使室內與室外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空間的連貫性消除了內外空間的隔閡, 給人一種自然有機的整體感覺。這種感覺一直為我們的傳統中所“意會”著, 在建筑中延續久遠, 從簡樸的民居到恢宏的皇宮大殿, 均發揮得淋漓盡致。
3.2、柱廊的交往空間作用
柱廊做為過渡性空間的一種形式,其在承載著自身與建筑之間聯系作用的同時, 其功能性也逐漸凸顯多元化。由于柱廊具有的一定的開放性,而不同于建筑內部單純的交通性走廊。人們在開敞式柱廊內活動的同時,也在被其他的人注意著,有著一種看與被看的交往空間的屬性。公共建筑中的柱廊往往能夠為使用者提供互動、交流的場所,對創造空間的積極性具有推動意義。
3.3、柱廊的形式美作用
柱廊在完成著各項使用功能的同時, 也成為立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它既可以是建筑主體的點綴, 成為錦上添花的一筆, 也能成為建筑立面的主導, 影響甚至引領著建筑的風格與造型。柱廊對于塑造建筑形象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柱廊都是創造建筑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古希臘神廟的粗獷的柱式、現代建筑創始人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學派以及國內的紀念性建筑等等,柱廊在建筑形式美的表現上成為一種重要的手段。
四、應用柱廊需要注意的問題
4.1、要明確柱廊在空間中的定位
柱廊做為建筑設計的元素之一,它依附于建筑的主體功能性,對其作用在空間中應有明確的定位。在建筑空間的轉換和過渡中,要注意其使用的自然融合,而非刻意生硬地填塞。應該摒棄為作而做的形式化目的,柱廊的生成應為自然而然,這樣才不會因喧賓奪主,而影響到建筑的主要功能。
4.2、要考慮柱廊的使用朝向
柱廊與建筑主體一樣, 在設計中同樣也需要根據地域特點來考慮朝向問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氣候條件,廊子的設計不盡相同。例如國內北方氣候較為寒冷,因此在北側設計柱廊,其對空間使用的積極性方面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南方地區在這一點上相對來說就要更加靈活一些,北側的廊子對于使用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4.3、要重視柱廊功能的多樣性
現代社會更加重視環境的開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柱廊在建筑中的作用已不應是一個單純的交通聯系的功能,其還應該具備為人們提供活動和日常交流的場所功能。人們在感慨休閑空間有限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柱廊這種功能的可能性。試想在樓與樓之間聯系的是造型多樣的柱廊,休閑的座椅、芬芳的花草、精巧的小景致。在廊間柱影中留連、穿行, 也是一幅美好的場景。
五、結語
過渡性空間是灰空間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城市空間和建筑空間的介質。柱廊是過渡性空間在現實之中的具體化,同時也具備了灰空間的基本屬性。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接觸自然、享受自然的場所, 它擴充了城市交流空間部分功能。在賦予柱廊更多功能性同時,過渡性空間將迎來多元化和持續性的發展,豐富我們的建筑空間感受。
【參考文獻】:[1] 鄭時齡 黑川紀章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2] 楊春艷 馬輝 淺談灰空間與人的心理 華中建筑 2004(2)52-54
[3] 張勛祥 淺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形態 工程與建設 2009(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