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人們對建筑舒適度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越來越講求審美要求,不僅是對內在居住環境的要求在提升,在外立面和建筑造型的審美也在提高。在現代建筑中,建筑造型和外立面設計已經成為建筑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現代建筑;建筑造型;外立面設計
[ Abstract ]: With the building comfort requirements to further improve, architecture design more and more emphasizes the aesthetic requirements, it is not only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motion, the facades and architectural modeling aesthetic is improving.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modeling and facade desig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 Key words ]: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tyle; facad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人們對建筑舒適度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越來越講求審美要求,不僅是對內在居住環境的要求在提升,在外立面和建筑造型的審美也在提高。在現代建筑中,建筑造型和外立面設計已經成為建筑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住宅建筑造型與立面設計中,設計者必須要考慮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這是建筑造型和外立面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基本前提。
假如要從住宅建筑自身的功能特點角度進行造型與立面設計造型,就必須要認真考慮建筑設計的實用性、經濟性和功能性。所謂的實用性要求,也就是指不能破壞居住建筑內部空間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要求,同時還必須要尊重內部空間如進深、開間、層高等對外部造型的約束;所謂的功能性要求,就是指外部造型設計涉及的住棟構成元素,如窗、陽臺、樓梯間等,必須要符合人們使用的功能;經濟性要求則是指選用的結構類型、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必須要考慮居住建筑總體造價。在考慮了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我們才開始從其他角度來考慮建筑的造型和外立面設計。
1、建筑造型的含義
建筑造型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定義。狹義概念是指建筑物外部與內部空間的表現形式,是被人能直觀感覺到的建筑空間的物化形態,包括體型、立面、材質、色彩、細部等方面;廣義概念是指建筑物建造過程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功能、技術與審美等內容。建筑造型包含有明顯的空間特征與環境特征,它的基本原則是在構思和設計的時候必須著眼于整體,在宏觀制約下強調部分及至細部的設計,能給人一種整體感、節奏感和尺度感的多重視覺印象。
2、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間直接接觸的界面,以及其展現出來的形象和構成的方式,或稱建筑內外空間界面處的構件及其組合方式的統稱.一般情況下建筑外立面的所指包括除屋頂外建筑所有外圍護部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特定幾何形體造型的建筑屋頂與墻體表現出很強的連續性并難以區分,或為了特定建筑觀察角度的需要將屋頂作為建筑的“第五立面”來處理時,也可以將屋頂作為建筑外立面的組成部分。
3、建筑外立面設計的原則
1.1.時代性原則:立足于時代又要超越時尚,把握時代的根基 ----- 經典與傳統
首先,要立足于時代,既要從時尚中尋求靈感,又要超越時尚把握住內在的本質。
一方面是對經典永恒價值有選擇的借鑒,另一方面是對傳統內在精神有目的的傳承。因為,經典和傳統積淀了很多真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技術條件、文化價值、氣候條件等有價值的原則和經驗,其中對當代有現實意義的基因就會顯現出來,并長久的發揮作用。
1.2.地域性原則:一個民族或地域的建筑特色,來源于本國本區域建設資源的最佳利用。(廣義講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使人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
自然資源,如地形、光線、風和氣候等;人文資源,如種族、身份、歷史、風俗,以及構造方法等。
建筑立面裝飾應該在尊重地方自然資源預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才能體現地域特色、文化,使人們在情感上得到一種認同和歸屬。
1.3.大眾性原則:
1.3.1建筑立面裝飾不應是設計師個性化的體現和實驗性的產物,而是綜合社會、經濟、技術、文化等諸多因素的設計。
1.3.2建筑立面裝飾應該注意到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習慣,創造出能夠為廣大群眾所理解和認同的裝飾,做到“雅俗共賞”。由于建筑最終是為大眾服務的,所以設計師更應該從大眾的需要出發進行設計,使設計與大眾聯系起來。
4、從形式構圖的角度進行造型與立面設計
4.1.立面造型的點。主要指住宅造型中重點處理的局部。住宅建筑作為家的載,需要有很強的識別性,以此給居住者帶來歸屬感。這要求設計師要著重對某些部位進行特別造型處理和重點設計,比如建筑入口、組合在建筑的公共活動空間的界面、屋頂等。
4.2.立面造型的線。包括墻面不同色彩面磚間界限、墻面轉折線、重點處理的線腳或成組的窗套線等,它們加強視覺的效果,同時創造優美的韻律感。
4.3.立面造型的面。包括立面上同一材質構成的面,比如大面積玻璃幕墻、磚墻、噴涂等。
4.4.立面造型的體。指建筑整體的體形和體量組織,它們是形成居住建筑整體形象最重要的方面。
4.5.虛實與凹凸
以虛為主、虛多實少的處理手法能獲得輕巧、開朗的效果。
實為主、實多虛少能產生穩定、莊嚴、雄偉的效果。
4.6.線條處理
從方向變化來看,垂直線具有挺拔、高聳、向上的氣氛;
水平線使人感到舒展與連續、寧靜與親切;橫線條構圖:—給人舒展、寧靜、安定的感覺一般將橫向遮陽的長窗、陽臺、凹部等構件組成水平線條,這樣才能夠取得完整、協調的效果。而且,也能夠實現橫向的水平陰影與墻面形成強烈的明暗、虛實和色澤對比的效果。同時,窗臺線、窗前花槽和水平裝飾線腳,也能夠起到水平分割立面的作用。
豎線條構圖——給人挺拔、積極的感覺通過在住宅中利用樓梯間、陽臺、凹廊兩側墻垛的垂直線條按單元重復組合,進一步凸顯豎向線條,構成建筑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而垂直線條能夠充分的弱化建筑龐大的體積感。
斜線具有動態的感覺;
曲線給人以柔和流暢、輕快活躍的感覺;
網格線有豐富的圖案效果,給人以生動、活潑而有秩序的感覺。
從粗細、曲折變化來看,粗線條表現厚重、有力;細線條具有精致、柔和的效果;直線表現剛強、堅定;曲線則顯得優雅、輕盈。
4.7色彩與質感
以淺色或白色為基調的建筑給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覺,深色顯得穩重,橙、黃等暖色調使人感到熱烈、興奮;青、藍、紫、綠等色使人感到寧靜。運用不同色彩的處理,可以表現出不同建筑的性格、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
建筑立面由于材料的質感不同,也會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如天然石材和磚的質地粗糙,具有厚重及堅固感;金屬及光滑的表面具有輕巧、細膩的感覺。立面設計中常常利用質感的處理來增強建筑物的表現力。
5、 結束語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其變化日新月異,隨著各行各業不斷改革、創新的同時,其中作為社會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行業也面臨新的挑戰。隨著人們對建筑舒適度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越來越講求審美要求,不僅是對內在居住環境的要求在提升,在外立面和建筑造型的審美也在提高。建筑造型和外立面的設計是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受到建筑自身的外在形象、自然環境的色彩和特點、城市發展的特點和景觀特點等多個方面來進行綜合確定,同時還需要考慮建筑的實用性和使用功能。建筑是凝結著人類文明歷史與科學技術的智慧結晶。其本身也是個復雜綜合體。一個城市建筑業的發展同時標志著它的綜合實力和社會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趙巍巖.當代建筑審美意義.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郝曙光.當代中國建筑思潮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3]陳志宏.閩南僑鄉近代地域性建筑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