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在最近幾年當中,建筑行業的發展勢頭相當的迅猛。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建筑的結構形式。這其中就有轉換層結構,它的出現帶動了上下建筑空間和結構形式的多樣性,同時也在現代建筑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工程中的轉換層的結構形式是不同的,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于梁式轉換層。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介紹。
一、轉換層的施工重點和難點
在轉換層施工過程中主要需要注意下面幾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模板的支撐系統;二是鋼筋的連接和綁扎;三是混凝土的澆筑和裂縫的控制。由于轉換梁的截面尺寸是比較大的,所以在轉換層的混凝土和鋼筋自重在加上施工荷載的重量大的情況下,怎樣去把轉換層梁板模板的支撐系統確定得規范合理就成了轉換層施工的一個重點,在施工中,首先要保證支撐系統的承載力必須達到要求,其次就是整體的穩定性。由于轉換梁的配筋量比較的大、主筋又是相對較長、且在布置上比較的密集,這些都是比較繁瑣的,在梁柱節點區,上面的鋼筋更是縱橫交錯。種種的原因都要求我們必須去正確地進行合理的翻樣和下料,這樣才能保證鋼筋的位置和數量的正確,這些都是鋼筋施工的關鍵之處。轉換梁的截面是比較大的,在梁柱的交叉的核心區,上面的鋼筋又是縱橫交錯的,每一根鋼筋間的距離又比較的小,這使得混凝土的自由下落相對困難,也容易產生溫度和收縮時的裂縫的出現。所以,保證混凝土順利的澆筑而且防止出現裂縫才能使混凝土施工質量達到要求。
二、模板和支架的施工
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模板的工程技術,這其中包括轉換梁的斜撐施工、立桿和掃地桿的施工技術和鋼管的支撐的施工技術。
1.斜撐的施工
所有的斜撐桿都是按≤45
o角去進行設置的,它們的排距在沿柱面的豎向距離都是lm,在梁底的斜撐桿和梁底的模板的外鋼楞是相互協調的,它們的間距都是400mm,它的上端可以伸到模板的底部而且與梁底部的模板的外鋼楞是相扣接的,在上面還有雙扣件的抗滑移保險,是比較安全的。在斜撐桿的下支點的主柱面可以預留短筋的凹槽,它主要是為了進行定位,在最下排的斜撐桿的下支點就是樓層的柱根部分了。梁底的斜撐支架應該盡量的和梁的下排架一起進行搭設,如果出現跟不上的情況,至少要使在大梁的鋼筋骨架就位前把搭設的工作完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斜撐支架和梁的下排架的受力是同步的。所有的斜撐桿都要盡量的和梁的下排架的立桿和橫桿扣接,并且要與樓層的滿堂架進行連體搭接,這樣可以增強斜撐支架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2.立桿和掃地桿的施工
在立桿和掃地桿的施工中,立桿的上端可以直接與梁的底部的內、外楞相扣接,這樣就可以形成雙扣件的抗滑移保險。立桿的下端支撐可以在鋪設在樓面上的通長的木板上去設置在一些鋼墊塊上。在梁的下排架下可以設掃地桿。它們的中間可以設兩道橫桿,在梁的底排架的兩側設置一些斜撐。在其縱向設置雙肢剪刀撐,將梁的下排架和樓層的滿堂架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增加排架的空間剛度,以提高其穩定性。
3.鋼管支撐的施工
首先,要對進場的配件進行系統的檢查驗收,扣件和底托等產品都必須要有出廠時的合格證,產品質量說明書,規格是否符合要求,碗扣腳手架也要檢查碗扣和桿件的焊接是否結實、是否有變形等情況。只有產品都達到規定后經現場驗收后才可以使用。
三、鋼筋工程
在轉換層結構的工程中的鋼筋用量是非常大的,它們之間的間距都非常的密集.尤其是在梁和柱節點處的用量最大,因為在縱橫方向的梁內部的主筋是錨入柱內的.柱內的主筋又彎入到粱內,這樣的配筋形成一種重重疊疊的形式,顯得十分的密集。在綁扎的難度上也是很大的。另外,在轉換梁所支撐的是剪力墻的結構,它的插筋的數量很大.在施工過程中很難保證上部的剪力墻插筋的準確性。尤其是在梁的部位.如果一根主筋的位置錯誤,都會造成大量的返工的現象出現。所以,要求我們在翻樣和下料一定要正確。只有合理的安排好鋼筋的位置才是施工的關鍵部分。因此,我們應該對轉換層的鋼筋施工高度的重視。具體做好一下幾點:
1.每一次在鋼筋翻樣之前都要弄清楚設計的目的。進行審核和熟悉設計文件的有關說明后。對于現行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一定的了解,在翻樣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好鋼筋之間的穿插避讓的關系.確定制作的尺寸和綁扎的次序,復雜的部位應該進行適當的加筋處理。
2.由于梁面和梁底的主筋的彎曲錨固是同時存在的,所以施工時要將梁面梁底的主筋要按照所排的層次次序進行施工,每層都要在水平長度縮減10d,這樣就可以避免錨固鋼筋的彎曲部分位置重疊,可以減小施工的難度。
3.在轉換梁內的主筋綁扎上,主筋是應該在梁的底模搭設工作完成之后才進行的.綁扎時要在大梁的兩端和中間做成固定的鋼管排架,避免大梁的鋼筋出現偏位。
4.在進行轉換梁的鋼筋綁扎時應該按照主梁、次梁進行交錯擺放.每次的主筋擺好之后就穿人一些箍筋,當梁的鋼筋綁扎結束后,再墊放一些保護層墊塊。
5.在綁扎轉換梁的上下幾排鋼筋時,首先要注意的是要保證上下的對齊.在垂直和彎曲部分要插入柱箍內,讓它形成垂直的鋼筋隙。便于混凝土澆筑和振搗。
6.在安放箍筋的過程中,要事先確定它們的位置和數量,鋪設主筋時要把柱箍放置在主筋之間,柱節點的箍筋不能出現少放和漏放的現象。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
1.混凝土的澆筑
轉換層混凝土的澆筑應該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一次澆筑。為了防止在澆筑的過程中出現施工縫,應該對澆筑路線確定之后在進行澆筑。混凝土的澆筑是應該分層進行的,每層澆筑的厚度應該在500mm左右,每層之間的間隔時間大概是1.5h到2h,在第一次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該先澆筑無轉換大梁的剪力墻,當澆筑到梁底10cm處時轉換大梁部分不澆筑;在第二次混凝土澆筑時,有轉換大梁的部分剪力墻和柱的混凝土應進行一次澆筑。在澆筑時,振動棒的插點應該是梅花狀的,棒距應該在500mm左右,在振搗時要求不漏振、不過振,用肉眼觀察混凝土時,它的表面是沒有氣泡的,到出現不下沉時就是振搗密實。有些部分振動棒是振不到的,這時就應該用振搗模板進行輔助,但是輔助的時間是不應該過長的,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在振動初凝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對于大梁部分應進行分層的振搗。
混凝土的表面標高控制。但鋼筋的綁扎質量要嚴格要求,按照設計的規定去控制鋼筋的骨架的標高;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首先要進行抄平,在需要預留插筋的部分彈出500mm的標高控制線,轉換層的面積是比較大的,所以混凝土在收面時要拉通線之后進行收面工作。
2.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對于澆筑混凝土的工作來說,裂縫的控制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轉換梁的施工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干縮裂縫,另外要控制混凝土的溫度裂縫,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和大氣的溫度之間要滿足一系列規定的要求的,所以依靠模板的保溫使轉換梁不出現溫度裂縫。對于干縮裂縫的控制我們應該采取從原材料到施工再到養護等一系列的措施進行解決的。通常我們可以采取一下幾點措施:
(1)在混凝土內摻和水泥的UEAH膨脹劑,這樣可以補償混凝土凝結時的收縮。
(2)為了避免溫度裂縫出現,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如適量的減水劑,降低水化熱。
(3)在施工中應該在滿足泵送的基礎上盡量用小值,對混凝土坍落度進行現場的實測。
(4)加強養護措施方面,混凝土澆筑后,在表面鋪上一定數量的麻袋,使其保持濕潤。對于大梁的側模也應該注意保水的工作,在大梁的澆筑完成后的3d之中是不允許拆側模的,在混凝土的表面保持濕潤。且保證混凝土在養護期的14d中處于濕潤的狀態。
五、結束語
梁式轉換層的高層建筑較好地解決高層建筑中上下部結構在豎向不連續的問題,在國內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實事求是地講,這種建筑構造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工程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為了實現和適應這種結構型式的變化過渡,梁式轉換層應該得到廣泛的采用和認可,使其真正在房屋建筑行業發揮應有的優勢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為改善人類居住環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杜榮軍.混凝土工程模板與支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趙志瑨,高層建筑施工手冊,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3】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