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便是一種寄托,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象磁鐵般的吸引著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每一筆,都是飽蘸著華夏碧血寫就的。在海外,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幾多慰藉幾多寄托,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
關鍵詞:漢字教學,漢語制度,論文發表
漢語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語言特性。語言學家把中國各地的方言分為八大方言區。有人說,如果沒有漢字,中國早就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了。歐洲的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之間的差別比中國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們絕不愿意承認各自的語言是“羅曼語”的不同方言,因為它們都是獨立的國家。
漢字在世界歷史上,作為其它后發明的文字的母字,如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來記錄著它們的語言。日本人至今還使用漢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使用漢字,還有另一項重大發明,就是寫中國字,讀日本詞。只要其他國家愿意,他們也可以這樣做。如果真是這樣做了,漢字就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符號了,就像數學符號一樣,只表意,不表音。
一、計算機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回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我們已進入網絡時代,計算機的應用遍布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他傳媒設備和現代技術的介入在學校教育及第二語言教學中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從黑板、粉筆和圖片,到幻燈機、錄音機和錄像機,直至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一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帶動了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不斷變化和改善。
計算機輔助第二語言教學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初期,教學內容僅限于提供語法和詞匯指導。八九十年代,出現了以認知理論為依托的第二代計算機輔助第二語言教學。九十年代,計算機輔助教學追求的是通過計算機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實現虛擬的人――人交流。九十年代中期以來,計算機與國際互聯網技術迅速普及,由此創設的現代化遠程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是一個網絡的時代,對外漢語教學也在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創新,開展網絡教學,從而開創對外漢語教學的新篇章。
二、漢字教學現狀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符號系統,屬于表意文字。“漢字教學作為語言要素教學之一,是對外漢語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1]但是在以往的實踐中,“與其他漢語要素相比,漢字教學從研究到教學一直處于滯后狀態”。[2]通過這一“滯后狀態”我們可以看到漢字教學的特殊性。漢字雖是記錄漢語的符號, 卻有自身的系統與結構規律。漢字有三個要素: 形、音、義。字形反映造字之初的語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音、義發生變化,但其變化并不直接影響字形。漢字字形與其語義在變化上的這種“不同步”,形成二者在規律上的差別。在漢語學習中, 不了解字形, 就無法掌握漢語的讀寫技能。漢字的性質, 決定了漢字教學的特殊性。
漢字教學的內容與重點的確定往往取決于對漢字性質的認識。翻檢已有的漢字教材,有關認讀或識字一般有兩多:一是講字源的多,二是充當意符的獨體表意字多,可以充當音符的極少,甚至沒有。具體教學,因考慮留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限制,有關漢字認讀和書寫的教學內容主要安排在第一學期。各校和教師在具體操作中可能會各有偏重,卻不會偏離這一整體思想。在學習漢字的各種方法中,利用形旁推測詞義的比例最高,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據形旁義辨別形似的形旁。這些反饋信息可以說明我們的教學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學生在讀音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見字不知音”是最大的困難。由此可見,我們的漢字教學還需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三、網絡時代漢字教學的構想
21世紀以來,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為傳統教學媒體發展到現代媒體技術提供了越發完善的硬件和軟件配置。在這種多媒體教學模式下,漢字教學如何能有新的突破呢?教漢字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習者具有閱讀和書寫的技能,而漢字教學過程包括認、寫、用三個階段。朱德熙(1988)說:“必須把認漢字、寫漢字和用漢字三者區別開來,不能混為一談。”
首先,漢字教材的編寫可以借鑒閱讀法的相關原理進行組織編排。以同階段的綜合課為準,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增加內容的趣味性、真實性、實用性,讓學生從開始學習就產生興趣,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
其次,漢字教學的課程設置也應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等有關學習的規律。我們的課程設置要把握好時間和頻率,不能一周只有一節課,也不能在短時間內過于集中,之后就不再安排漢字教學。此外,注意漢字課與其他漢語課的聯系,要考慮內容的相關性,從而選擇恰當的時間和順序安排漢字教學。
再者,漢字課堂的具體實踐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獨體的象形字比較容易認讀和書寫,在學過基本筆畫和筆順后,可通過多媒體展示,進行認寫。
練習部分的設計也要有一定層次性,要難易結合,注重漢字音、形、義的結合,還要兼顧認讀、書寫和運用的結合。課后作業的設計要重視,應結合內容的趣味性,與其他課程的相關性。其實,在整個漢字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融匯很多知識和方法才能完成漢字的教授。教師除了識記性的知識要扎實和豐富外,還要學習更多的現金的理論和方法,利用好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來完善漢字教學。
結語
總體來看,漢字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需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在吸收先進的第二語言教學法的同時,結合漢字漢語的特點,探尋一條能夠兼顧“結構、形式、功能、文化”多方面的漢字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