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紅樓夢》是一部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的鋒芒所向,遍及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當然也涉及到上層建筑之一的宗教。書中描繪了大量的宗教儀式,道觀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個。妙玉是一個介于幽尼與閨女之間的尷尬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對封建宗教的虛偽本質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批判,同時,我們也體會出了妙玉這個介于“檻內”與“檻外”的尷尬之人的痛苦和無奈。
關鍵詞: 世難容,怪僻,才華馥仙,梅花,愛情
在《紅樓夢》的“金陵十二釵”中,有一個披著面紗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妙玉與林黛玉不同,二人雖都是痛失雙親,才華馥仙,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但她卻是身陷佛門,帶著無數的枷鎖和羈絆。同時,妙玉也與賈惜春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塵,心向佛門,而妙玉是身在佛門,心向凡塵。那么,妙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我們究竟該如何來看待她呢?這個人物身上又蘊含了怎樣的內在意義呢?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試從這三個方面來予以探討,以對妙玉這個人物及在《紅樓夢》中的角色地位有一個客觀、清晰的了解。
一.妙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
我們先來看看《紅樓夢》中專論妙玉的那支《世難容》的曲子: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膿,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⑴
作者以“世難容”三字來評述這只曲子,這三字不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復雜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獨特的一生。妙玉那“世難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蘊藏著發人深思的思想內容,熔鑄著耐人尋味的社會意義。
妙玉不是閨閣小姐,而是一個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的佛教弟子。書中林之孝家的這樣向王夫人介紹妙玉:“外有一個帶發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⑵妙玉與黛玉有相似之處,二人都自幼失怙,寄人籬下,才貌雙全,傲世孤高,目下無塵。不同的地方妙玉有櫳翠庵作為屏障,沒有直接投身到與封建政治與禮教的抗爭中去,而黛玉卻直接卷入了這場生死搏斗之中。但不管有沒有直接參與,二人卻都以悲劇結束一生。
二.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妙玉這個人物
妙玉就如同櫳翠庵內的梅花一般。紅梅開在滴水成冰的嚴寒環境,就象征了妙玉處在陰森可怕又冰冷透骨的佛門;紅梅沖破冰雪的禁錮,在寒冬中怒放,發出撲鼻的異香,就像妙玉那如蘭的氣質,高潔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梅花枝條那如蟠龍,如僵蚓的曲折遒勁的形態暗喻了妙玉那被扭曲而又不屈的性格和靈魂;而梅花胭脂般的殷紅又代表了妙玉外貌的嬌艷和內心的溫馨。
這個身在佛門,心戀紅塵、外冷內熱的少女、與雪中紅梅已融為一體,達到了人梅合一的境界。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內心充滿著美好的情感。無情的佛門對她來說是多么殘酷,但人性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她內心的感情之花還是破佛門的清規戒律,迎風怒放,象雪中紅梅一般??傊?ldquo;妙玉是一個既親和社會又遠離社會的人”。⑸她把自己的一縷情絲,束縛于若明若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似夢似幻之中。這不是有點朦朧嗎?是的,“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朦朧也許更美、更有魅力、更加誘人。
根據在哪里?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對寶玉的愛情已初露端倪,但必須在袈裟的掩蓋下偷偷進行,而且要神不知鬼不覺,這就是妙玉的煩惱。“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又見妙玉另拿了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 爮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杯,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妙玉斟了一喬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這一回把妙玉身在佛門心向塵俗的內心世界刻畫得精妙無雙?;蛟S,她請寶釵和黛玉吃體已茶是出于真誠,但這真誠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大秘密,那就是她二人是引寶玉入室的誘餌。
一般的閨閣女子的房間豈容異性男子出入,更何況是佛門女弟子的耳房?她明知寶玉和黛玉是形影不離的,所以她“拉”了釵黛而寶玉“隨后跟了來”就是在本意之中的。珍奇的古玩茶具可能只有兩個,但稍次些的貴重茶具卻不可能沒有,一個閨中少女怎可能“仍將前番自己常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是未出家之人,又剛吃過酒肉,難道妙玉就不嫌他“肉食腥膿”嗎?并且當寶玉說要把茶杯送給劉姥姥時,妙玉說“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而寶玉卻能用妙玉“常日”用的茶具飲茶,并且是“仍”,可見并非第一次,這就說明妙玉對寶玉有著不同于一般的感情。 爮斝杯與杏犀喬是稀奇寶貴,但這也更襯托出妙玉將綠玉斗斟茶給寶玉的更加稀奇寶貴。因為通過這件事情,她勇敢地向塵世邁進了一步,把袈裟下難以掩蓋的愛情透露了出來。
但是,一向被稱為“情種子”的寶玉卻未察覺出妙玉對他的愛慕之情,不了解妙玉的此番苦心。他說:“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聽了此言,既刺痛了她,又提醒了她。因此她說:“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了”。
隨后又用了一個障眼法來轉移釵、黛的注意力。用一只九曲十杯一百二十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盞來代替綠玉斗,又發了一通“飲牛飲驢論”,同時說:“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聰明如黛玉者,怎可能看不出一些苗頭?這在后回的寶玉折梅中體現出來。妙玉用真情來待寶玉,卻又要用矯情來掩飾這種真情,那領袈裟與項上的一串念珠太沉重了,沉重到如泰山壓頂一般。這真是“不繡鴛鴦偏繡佛,惱人最是戒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