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生態文學”的關鍵是“生態”。這個限定詞的主要含義并不僅僅是指描寫生態或描寫自然,不是這么簡單;而是指這類文學是“生態的”——具備生態思想和生態視角的。文章發表在《西江月》上,是語言文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學,漢語言文學,文學批判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始于美國的生態文學批評(Ecocriticism)是在全球環境危機日趨 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旨在探討文學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美國生態文學批評的主要倡 導者和發起人徹麗爾·格羅費爾蒂(Cheryll Glotfelty)指出,如果說女權主義批評從 性意識(gender-con-scious)角度考察語言與文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批評把生產、經 濟、階級的意識納入文本閱讀。
一、美國生態文學批評的歷史源流
生態文學批評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72年,約瑟夫·米 克(Joseph W.Meeker)在《生存的喜?。何膶W生態學研究》(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1972)中提出“文學生態學”的概念,“對出現在文學 作品中的生物主題進行研究”(注:Joseph W.Meeker,The Comedy o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
New York:Scribner‘s,1972,p.9.)。1978年,威廉·魯 克特(William Rueckert)在其論文《文學與生態學:生態批評的實驗》(“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中首先使用了ecocriticism這一批 評術語,提出“把生態學以及和生態學有關的概念運用到文學研究中去”(注:William Rueckert,“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IowaReview 9.1(Winter 1978),p.71-86.)。
同時,一些大學開始把生態文學列入課程,作為現當代文論的一部分,受到 學生普遍歡迎。在1991年美國“現代語言學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上, 哈羅德·費羅姆(Harold Fromm)發起并主持了名為“生態批評:文學研究的活力”(Ecocriticism:The Greening of Literary Studies)的學術討論。1992年,“美國文學 協會”專題報告會上,格倫·A·洛夫(Glen A.Love)主持了題為“美國自然作品創作: 新環境,新方法”(American Nature Writing:New Contexts,New Approaches)的專題 討論。
同年,“文學與環境研究學會”(ASLE: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成立,該學會的宗旨是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一些生態文學批評的專著相繼出版。1996年佐治亞大學出版社出 版了格羅費爾蒂和費羅姆主編的《生態批評讀者:文學生態學的里程碑》(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1996)。該書收集了26篇論文 ,分三個部分,分別討論了生態學及生態文學理論、文學的生態批評和生態文學的批評 。
1999年洛蘭·安德森(Lorraine Anderson)和斯科特·斯洛維克主編的《文學與環境 :自然與文化讀本》(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A Reader on Nature and Culture ,1999)收集了長短不一的文章一百多篇,以小說、詩歌、散文、傳記等不同體裁論述了 人類與動物、人類與居住環境、政治與環境、經濟與生態等眾多主題。
2000年,勞倫斯 ·庫帕(Laurence Coupe)主編《綠色研究讀本:從浪漫主義到生態批評》(The GreenStudies 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2000),從“綠色傳統”、“綠 色理論”和“綠色讀物”三方面論述了生態文學批評的淵源與發展。
1999年至2001年間 出版的倫納德·西格杰(Leonard D.Scigaj)的《持續的詩篇:四位生態詩人》(Sustainable Poetry:Four American Ecopoets,1999)、喬納森·巴特(Jonathan Bate) 的《大地之歌》(The Song of the Earth,2000)、帕特里克·穆菲的《自然取向的文學 研究之廣闊領域》(Farther Afield in the Study of Nature-Oriented Literature,2 000)、戴維·梅澤爾(David Mazel)的《美國文學的環境主義》(American LiteraryEnvironmentalism,2000)和勞倫斯·布伊爾(Lawrence Buell)的《為瀕臨危險的地球寫 作》(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Literature,Culture,and Environment
inthe U.S.and Beyond,2001)把生態文學批評理論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除了出版生態批評的專著以外,近年來有關生態文學批評的會議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 關注。例如,在“文學與環境研究學會”的協助下,2000年6月在愛爾蘭舉行了議題為 “環境的價值”的多學科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3月“文學與環境研究學會”在英國 召開研討會,討論“生態批評的最新發展”。2002年9月,該學會的英國分會在利茲大 學召開第三屆年會,會議主題是“創造,文化和環境”,重點研討生態批評、生態詩學 和生態女權主義。“文學與環境研究學會”第三屆年會將于2003年6月在波士頓大學召 開。會議的主題是“海洋-城市-水池-園林”(“Sea-City-Pond-Garden”)。
二、美國生態批評發展的三個階段
到目前為止,短短的十多年中,美國生態文學批評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 研究自然與環境是怎樣在文學作品中被表達的。生態批評家認為,許多作品中描寫自然 的一個陳舊模式是:自然要么被描繪成伊甸園般田園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和處女地,要么 是瘴氣彌漫的沼澤地或無情的荒野。生態文學批評的第二階段把重點放在努力弘揚長期 被忽視的描寫自然的文學作品上,對美國描寫自然的文學作品的歷史、發展、成就,及 其風格體裁等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文學期刊投稿推薦:《西江月》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社科類期刊,由廣西梧州文聯主管主辦,1972年創刊,旬刊,大16開本,國內統一刊號:CN45-1110/I,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2819,郵發代號:4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