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從我國高校實訓基地的背景和現狀入手,以CIPP模型核心界定為基礎,作出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的基本構建,并整合實例平臺,剖析高校實訓基地的發展策略,為我國高校開展基于CIPP模型校內實訓基地評價提供普遍結論和啟示,為即將改變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奠定基礎,實現零距離就業。
關鍵詞:CIPP模型;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構建
1 緒論
如今,國家步入新時代,科技引領新革命,教育也孕育著新未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這激烈的競爭中,誰能更熟練地掌握企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誰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誰就能從萬千人中脫穎而出,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應用能力成為現如今最關鍵的問題。對于各高校來說,向綜合應用型高校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高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則是高校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然而,現階段大部分實訓基地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利用率不高,產生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除了正常的教學實訓課,實訓基地幾乎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增加了其沉沒成本。再者,部分高校與校企合作力度不夠,不能使學生更加有效的達到實踐應用層次。還有,要從專業教學服務到培養人服務,這中間需要一個媒介或者轉換者,即教師隊伍。
從畢業到就業創業,從學生生活到工作事務,從學習到實習,對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跨度,是一個需要適應的成長和生涯發展過程。高校實訓基地就是為了解決這最后一公里的距離,加強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優化實訓基地建設,為大學生職業生涯進行規范化實際化訓練。
2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實訓基地理論框架
2.1 CIPP模型核心概念和界定
CIPP模型是由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建立的一種超越目標模式的新的評價模式。它分為四個評價形式,分別是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CIPP評價模式又被稱為決策導向或改良導向評價模式,可想而知是以管理者的決策為導向,來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
CIPP評價模式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評價和證明,而是在于對決策的改進改革。因此,在評價者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可以針對發展決策采取不同的多樣化的評價策略,而不僅僅局限于評價目標所達到的程度,更多的是為目標改革服務。
2.2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實訓基地評價國內外研究現狀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說:“如果你不能正確的評價,就無法正確的管理。”如今,高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想要發展,就需要良好的管理體系,而良好的管理體系則必須以完善的評價體系為前提。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等。都擁有其各具特色的評價管理模式。
針對我國在研究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我們以CIPP為決策導向模型,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在四個大指標下分設了十二個小指標,便于評價實施過程中的細分。
3 確立基于CIPP的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
3.1 背景評價
針對高校實訓基地,將背景評價設定為環境基礎能力,即其作為高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社會實踐的場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從合理性分析,實訓基地建設必不可少的就是政策和資金保障。沒有相關政策的支持,無法使學生的權益得到保障,實訓基地也無法按既定的方向運行。資金是建設實訓基地的基本需求,除了基礎設施需要投入資金外,扶持孵化師生在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操作和引領學生創新創業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最后是實訓基地定位,所謂環境基礎,當然包括實訓基地本身所營造的環境氛圍,而對實習實訓的定位,則暗示著基礎環境。
3.2 輸入評價
輸入評價簡單來說就是實行該決策所輸入、投入的成本資源。所以在高校實訓基地評價體系研究過程中我們將它界定為資源配置能力。資源配置能力更側重評估其實際擁有的資源及配置,我們將其分為基礎設施與設備、師資隊伍和實踐課程體系。從可靠性分析,該評估體系由物力、人力進行確立進而發展評估開設實踐課程,有利于更清晰的明確開發模塊化課程。在市場飛速發展的大形勢下,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改變傳統只注重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能力的思想教育理念迫在眉睫。實踐課程體系是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配置,基地設施與設備和師資隊伍是打造優質實踐課程體系的基礎資源。
3.3 過程評價
順應市場發展的需求,過程評價即定為過程行動能力。實訓基地在維持基本運作運行過程時,需制定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保障學校與企業間的共同發展、合作雙贏。并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避免在運作過程中出現管理層面影響實訓基地聲譽的情況。此外,還要進行質量監控,使實訓過程更高效的完成。其評估意義主要為了改進和調整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運行、管理和質量上的行動能力問題。
3.4 成果評價
成果評價定義為成果效應能力,對實訓基地最終的計劃成果進行評估。下分學生就業與社會評價、培訓和技能鑒定以及特色的項目三個指標。該指標強調了學生從實訓基地中的受益結果,綜合鑒定了實訓基地本身的效應水平。用發展的眼光評估了計劃決策的效應,指出了實訓基地所影響的范圍和深度。以便此后對實訓基地進行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該成果評價承載了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將實訓基地進行了循環評估和發展,并在可實施的前提下實行全方位高范圍的推廣應用于高校實訓基地中,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推薦閱讀:發表國際貿易論文的cs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