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涉及中國的貿易摩擦案件越來越多的原因。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公司紛紛把注意力投向亞、非、拉等第三世界。這就造成了中國大量“價廉物美”的產品的大量的涌入,給當地的相關行業帶來很大的沖擊,且從宏觀來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法制并不健全,保護主義思想在其國內也比較盛行,從而導致我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各種貿易摩擦屢見不鮮。
[ 論文 關鍵詞] 發展 中國 家 貿易摩擦 對策
本文分析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摩擦的現狀、主要特征、貿易摩擦爆發的原因及影響,針對目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摩擦不斷增多的趨勢,關于如何解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摩擦提出一些建議。
一、貿易摩擦概述
“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是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逆差。或一國的貿易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產業。在技術層面來說,貿易摩擦主要有以下幾種: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包括反傾銷、反補貼、配額、許可證制度和技術壁壘等。
總得來說,貿易摩擦的發生由于兩方面原因導致:(1)外部原因:隨著 經濟 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的到來,貨物,資金,人力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這就對各國的貿易制度和規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些要求不可能很快實現,隨著雙方貿易關系的日益密切,雙方貿易摩擦不可避免。(2)內部原因:我國自身的貿易中也存在誘發貿易摩擦的原因。我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相似,國內 企業 的無序競爭導致大量項目重復,產品存在很大雷同。國內企業對發展中國家提起的貿易摩擦起訴的應訴積極性不高。
二、發展中國家與我國貿易摩擦的現狀及分析
1.發展中國家對華貿易摩擦的現狀。綜合1980年~2005年期間的世界對華的貿易摩擦數據時,可以分析得出:上個世紀的80年代,對華提起反傾銷指控的國家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西歐等。而到了90年代,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加入到對華反傾銷的行列中,如印度,土耳其,巴西,希臘。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世界各國對華反傾銷案件劇增,短短三年就有151件,發展中國家發起了99件,占到65.6%,發展中國家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經遠遠多于西方發達國家,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呈現出以下的一些特征:貿易摩擦程度較淺,在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發生的貿易摩擦中,貿易摩擦形式比較單一,常常表現為“反傾銷”;涉及的領域主要是集中在紡織,化工產品,金屬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貿易摩擦涉及中國的案件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執行反傾銷的力度大,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的反傾銷執行率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反傾銷稅率上,發展中國家對華反傾銷常采用敵視性的超高反傾銷稅率,帶有明顯的惡意性。
三、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策略
1.我國政府和行業的應對策略。
(1)宣揚“和平崛起”。我國應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的第一步應該是向世界宣傳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給很多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重要機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
(2)調整我國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商品結構。要注重提高自己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的建設,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努力摒棄低價競爭策略,打造自己的名牌,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并實現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增加我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結構的互補性。
(3)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參加多邊貿易談判。我國政府應該繼續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加快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增強集體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在關于貿易摩擦問題的立法和修改問題上,我國更是應該積極參與談判,使反傾銷的規則向更公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