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管理類期刊投稿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柔性管理對婦產科護理管理的應用,通過管理婦產科護理管理的工作方法觀察應用效果。第二篇論文介紹的是對在護理管理中流程管理的模式的影響,不同的流程管理對護理模式和效果有一定影響,采取流程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缺陷。
《柔性管理對婦產科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闡述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觀察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婦產科收治的產婦作為樣本,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柔性管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產婦SAS(21.45±1.07)分、SDS(22.09±1.81)分、護理滿意度97.37%;對照組產婦SAS(38.57±1.35)分、SDS(38.96±1.40)分、護理滿意度86.84%。結論:應將柔性管理應用到婦產科的護理管理中,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積極性,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柔性管理;婦產科;以人為本
與其他科室相比,婦產科較為特殊,產婦及新生兒等,對護理質量的要求均較高。柔性管理為婦產科新型管理模式的一種,要求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護理過程中,提高護理質量。本次于本院婦產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實施柔性管理期間收治的產婦中,隨機選取38例作為觀察組,觀察了柔性管理的應用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本院婦產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實施柔性管理期間收治的產婦中,隨機選取38例作為觀察組。產婦資料如下:年齡22~32歲,平均年齡(27.30±1.17)歲;產婦:初產婦25例、經產婦13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25±1.36)周。同時選取本院2015年8月前未實施柔性管理期間收治的產婦38例作為對照組,產婦資料如下:年齡21.5~30歲,平均年齡(27.41±1.22)歲;初產婦24例、經產婦14例;孕周38.5~42周,平均孕周(40.33±1.44)周。兩組產婦臨床資料對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產前準備、產中助產及產后護理等。觀察組實施柔性管理。方法如下:1)對護理人員的柔性管理:醫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關注,及時與護理人員溝通,了解其想法,滿足其需求,使護理人員體會到醫院的關心,提高其護理的積極性。應要求護理人員參與到醫院的管理中,為醫院各項決策的制定貢獻力量,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認同感與職業認同感,為其護理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2)對患者的柔性管理:產婦圍產期常存在嚴重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對產婦進行鼓勵及安慰,使之負面情緒得到緩解。另外,還可通過為產婦播放新生兒出生時的畫面,以及父母與兒童和諧相處的畫面等,使產婦感受到為人母的喜悅,使之負面情緒得到緩解。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的為每一位產婦服務,應采用通俗的語言,耐心解答產婦及其家屬的問題,提高產婦及家屬的滿意度。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觀察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1.4心理狀態評價方法
采用SAS與SDS量表評價,得分越低,代表心理狀態越佳。1.5滿意度評定方法采用產婦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共100分,滿意:≥8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59分。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應用(珔x±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和χ2檢驗,P<0.05時,認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產婦SAS(21.45±1.07)分、SDS(22.09±1.81)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3討論
柔性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護理管理中的體現,是現代護理管理方式的一種。該護理管理方法,要求通過對管理行為及方案的調整,使之能夠滿足護理人員及患者的需求,以達到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的目的[1]。婦產科常規的護理方法,對人性化的護理管理理念重視程度不足。長期以該方式管理,產婦圍產期的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很難得到緩解,且無法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護理滿意度通常較低[2]。本次研究發現,采用常規方法護理,婦產科產婦SAS(38.57±1.35)分、SDS(38.96±1.40)分、護理滿意度86.84%。將柔性管理理念,應用到婦產科護理管理中,從護理人員及產婦兩個角度,落實相應的管理方案,可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方法的缺陷。要求護理人員參與決策的制定,同時,積極關注護理人員的情緒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護理人員產生激勵作用,使之能夠積極主動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產婦圍產期的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通常來自于疼痛及對母親角色的不適應。護理人員積極與產婦溝通,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產婦加以護理,可使產婦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增強其自我效能,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4]。本次研究發現,實施柔性管理后,產婦SAS(21.45±1.07)分、SDS(22.09±1.81)分、護理滿意度97.37%。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P<0.05)。表明,將柔性管理應用到婦產科的護理管理工作中,臨床價值顯著。綜上所述,應將柔性管理應用到婦產科的護理管理中,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積極性,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晶.風險管理措施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4):140,142.
[2]趙立娟.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及應用效果[J].河北醫藥,2015,37(15):2390-2391.
[3]張琦.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1):1545-1547.
[4]趙立娟.柔性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及應用效果[J].河北醫藥,2015,37(15):2390-2391
作者:魏金英 單位: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
《流程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流程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6月—2016年5月該院各個病區的110例住院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選擇流程管理模式護理,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52例,滿意度94.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42例,滿意率76.4%,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流程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缺陷,促進醫院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流程管理模式;護理管理;應用護理工作
在衛生事業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主要是為患者提供專業性的護理服務,可以用護理服務的程度和效果來評價護理的質量[1]。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當前人們在護理質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護理管理發展需求,護理管理工作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2]。流程管理屬于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專業的流程為核心,以提高業務績效為目的,在提高企業滿意度以及業績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作用。隨著醫療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將流程管理模式應用在護理管理中,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該文隨機選擇2015年6月—2016年5月該院各個病區的110例住院患者進行研究,探討流程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院各個病區的11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15~72歲,平均年齡(41.5±5.9)歲。排除其他因素干擾,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41.9±5.4)歲;觀察組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40.4±6.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等各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選擇流程管理模式護理。流程的制定:①核心流程,核心流程選擇以護士班次為導向,以護士為中心體現具體的管理流程,有早班護士、夜班護士、治療班護士、護理班護士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各個科室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編寫科室核心流程,在完成核心流程的編制核對之后實施;②支持系統流程,支持流程有出院前后、手術前后、危急重癥等方面的護理流程,以病人為中心,結合不同的護理操作規程以及病人的實際需求,針對之前的護理流程進行修改和完善,編制新的護理流程;③質控流程,質控工作更多的為了體現護理服務的質量,有基礎護理、病歷書寫、藥品管理、整體護理流程等方面內容,質控流程的制定需要結合質控內容、核心流程、支持系統流程等方面因素綜合分析考慮,重點分析質量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做好對危重癥患者的質量護理檢查等方面工作。流程的實施:(1)做好培訓學習。應用流程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方式和護理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護理人員會出現抵觸等情緒。在實施流程管理模式之前,必須要重視護士方面的需求,做好流程管理理論的宣傳和學習工作,針對護理人員展開綜合性、全方位的培訓,幫助護理人員對流程管理的方式以及重要性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各個科室將護理流程打印出來,發放至每一位護理人員,組織其認真學習,護士長每天抽查,對了解護士人員對流程的掌握情況。通過這種方式,轉變護理人員傳統的護理思想和護理方式,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提高病人的護理滿意度,在流程管理中體現出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2)護理工作需要結合流程進行。在進行日常護理工作時,每名護理人員都必須要以護理流程作為護理工作的標準,嚴格按照流程要求展開臨床護理服務。(3)考核評估。結合患者的期望,確定測量指標,對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在展開流程管理之后,①護理人員需要經常與流程內容相對比,評價自身的護理服務情況;②科室質控小組定期抽查和全面檢查;③護理部質控小組定期抽差和全面檢查。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地解決策略分析解決。(4)流程的優化和完善。想要更好的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還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對護理流程不斷優化和完善,核心流程選擇后果最為嚴重或者病人意見最強烈部分,對其進行優化完善。護理部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出發,分析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了解流程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再進行支撐系統流程以及核心流程的優化和完善,最終實現對流程管理模式的整體優化。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通過t來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52例,滿意度94.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42例,滿意率76.4%,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現階段護理工作的質量已經成為整個護理的核心,在新形勢下,護理管理人員在提高護理質量方面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隨著現代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醫學模式不斷發生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護理質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人們在護理方面的實際需求,必須要采取高效、優質的護理管理模式。雖然當前有很多醫院在護理質量管理方面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度,爭取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傳統護理模式下,更多的是由護士長管理護理工作,護士在平時的護理過程中即使發現有問題,也很少發表意見,指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重視度,導致護理質量很難得到有效提高[3]。該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52例,滿意度94.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42例,滿意率76.4%,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采取流程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缺陷,促進醫院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云霓.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230-231.
[2]李曉玲.風險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4):727-728,730.
[3]楊婷.流程管理模式應用在護理管理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2):137-139.
作者:楊秀芬 單位:赤峰市傳染病防治醫院
推薦閱讀:《地方政府管理》由江西省行政管理學會;江西行政學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