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生物學是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其研宄內容涉及生命的起源、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與繁殖過程。初中生物學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核心課程,本門課程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有關生物學的知識體系和探究方法,更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和熱愛生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情境教學;問題串
大部分初中學生存在生命孕育知識不足、性知識滯后、心理脆弱、自我保護意識與技能差、生命意識淡薄等問題,而且對于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感悟等方面,認識明顯不足;教師同樣面臨著任務重、課時數少的問題,很多時候只能就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灌輸,加之自身對于急救安全知識、法律、心理健康知識、性教育等生命技能教育方面的知識了解的并不深入,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駕馭好這些內容。有鑒于此,我們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力的補足這部分內容,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幫助他們獲得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和感悟,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實行情境教學,培養生命觀念
生物核心素養的養成與學習生物知識相得益彰,對于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大有裨益。生命觀念的養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真實的生活環境,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學習中,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不斷互動最終形成。例如在“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這一節的內容,筆者充分設置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由具體的生物學現象,總結生物學知識,最終提煉出“物質與能量觀”、“穩態與平衡觀”和“生態觀”等超越知識具有上位性的生命觀念。
真實情境教學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使課堂參與度高、學習自主性強。在情境的設置上,可以選取時事熱點和社會話題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再將生物學問題貫穿于情境中,讓學生運用生命觀念分析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再由教師評價和引導,使學生對自身的生命觀念有更清晰的認知和行動方向。
二、通過問題串策略,幫助學生感悟生命
問題串教學策略有利于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方向以問題的形式起著把控的作用,可以在引發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思考的同時,感悟生命的意義。但相對于活動式教學策略和探宄式教學策略而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對問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關乎整節課的教學效果。
比如,“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中包涵了三大活動。活動一“觀察池塘生態系統”,教師提出問題池塘生態系統里有哪些成分?這些成分在池塘生態系統中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相互依存,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活動二“調查一個生態系統”,教師提出問題做好一次調查需要準備哪些?本次調查收獲有哪些?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思考總結調查過程。活動三“分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教師提出問題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特點?這些生態系統是否孤立存在?破壞沙漠生態系統會對城市生態系統有影響嗎?作為生態系統里的一份子我們應該為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做些什么?在本節中,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存在于生態系統中應為生態平衡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問題串教學引發學生思考,感悟生命的意義。
三、以互動為助力,深化生命的思考
無論是“教”還是“學”,都不應該是完全獨立的活動,而是需要借助“互動”實現效果最優化,提問往往是互動的首選方式。想要參與互動,探究與教師所提問題相關的答案,學生必然要對相關知識展開思考和分析。在思考和分析的支持下回答出正確答案,并在答出正確答案之后建立起更加堅定的探究學習自信,學生自然會更積極地參與互動,進而始終處于思考知識的狀態。就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進化的歷程”來說,教師可以先結合教材提出“同學們,你們了解人類是通過怎樣的進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嗎?”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再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正確答案、講授知識。緊接著,在基礎內容講授結束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對“生物進化”感興趣的內容提出一些拓展性、趣味性的問題,要求他們互相解答,在必要時對其答案進行補充。久而久之,良性循環形成,學生的思考收獲越來越多,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總而言之,學生在關于生命教育方面的認知比較局限,僅僅限于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但是對于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感悟等方面,認識明顯不足。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要遵循新課標的指引,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重要目標,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和感悟,真正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生命觀念和意識。
參考文獻:
[1]王穎.建立生命觀念發展科學思維——《生物學·必修2·遺傳與進化》修訂情況介紹(一)[J].中學生物教學,2019(23):4-7.
[2]楊新宇.立足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J].考試周刊,2013(6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