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為拉近大學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距離,我國50%的大學教育轉向應用型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篇教師論文發表研究大學物理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課題,認為應當改革大學物理教學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培養應用型人才。
推薦期刊:《大學物理》(月刊)1982年創刊,以高校物理教學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術刊物,創刊于1982年,是我國高校物理教學研究方面的權威刊物,也是高等院校物理教學類最有影響,發行量最大的刊物,被列為我國中文核心期刊中30種物理類刊物之一。本刊主要刊登與高校物理各學科教學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教學研究成果及進展報導,實驗物理技術與實驗方法。計算物理,基礎物理教學現代化等內容的研討文章,以及物理學前沿綜述。專論,物理學史等文章,讀者對象為高校物理教師、學生、中等學校物理教師和物理學工作者等。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教學改革 大學物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多地應從基礎學科出發,大學物理無論對于理科還是工科以至于文科,其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物理面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其教學改革是必然趨勢。筆者結合教學體會與探索闡述如何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驅動促進大學物理改革[3]-[4]。
1.大學物理改革應以應用為基礎,改變觀念
在傳統教育模式的禁錮下,《大學物理》改革的步伐并不大;大多數教育者的觀點還停留在《大學物理》的教學只要讓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考試過關的最基礎層面上,以至于學以致用顯得很乏力;對于創新應用更是遙不可及。《大學物理》一直以來在理工科專業中是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開設的,其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都是從這方面出發的。面對當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作為《大學物理》的教學者,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改革的方向及著力點。對于《大學物理》課程,我們不應該只局限于開設在理工科專業中,而應該普及至文理科的所有專業中,原因在于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夠很好地指導創新、指導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對文科生利用判斷、推理、概念等邏輯思維的方法認識世界的培養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以應用為基礎,改變觀念,打破傳統,使《大學物理》教學很好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
2.大學物理改革應面對不同的專業,選擇不同的內容
在大學所有專業中,可將專業分為三大類:理工類專業、文科類專業、藝體類專業;對于這三類學生對《大學物理》的理解能力呈遞減的趨勢;面對這三類學生應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選擇適合各類學生的《大學物理》教材,采用多種考核方式。
對于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教材內容的選擇面是很廣泛的;版本比較多,例如莫文蔚編寫的《大學物理》、趙近芳編寫的《大學物理》等。這些教材的共同特點是,內容較多且豐富;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鏈接比較緊密,理論推導詳細并且環環相扣,采用抽象的數學表達式表征物理定義及物理定律,習題較多可供課后選擇性地聯系鞏固知識點。
對于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在全國近大多數的高等學校都不會開設文科《大學物理》,所以這類教材也非常稀缺,教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文科類專業開設大學物理課程在選擇教材上要謹慎,調研文科類開設《大學物理》物理高校的教材發現,其內容和知識體系各不相同,側重點差異也很大;面對這樣的局面,一些高校干脆選擇理工類的教材,這樣的結果是老師按照教材備課,文科學生由于物理基礎差,完全處于“不知所云”的狀態,這樣開設的文科《大學物理》就失去了其本真的意義。針對文科生開設的《大學物理》課程,我們首先要制定其合乎文科學生的教學大綱,依據內容選擇教材或編寫教材及講義;內容應注意以下問題:(1)注重物理學史方面的內容,即建立物理規律的過程和物理規律的歷史背景等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理解從抽象到模型的整個思維過程;(2)注重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教材中的體現,便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方法論;(3)將物理之美融合其中,美感教育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
藝體類專業的學生的基礎薄弱,大學物理課程的開設、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都應遵循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又要體現知識的簡單;教學內容多以科普及近代物理內容為主。
3.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內涵,改革大學物理教學方法
物理學來源于生活,是應用人才培養的基礎,因此具備良好的物理素養是應用型人才必備的要素之一。針對理工科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學物理教學應掙脫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著重以工程應用實例教學為主,營造應用氛圍,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刻理解、模擬工程情境。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鍛煉其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為配合工程應用實例教學法,可以編寫以物理與工程應用為主的講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就一個工程應用,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自查閱文獻完成任務,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針對文科類專業和藝體類專業的學生,我們要采用建構主義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大學物理教師通過對該類學生興趣的激發激起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渴望;從學生關注的物理熱點進行物理教學,比如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發講解物理知識,這樣學生既不會覺得大學物理枯燥無味,又學習了相關物理知識。
4.教育信息化促進大學物理教學手段的完善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融入到傳統的大學物理的教學手段中;采用信息化教學已經是大學物理教學的必然。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多元化,以及大學物理學科自身特點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等決定了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兩點:(1)加強教育信息化手段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同時推進一體化的互聯網教學模式,讓學生很輕松地通過網絡、媒體等獲取知識;(2)由于物理現象和規律往往通過演示或者實驗傳遞給學生,因此要堅持發揮傳統媒體優勢與信息化教學的協同教學作用。
5.結語
本文從大學物理教學的角度闡釋了培養應用型人才大學物理教學面臨的困境,其改革勢在必行。大學物理教學要進行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從而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曉玲.“參與式”高校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9(4).
[2]李慶.以就業為導向,整合高職高專課程體系——以重慶教育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改試點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7(2).
[3]周健華.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探討——以《會展概論》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6).
[4]雷璐榮.行業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聞采寫”課程的項目制改革[J].重慶高教研究,2013(2).
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論題拓展: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必須建立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制定新的教學大綱,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確保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能夠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構建應用型本科物理教學體系,樹立嶄新的教育觀念,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