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新時期的教學發展中,有關女大學生的思想教學管理制度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教學建設的新應用措施呢?同時現在思想教學的新改革發展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文章選自:《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摘要: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學生全面發展。因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為全體大學生,因此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此是保持相一致的。
關鍵詞:思想教育,教學管理,高等教學論文
一、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的效性相關概念及目標原則
(一)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相關概念
1.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內容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在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理論與方法,根據女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對其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教育和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推動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實踐活動。
2.實效和實效性的概念
實效在字典中的含義指的是,事物在進行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力以及事后產生的實在結果,通常理解為實際效果。實效性指的是一種活動實施的可行性以及產生效果的期望性。在這里,實效性主要是指,高校通過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引導并且塑造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完成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使學生在校園以及社會中形成較高的綜合素質。
3.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概念
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在高校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結構、明確教育目標、優化教育方法、完善教育內容的同時,尊重女大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徑下,展開對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動使其吸收、內化,以期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原則
1.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在新時期加強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僅是改進和提高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同樣也是高校育人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加強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緊跟時代以發展的眼光看這一問題,從實際出發,重視女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在此基礎上提高針對性,融入中國夢的構建,提高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所以在貫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女大學生的特殊性,有針對的培養她們的自信、自尊、自強的意識,使其具備思想政治、文化道德等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首先,教書育人相結合的原則。高校就是教育人,培養人才,女大學生在高校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的思維縝密,但是普片存在思想感性的問題,甚至許多女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所以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重視德育教育,緊抓思想問題不放松,不斷增強對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培養她們成為思想堅定,素質過硬的全面人才。
其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高校中的女大學生在思想上比男大學生更容易形成自我約束力,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積極的引導女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帶頭引導作用。
二、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現狀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
我國高校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加重,對大學生統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了追求教育成果,卻忽視了性別的差異性,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師范院校中,女大學生所占的比列遠遠的大于男生,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還是“一體式”的教育,忽視了女大學生群體生理與心理上同男大學生的區別,未能貼近女大學生的個性和實際需要,對于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在教育的方式、方法、過程中都影響了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心理素質較差,抗挫能力較低
首先,女大學生嫉妒心、攀比心較重。女大學生相較于男大學生來說,心思比較細膩,心胸較為狹隘,嫉妒心較重,遇到學習、家境、能力或者機遇比自己強的同學極易產生錯誤的心態。為了尋找平衡和自我安慰,部分女大學生喜歡搬弄是,非貶低別人,獲得安慰和快感。雖然合理的嫉妒心理可以促使自己進步,但是不合理甚至盲目的嫉妒很容易降低女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更容易造成嚴重的攀比心理。有的女大學生因為自身家庭條件所限,但是見到其她同學穿的好、用得好、吃的好,不切實際的盲目攀比,不僅給家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也使自己的心態受到不良影響,扭曲了自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有些女同學看到其她同學能力強、獲得的榮譽多,自己不能正視自身的能力素質條件,盲目的給自己制定不合理的工作、學習計劃,一旦沒有達到自我要求的目標,不僅打擊了自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消極的思想,也會有損自身身體健康。這兩種不健康的心態都是由于自卑、不健全的自我評價體系、不健康的價值觀所引起,導致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質差,影響自身心理健康發展。
其次,女大學生感情脆弱,抗挫能力較低。女大學生思想感性,情感要比男大學生豐富,由于生理差異情緒波動性比較大,郁悶、發脾氣、任性甚至變得不可理喻。在中學時,除了學習幾乎不需要再去做其他事情,導致部分女大學生自理能力比較差,生活上的優越與安逸使她們的情感比較脆弱,遇事易慌,不能冷靜的分析、解決問題,遭受困難容易產生放棄思想,遇到挫折,不知道如何解決,在遭遇坐著后畏首畏尾,難以走出失敗的陰影。有些女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成績優異,上大學之后由于自律性不強,其她學生學習水平普遍較高,不能顯示出自己的優勢,這種強烈的落差感也容易使其產生畏懼情緒。當失戀、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受到批評時,她們的內心會煩躁、壓抑、情緒化嚴重。這些環境、心理、生理上的種種因素造成女大學生抗挫能力較差,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造成意志方面的不堅定,不利于女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