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遵從數學從具體情景抽象出一般概念和知識結構,又從一般性結論到具體情景給予印證的特點,讓學生慢慢體會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從知識的本源出發,提高了高中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和推理能力,再穿插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能最大限度地培養高中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審慎的思維習慣。
本文選自:《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百家爭鳴的方針,開展學術理論及教育科學研究,發表本校各專業學科的優秀科研成果,促進院校和科研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扶植科研新秀,為國家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主辦: 陜西理工學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陜西省漢中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國際刊號:ISSN1673-2936,國內刊號:CN61-1443/C,復合影響因子: 0.318,綜合影響因子: 0.236,創刊時間:1983
一、提高高中生數學文化素養的背景
在考核要求中,除了傳統的對知識和能力要求外,增添了對學生個性品質的要求。個性品質是指考生的感情投入,學習態度和應試心理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較寬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思維精神。何為數學文化?“數學文化”一詞,出現的時間并不長,是在近些年隨著數學學科的蓬勃發展不斷得到完善的。有些人出于需要,愿意從文化這一角度來關注數學。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文化”,泛指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沉淀。“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的發展史、知識體系、思想方法、語言,以及它們的發展與應用。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數學文化具有比數學知識體系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數學文化是對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高度概括。”我們學習數學不但要獲取知識,更要接受數學理念、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標準化用語的熏陶,提高思辨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并能把數學思維方式遷移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是當前數學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關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是要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接觸新鮮事物時,能夠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思考問題,發現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并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有過這樣的精辟論述:“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不能眼里只有數學題目,因為數學和文學、哲學、美學等都有密切的聯系。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注重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及運用數學的能力,進而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二、提高高中生數學素養的途徑
(一)努力挖掘數學教材文化價值
根據高中數學新課標編寫的教材,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通過數學課程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材增加了與現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的問題,如分期付款問題,最大利潤最少原材料問題、概率預算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富有豐富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生活背景,這樣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深深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直接聯系,具有普遍的生活實際意義。數學教材注重了數學概念的來源,公式的引入和建立的途徑,并根據這些展開數學文化的價值。例如,引用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故事:古代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明者引出數列全章內容,并引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許多概念、公式都由相應的實例引入,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有好幾個。
(二)開發適合本校學情的數學校本課程
力圖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不斷研究和探索,逐漸形成數學文化的讀本,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組建數學文化研究小團隊,以“不斷完善數學文化,盡力交流數學文化”為宗旨,以“喜愛數學、精學數學、應用數學”為目標,讓學生盡情遨游在美妙的數學海洋里,自由而快樂地學習數學、感悟數學。小團隊將交流各自學習心得,并將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充實到校本課程里。
(三)創建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網站
要把學生學習數學、接觸數學的時空拓展到任意空間,任意時刻,互聯網就是最好的載體。在開發數學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可以讓數學文化研究小團隊不斷搜集素材,創建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網站,讓學生感悟數學的魅力觸手可及。中學數學教育應該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功能,不斷提高高中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是否具有較深數學文化素養,不僅關系到科學技術人才的優劣,更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數學文化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充分發揮數學文化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