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談我國歷史教學管理制度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高等教育時間:瀏覽:

  摘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高校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先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育人實效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此,將問題教學法引入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之中,符合這一趨勢。本文對問題教學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作用、操作的步驟流程和保障措施簡單做一闡述。

  一、問題教學法引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由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授課內容多,課時少,教師為了完成全部教學任務,非常容易造成“教師講、學生聽”的格局。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也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了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的局面,在這種被動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被束縛,很難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問題教學法是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通過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團隊合作、互動交流來解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問題與知識的發現者,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完成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成為導演和引路人,學生則成為主要演員,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通過思維活動獲取知識,教材也由教師的一人鉆研變成師生共同鉆研,教師、學生、教材都在應用的位置上和諧地發揮各自的作用”。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問題教學法教學實踐之中,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根據所設置的問題,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和其他同學、老師交流,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并通過自己的講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和遷移。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查閱資料能力、科研能力、表達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是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這對于學生來說,遠遠要比記住教材中所陳述的文字更為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采取問題教學法,有效的突出了師生互動環節和學生實踐環節,以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如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一言堂、學習這門課程無用論等皆可迎刃可解。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提升改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實效,達到這門課程特殊的育人目的至關重要。

  二、問題教學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步驟流程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之中,采用問題教學法的步驟流程主要有以下五步:

  (一)教師提前提出問題

  問題教學法之中,首先在于問題的提出,即在正式講解本章內容之前,預先將問題布置給學生。科學的問題設置對于問題教學法的成功的關鍵。問題的設置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問題必須具有代表性,反應本章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問題的難度適中,過于簡單的問題難以真正起到開掘學生思維的目的,而過難的問題則容易導致學生遇難而退;再次是問題的設置必須具有發散性,即能從一點發散出諸多知識點,便于開啟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基于以上原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可以根據每一章設置一個統領全章教學內容的核心問題,如上編綜述問題設置“如何認識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社會、”、第一章設置“近代資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第二章設置“如何認識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的失敗?”、“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成功了,但是又失敗了,其教訓是什么?”、中編綜述設置“為什么把官僚資產階級看做中國革命的敵人”、第四章設置“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第五章設置“如何認識大革命失敗之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興衰”、第六章設置“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第七章設置“如何認識抗戰勝利后國內三種政治力量、三種建國方案之爭”、下編綜述設置“如何認識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八章設置“如何認識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第九章設置“如何看待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初期的挫折”、第十章設置“如何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這13個問題可謂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需要學生對其有深刻的認知,體現了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育人方向。

  (二)學生課后查找資料

  教師在布置給學生問題之后,學生在課余通過到圖書館查找資料、上網查閱資料、互相討論啟發等尋找自己的答案。在布置給學生問題的同時,教師不妨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參考文獻,這樣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在翻閱這些材料時提升自己的理論素質。教師根據每一章節的內容,指導學生根據設置的問題參考如下四類文獻:一是偉人文獻,如《毛澤東文選》、《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等;二是專業書籍,如《中國近代通史》、《劍橋晚晴史》、《劍橋中華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等,三是專業期刊,如《近代史研究》、《黨的文獻》、《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四是相關網站,如近代中國網、中共黨史網等。學生通過課后查閱資料,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準備好在課堂討論中進行交流。

  (三)課堂學生分組討論

  在課堂授課的流程設計上,教師首先預留出課堂討論的時間。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講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五六人,指定組人一人,由組長組織本小組圍繞設置問題進行發言交流,并作一定的記錄,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可以旁聽或參加個別小組的討論。之后每組推選一名學生在課堂進行典型發言。

  (四)課堂組織集體交流

  在課堂集體交流時間,每小組指定的學生進行典型發言,首先要對本小組討論的情況作一基本介紹,對本小組的基本觀點做一陳述;其次也要對個人對本問題的思考思路、查看的資料、主要的觀點進行介紹。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繼續挖掘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學生發言之后,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評分并存檔,作為改成最終課程考核之中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課堂組織集體交流環節應保證在本門課程的全部教學過程之中,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發言的機會。

  (五)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在每個小組發言結束之后,教師要對本次問題的討論情況進行點評總結。一方面是對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其成績,點出其不足,尤其是對學生需要加強的方面進行點撥,為其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教師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較為完整的解答,解答的過程之中,要通過不斷的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來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并點出學生發言之中的錯誤觀點,并引出本章的教學內容。

  三、問題教學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使用的保障措施

  問題教學法要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順利實施,必須完善一些保障措施:

  一是精選討論問題。正如上述所提及的,所提出的問題科學與否決定了問題教學法是否能夠成功。這就需要教研組加強教研,吸納更多的人的智慧,優中選優,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發散性的問題,并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不斷優化問題,使問題的設置日益科學完善。

  二是做好課堂組織。課堂組織對于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開說也很重要,如何科學配置各流程的時間、如何對學生進行分組、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如何進行點評總結、如何把問題教學法和常規教學緊密結合,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組織,這些環節既不能按一整套固定的模式亙古不變,也不能隨意變換,否則的話,在教學實踐中就很難做到一環扣一環,學生也很難緊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這同樣需要教師認真去研究,使一整堂課的組織能夠做到環環相扣,順理成章。

  三是教學內容改革。《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多,教學課時則略顯不足,采用問題教學法雖能發揮其優勢,但如果按照教材章節進行學習,必然使課時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因此,既要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又要全部完成教學內容,這就需要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形成一套符合問題教學法要求的教學體系,這同樣需要教研組認真去研究,花力氣構建一套以問題為導向的重難點突出、簡略得當的教學內容。

  四是完善成績考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如果要很好的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功能,還必須要對這門課程的考核方法進行整合,構建一個完整的,突出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考核體系。在這一考核體系之中,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共同構成課程的最終成績,而平時成績中,要把學生課余查找資料、課堂討論和發言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這是為了督促學生去認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表達問題的保障。

  總而言之,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運用之中,能夠為實現真正的育人目的而服務。而要更好的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功效,需要任課教師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完善,在總的科學原則之下,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之中去探索更加完善的教學流程和教學保障,使問題教學法的功能更好的發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锦屏县| 望都县| 静乐县| 黔江区| 石渠县| 通化市| 银川市| 多伦县| 棋牌| 凌云县| 韶山市| 揭阳市| 禹州市| 佛学| 乐山市| 新泰市| 容城县| 涞水县| 岳阳市| 巴林右旗| 庆元县| 平潭县| 中超| 九龙城区| 蓬莱市| 苏尼特右旗| 皮山县| 剑川县| 临武县| 宜都市| 岢岚县| 海丰县| 内乡县| 香河县| 新蔡县| 临江市| 甘肃省| 亚东县| 赣榆县|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