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點探討了上海市開展專項引清調水的現狀工情、水情等基本條件,并論述了世泳賽期間引清調水優化調度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研究內容,重點針對常規方案和應急預案提出設想,以確保實現河道水質保持穩定的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提出未來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世泳賽; 調水 ; 方案; 上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lean Water Diversion in Shanghai to carry out a special status quo working conditions, hydrological and other basic conditions, and discussed during the World Swimming Competition Clean Water Diversion in the general idea of optimal scheduling work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regular programs and contingency plans to propose ideas to ensure that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to maintain a stable target, and this goal,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world swimming race; water diversion; programs; Shanghai
中圖分類號:F41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
上海市于2002年頒布了《上海市引清調水施細則》,制定明確了各水利控制片內骨干河道水體的主要流向、水位控制條件和主要控制性水閘的運行調度等,為全市大規模開展引清調水工作的進行奠定了基礎。由于上海市水情、工情的不斷變化,突發事件的頻發,對上海市引清調水細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側重研究論述的世泳賽期間的水資源調度問題,它是指在保證防汛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河潮汐動力和清水資源,通過水閘、泵站等工程設施的調度,使河網內主要河道水體定向、有序流動,以加快水體更新速度,改善內河水質,是帶有平原河網地區特色的一種應急水資源調度方式。
2 調度的現狀條件和原則
2.1 工情現狀
按照1977年水利總體規劃,上海市大陸區域以黃浦江干流、蘇州河、蘊藻浜、淀浦河、太浦河等河道以及部分區界為邊界,將全市陸地劃分成嘉寶北片等11個水利分片,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分片控制工程建設,其中嘉寶北片等5個水利片控制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使這5個水利片既通過大江大河相互連接,關系密切,同時各片又具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河網水系和工程配置,為水資源的科學合理調度創造了條件[1],見表1。
表1 水利控制片內河控制水位及引排水水閘分布
水利片 |
控制水位 |
水閘/座 |
引 |
排 |
嘉寶北 |
2.5—2.9 |
14 |
7 |
蘊南 |
2.0—3.5 |
4 |
5 |
淀北 |
2.2—3.0 |
8 |
3 |
青松 |
2.3—2.8 |
13 |
7 |
浦東 |
2.5—2.8 |
18 |
13 |
2.2 水量、水質現狀
長江、黃浦江和蘇州河是上海市目前水質相對較好的河流,這3條河流的BOD5、CODCr和NH3-N水質指標也較好。長江口為Ⅲ類水質,黃浦江上游一般為Ⅳ—Ⅴ類水,蘇州河盡管也處于劣Ⅴ類, 但經過綜合整治,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而各水利片內部的河流,尤其是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的蘊南片和淀北片內的河道均為劣Ⅴ類,同時黑臭現象時有發生。由于長江、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水量較大,引出的水量不足以影響河流自身水質的改變,使開展引清調水工作有了清水來源保證。
2.3 水位
黃浦江、蘇州河等引水河道的漲潮水位均高于各水利片內河控制水位,而淀浦河、蘊藻浜等排水河道的落潮水位則低于各水利片內河水位,因此具備自流引、排水條件,這樣通過閘門啟閉即可完成引、排水任務,調水成本大大減少[2],見表2。
表2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位
河流 |
河流功能 |
多年平均高潮位m |
多年平均低潮位 |
長江口 |
引水 |
3.75—3.85 |
|
蘇州河 |
引水 |
3.5—3.6 |
|
黃浦江上游 |
引水 |
3.05—3.15 |
|
淀浦河 |
排水 |
|
1.8—1.9 |
蘊藻浜 |
排水 |
|
1.1—1.2 |
3 世泳賽期間調水總體思路和分片方案研究
3.1、蘇州河[3]
常規調度方案:蘇州河河口水閘采用擋潮模式運行,即外河黃浦江側水位高于4.0米時,蘇州河河口水閘運行擋潮。除此以外的其他時段,河口水閘停止運行。
應急調度方案:沿線泵站放江或發生水污染事故,蘇州河南北兩翼停止引排水,蘇州河河口水閘按“西引東排”的模式運行,能排則排,盡快排出受污染水體。直至干流水質基本恢復后,執行常規調度方案。
3.2、淀北片
常規調度方案:實施“南北引,向東排”的運行方式,即蘇州河南岸沿線水閘只引不排,淀浦河北岸水閘以引為主,黃浦江西岸水閘只排不引,具體為:(1)淀北片面平均控制水位為2.5~2.8米;(2)北新涇和北橫瀝泵站應盡可能自流引水,閘內最高控制水位為3.1米;(3)不具備自流條件時,且外河水質滿足泵引條件時,北新涇泵閘每天單泵運行不少于6小時;北橫瀝泵閘每天單泵運行不少2小時;(4)南新涇和中橫瀝北閘在農歷初一~初四、十六~十九(共8天)夜間調控引排,其他時間只引不排,能引則引,閘內最高水位不超過3.3米;(5)龍華港和張家塘泵閘每天兩潮排水,白天閘門排水水位不低于2.2米。
應急調度方案:當片內沿線泵站放江或發生水污染事故時,淀浦河沿線水閘改引為排,能排則排,配合龍華港和張家塘泵閘排出污水。蘇州河沿線泵閘視情況加大閘(泵)引水力度,加快水體置換。待污染帶基本排出后,淀浦河沿線水閘改排為引,恢復執行常規調度方案。
3.3、蕰南片(虹口港水系)
常規調度方案:實施“南引北排”的調度方式,即虹口港水閘引水,北部蕰藻浜沿線水閘排水,具體為:(1)面平均水位代表點為沙涇港,控制水位在2.4~3.0米之間;(2)虹口港每天兩潮引水,能引則引,控制閘內最高水位不超過3.5米;(3)西泗塘和郝橋港泵閘每天兩潮排水,白天排水時控制閘內水位不低于2.2米。
應急調度方案:(1)當桃浦河—彭越浦發生污染時,及時關閉北郊套閘,避免污染擴散至虹口港水系;(2)虹口港水系沿線少量市政泵站放江時,虹口港水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引則引,西泗塘和郝橋港泵閘能排則排。
3.4、浦東北部
常規調度方案:實施“東引西排”的調度方式,長江口沿線三甲港、張家浜東閘為引水水閘,經川楊河向西,經楊思等水閘排入黃浦江,具體為:(1)面平均控制水位為2.5~2.8米,代表點為鄔家橋水位站;(2)三甲港、張家浜東和外高橋泵閘每天兩潮引水,控制閘內水位不高于3.3米;(3)楊思水閘大潮汛期間每天一潮或兩潮排水,控制閘內河水位不低于2.5米;(4)白蓮涇泵閘每三至四天引水一潮,引水時關閘水位控制在閘前3.20米,引水歷時控制在2.5小時以內;(5)白蓮涇泵閘引水時,春塘河北閘和中汾涇南閘同時開啟,確保水體向南流動。白蓮涇泵閘關閉后,白蓮涇水閘、春塘河北閘和中汾涇南閘繼續排水,關閘水位控制在閘前2.70米;(6)區域內調控水閘湯家浜、中汾涇北閘保持敞開。
應急調度方案:主要采用三甲港加大引水、楊思水閘加大排水的方式,盡快將污染水體排出本區域。
3.5、浦南東片
常規調度方案:實施“北引南排”的調度方式,即黃浦江沿線水閘只引不排,杭州灣沿線水閘只排不引,具體為:(1)面平均控制水位為2.5~2.8米;(2)張涇河、紫石涇、祝家港和葉榭塘水閘每天一潮引水,閘門最高水位不超過3.0米;(3)龍泉港出海閘每天一潮排水,起排時內河水位高于2.2米時。
應急調度方式:(1)可將張涇河、紫石涇、祝家港和葉榭塘等水閘引水時的閘門最高控制水位提高到3.2米;(2)可將上述四座水閘調整為每天兩潮引水,控制水位不超過3.2米;(3)龍泉港出海閘能排則排,不受起排水位的限制。
4 展望
1)調水專項預案在實施的過程中勢必影響相關河道的通航,從調水方面看,水位越低越有利于水體間的流動和水體置換,通航則相反。
2)影響上海的防汛因素主要是暴雨、臺風、天文大潮和上游來水。在發生暴雨,以及“三碰頭”、“四碰頭”的情況下,必須優先考慮防汛安全,將引清調度模式及時轉為防汛調度模式,并按相應的水位條件進行控制。
3)加強協調作用,妥善協調調水和防汛、調水和通航之間的矛盾。建立與流域機構、市政排水、海事、水上公安、漁政等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取得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相關單位參加的調水聯系會議制度,定期通報片內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溝通調水工作的新情況和新要求。
4)在實現河道水質監測常態化的基礎上,還應加強河道水質感官監測工作,及時發現水體黑臭現象,分析水質發生變化的原因,根據水閘泵站自動監測系統的實時監測數據。
參考文獻:
[1] 杜曉舜,王春樹.上海市引清調水工作研究[J].水資源保護,2006,22(5):92-94.
[2] 上海市水務規劃設計研究院,河海大學,上海市水文總站.黃浦江、蘇州河水資源綜合調度關鍵技術研究[R].2007.
[2] 上海市水務局.上海市跨區域引清調水實施細則(暫行)[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