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的城市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道路交通是人們常用的基礎設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城市的建設面貌和城市人文及精神面貌。因此,本文在對道路設計的特點和道路的特色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化城市道路設計的新理念,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現代化城市道路設計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關鍵詞:城市道路設計,現代化道路設計
一、城市道路設計現狀
在傳統的道路設計中,城市道路設計的原則是以車為本,以車流和人流量的走向和變化為道路設計的基本原則,從而保證了交通的有效性。然而以車為本的城市道路設計未考慮城市的具體地形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們的精神感受和視覺享受,從而造成了各城市的道路設計千篇一律。
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城市道路的建設要求越來越高,城市道路的設計不僅僅為了基本的交通功能,還應綜合實現觀賞、舒適以及親和的各種精神層次上的功能。技術愈進步社會越發展,設計活動中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就越來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與深遠的意義。
二、以保定朝陽大街設計為例的現代化城市道路設計
道路不僅解決居民出行、滿足物資運輸的單一功能,它如今已經是為社會經濟所產生的人流、物流提供公共空問,為城市營造一個舒適宜人的生態體系,而且是具有城市形象特色的優美環境的載體。以交通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態景觀功能為軸線。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道路設計,使道路與城市、人、景觀和諧共存。
朝陽大街是一條以交通為主的交通性城市主干道。設計原則:以人為本,協調組織機動車交通、非機動車交通及行人交通,創造快速、安全、經濟、和諧的交通出行環境。朝陽北大街道路設計特點:1.體現了現代交通理念,機非兼顧、快慢分離。2.交通組織層次分明、方便快捷、高效有序。3.公交優先,停靠站設置合理,換乘方便。4.景觀效果顯著,彰顯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5.以人為本,慢行交通安全、舒適,形成出行綠道。
1、道路橫斷面形式
橫斷面的設計擺脫了常規的四塊板形式,機非兼顧、快慢分離。機動車道主路、輔路分離,保證主路通暢;人行道、自行車道共板,在輔道外側的綠化中間,安全美觀。道路橫斷面形式為10米的中央綠化分隔帶,兩側依次為15.5米機動車道+15米兩側綠化分隔帶+8米輔道+10米的人非共板+11.5米的綠化帶(其中10米人非共板為2米綠化分隔帶+3米人行道+1.5米綠化分隔帶+3.5米自行車道)。見圖1
2、機動車交通組織
主、輔路分離,保證了主路方向的交通暢通,不受交叉路口干擾。本次設計機動車道由主路、輔路組成,主路與主路之間由10米中央綠化帶分割,主路輔路之間由15米兩側綠化帶分割。具體為主路為雙向八車道,單方向主路寬度15.5m,輔路為雙向四車道,單方向輔路寬度為8.0m。輔路分流處,由2個車道變化為:右轉1車道,駛入主路1個車道(可直行、左轉、掉頭)。輔路合流處,由1個右轉車道和1個主線上并入的車道變化為2個輔路直行車道。見圖2
3、交叉口渠化設計
由于各級道路的交通功能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所以對道路的交通期望不同,每一級道路應只吸引比它低一級道路的交通流,并向它的的上一級道路輸送交通流。例如城市次干路,交通功能是為區域服務,它只能吸引支路的交通,向主干路輸送,不能要求次干路來完成支路的功能,所以建筑的開口應向支路,支路與次干路連接,而不能與主干路直接連接,或可與主干路的輔路(相當于次干路)連接經過緩沖后與主干路主路連接。如不遵守這一規則,將兩條等級不相鄰的道路相連接,必會造成交通的“瓶頸”,對較快交通造成干擾。
本次根據被交道路等級的不同對各個交叉口均進行了渠化設計。其中被交道路等級為主干路的北三環、風彩路、馬坊路、建業路、漕河南路為信號燈為信號燈控制交叉口(平A1),交叉口設置交通導流島并進行展寬。壓縮中央綠化分隔帶和兩側綠化分隔帶,進口道由原來的主路四車道+輔路兩車道增加為九車道,增加一條右轉、左轉專用車道和一條掉頭車道。出口道由原來的六車道也增加為八車道。見圖3
被交道路等級為次干路的映輝路、裕豐路、清風路、彩虹路為無信號燈控制交叉口(平B1),次干路在交叉口進口道只準右轉通行進入輔路,并在中央綠化分隔帶合理布置繞行回轉車道。交叉口不進行展寬處理。見圖4
被交道路為支路,不直接與主干路相交,車輛通過與主路相交的主次干路進入。見圖5
3、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引導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的出行方式,來緩解交通擁堵現狀,從而營造舒適、安全、便捷、綠色的城市環境。
本次遵循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安全、舒適,形成出行綠道。本次慢行交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交叉口處慢行交通的設計,在交叉口處設置醒目的引導標志,利用安全島和中央分隔帶作為停侯區,以保證行人、非機動車安全通過交叉口(見圖3)。2、為方便行人過街和公交換乘,在每個小路口之間都設置人行橫道,在中央綠化分隔帶和兩側綠化分隔帶處做鋪裝處理,為行人二次過街提供安全保障(見圖6)。3、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都在便道上,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以綠化帶分割,保障行人安全和非機動車行車順暢。綠化帶內喬、灌結合,高大的樹木構成綠色屏障,屏蔽了主路的嘈雜,人行此路,心曠神怡,有如在林中穿行。
三、結束語
一條道路的設計,不能單純地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進行考慮,事實上它應該是各個相關專業的最佳組合,涉及建筑、綠化、城市規劃、交通管理等學科,綜合性很強,它需要我們設計人員眼界要開闊,要有前瞻性,不斷學習,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專業水準和審美水平。設計必須是科學的、美觀的、周到的、經濟的,更能體現城市形象和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崔新書 城市交通組織設計探討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04年第6期
2.汪繼志王志文 淺析城市道路設計新理念 市政與路橋 2009年第6期
3.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 CJJ152-1210
4.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