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新能源汽車產銷下滑,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節奏、方向、法律、法規等問題,中國品牌汽車市場份額持續下降、壓力陡增……如何理性認識產業發展新階段特別是今年以來出現或被放大的問題?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對此進行了理性分析并指明了路徑與方向。
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車銷量階段性下滑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力量。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量超過450萬輛,占全球的50%以上。產業鏈上下游有效貫通,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領域創新活躍、成果紛呈。產品供給質量持續提升,消費者認可度日益提高。
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實現120.6萬輛,同比下降了4%,特別是今年1-7月,歐洲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到50萬輛,較中國多出1.4萬輛,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這個問題應該理性看待:
新能源汽車只是在經歷高速增長后出現階段性下滑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近3年都呈現下滑態勢,2019年下滑了7.4%,今年受疫情影響,可能還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總體仍持歡迎態度。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優勢將會愈加明顯。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市場的影響是暫時的
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將新能源汽車補貼和購置稅優惠政策延期兩年。同時為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還組織開展了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這些舉措將進一步促進產業平穩發展。今年7月以來,新能源汽車月銷量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已經恢復到每月10萬輛的消費水平。
中國主要汽車企業已基本建立起新能源汽車正向研發體系
一批造車新勢力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國際上的一些跨國公司也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基于全新設計的純電驅動平臺開發的產品越來越得到消費者認可。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產業發展中還存在創新能力不強、整車成本偏高、基礎設施滯后、安全隱患較多等突出問題。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決心迎接挑戰、推動發展:
堅定發展方向,做好中長期規劃等頂層設計
加強部門間政策措施的協調和銜接,統籌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引導資源匯聚,形成發展合力。
提高供給質量
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核心問題持續進行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攻關,開發先進實用產品,加快形成市場競爭優勢。
優化消費環境
推動提升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鼓勵換電模式創新發展,完善充換電、停車、過路過橋等優惠政策,提升用戶的體驗。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應尊重規律、堅持車路協同
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正在推動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增長潛力。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快布局的商業化前期階段,國內外各方的熱情高漲。
從產業管理角度,有4點意見:
堅持循序漸進
從L1到L5級自動駕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技術規律,逐步推動。目前已有不少新上市車型裝載了L1級和L2級自動駕駛系統,這是現階段比較合理的發展節奏。但是有些企業在沒有得到法律、法規許可,沒有經過充分實驗驗證的情況下,對外公開宣稱L3級及以上高級自動駕駛系統正式裝車量產,這種宣傳有失嚴謹。一定要始終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經過各種場景、使用環境的測試驗證,得到法律、法規的授權許可,否則,會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欲速則不達。
堅持車路協同
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由汽車來解決,還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道路改造為基礎支撐,通過車和路、車和人之間建立起數據無障礙的交互,有效解決單車智能存在的能力盲區,才能加速實現產業化應用。最近,北京市宣布建設高等級自動駕駛示范區,就是在這方面做的一個有益的探索。
堅持融合創新
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與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軟件、互聯網等深度融合發展的產物,需要跨行業協同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汽車及相關行業要聯合起來共同制定標準,形成統一的數據接口,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中國已經建成近20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也需要加強統籌協作,實現標準統一和數據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優化政策環境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還面臨道路交通管理、地圖測繪、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障礙,相關部門正在致力于推動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有了很好的共識,接下來要把這些共識變成具體的行動,充分發揮跨領域、跨部門的協同推進機制優勢,為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品牌向上需把握新方向、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經過60年左右的發展,中國建成了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企業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產品質量水平穩步提升,并在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值得肯定。這其中既有中國品牌企業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外資品牌、合資品牌企業的重要貢獻??陀^分析,中國品牌汽車的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年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也出現了一定的下降,銷量占比從2017年最高時達到43.9%,下降到2019年的39.2%。今年1-8月份又進一步下降到36.2%。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最遲到2022年,乘用車外資股比和合資家數限制將被取消,中國品牌汽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中國品牌汽車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有兩個典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在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供給相對不足的時期,吉利、奇瑞等一批企業依靠性價比高的產品搶占經濟型乘用車市場。第二階段是在市場高速增長時期大力發展合資品牌車型相對較少的SUV實現錯位發展,市場占比最高時曾達到60.2%。
下一階段,中國品牌汽車的發展機遇在哪里?我認為應該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與此同時,還要努力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實現品牌向上發展。
提升產業鏈水平
中國企業在傳統汽車產業鏈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但在電池、電機、電控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具有較好的基礎,要揚長避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快培育市場競爭優勢。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汽車發展的100多年的歷史表明,品牌提升是需要持續投入和長久推動的戰略性任務,新能源汽車領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基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新車型應用了許多新技術,打造出一些新品牌,得到消費者認可的成功率相比傳統汽車明顯提升,因此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機遇。
深化開放合作
要強化發展理念,共同維護汽車供應鏈穩定和暢通,積極開展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標準、法規等領域的深入交流和務實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來促進高水平發展,推動形成全球開放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格局。
推薦閱讀:汽車安全氣囊方面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