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系統科學與城市規劃管理的關系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管理時間:瀏覽:

  1 引言

  步入20世紀,中國的經濟轉型極大的刺激和促進了中國城市化的全面發展,預計到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0%。一方面,快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意味著中國城市的規模和數量、城市的物質空間與社會經濟空間都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中國的城市系統的復雜化程度以及內部的矛盾也逐漸增強。因此,傳統的城市管理與規劃的理念、辦法和手段已經難以適應市場機制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在這種現實背景下,從事城市管理與規劃的政府管理人員與學者們要更新觀念、改良方法,用系統科學去發現、思考、研究和解決城市管理與規劃中出現的新問題。

  2 城市管理的系統性研究

  2.1 系統和系統科學

  目前,國內外對系統的定義很多,其中相對簡潔且認可度高的定義是,“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統一整體。”系統具有的主要特點有:(1)由若干要素組成;(2)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關系;(3)其結構決定了整體的特定功能;(4)功能是在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

  系統科學是探索系統的存在方式和運動變化規律的學問,是對系統本質的正確反映和真理性認識。從分析綜合的統一性出發,研究影響和改變系統結構和系統功能的一般途徑。

  2.2 城市的系統性研究與其特征

  城市的系統性是研究城市管理與規劃的系統性的基礎。從浩瀚無際的宇宙,到分子、原子,均可稱之為系統。城市當然也是一個由復雜交錯的各種成分組成的系統,其具有系統的整體性、關聯性、功能性和環境適應性等基本特征。

  通過對城市定義的理解,可以發現城市作為一個系統,有以下幾個要點:首先,城市是一個灰色系統,具有自然系統與人工系統復合,硬系統與軟系統相復合的特點;其次,城市是一個開放性系統,既系統本身與系統外部環境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再次,城市是極為復雜的,包括眾多元素的社會復雜巨系統。最后,城市是動態系統,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背景之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至大,從簡入繁,從單一到綜合。這些特點,顯示出城市系統既存在空間層面的轉移,有包含時間軸的演化,貫穿于城市系統的始終。

  3 系統科學在城市管理與規劃中的應用

  對城市系統性分析,也就是將系統科學的原理、觀點和方法運用于城市系統的管理與規劃中。主要的城市系統分析的方法有三種:系統分析方法、系統規劃方法、功能模擬方法。

  3.1 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是為確定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效用,而對系統各種要素過程和關系進行考察的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系統分析方法是作為城市總體研究方法出現的,它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始終把城市看作一個由眾多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把城市整體作為研究問題的出發點。(2)為城市在“協調、合理”的原則下,尋求最優的發展道路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唯有從城市整體出發的系統分析方法有可能把握那些最能反映城市問題特征的變量或參數,從而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前提下找出一條最佳發展道路。

  在目前條件下,系統方法在城市研究中還主要用來進行一些宏觀領域的分析和宏觀政策的評價,定量化的水平還有待大力提高。系統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有效使用程度,仍然是擺在城市問題專家和系統方法專家面前的一大問題。

  3.2 系統規劃方法

  系統規劃方法主要有PER方法、PDCA方法。PER方法是指科學研究計劃的選擇修定方法。PER是計劃(Plan)、選擇(Elect)、修定(Revise)三個英文的簡稱。運用PER方法時,按以下步驟進行:(1)按照系統方法的原則,通過系統分析,了解全部工程要素和關系的邏輯順序,制定初步方案和計劃,計劃可有幾套以供選擇;(2)根據工程順序列出明細表,通過計算分析。畫出工作計劃的網絡圖,找出“關鍵線路”;(3)進行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根據網絡圖的“關鍵線路”篩選方案,確定最佳方案;(4)執行計劃或方案。在使用PER方法的執行方案過程中,為不斷完善和提高,通常用“PDCA計劃循環法”(PDCA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ek)、總結處理(Action))。

  3.3 功能模擬方法

  所謂功能模擬法,是指在暫不考慮系統內部組成要素及結構的條件下,運用模型來再現原型功能的方法。城市系統模擬的基本特征是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加以模仿、簡化與抽象。

  常用的模擬分析方法是“列昂節夫”的投人—產出模型,及其擴充模型-SAM(社會核算矩陣)。在系統動力學思想方法的基礎上。德國科學家維斯特(Vester))和赫斯勒(Hester))博士70年代末提出了“靈敏度模型”,它適用于城市生態系統關系的模擬與調控。

  4 結語

  從我國規劃理論的建設來看,目前正處于理性規劃的階段,也與系統規劃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并以系統論的基本觀點來指導城市規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城市管理者與研究學者由來以久的使命感,從而才能使規劃更好地為城市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劉綜如.系統科學方法及其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華中建筑,2005(1):15-16.

  [2]張帆,朱嶸.基于 Mcloughlin 系統論的城市規劃管理研究[ J] .上海城市規劃,2005(4): 13-17.

  [3]王磊,董磊,吳偉.基于系統論的城市規劃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1): 41-42.

  [4]沙里寧.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顧良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5]葉曉軍等.控制與系統:城市系統控制新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個人簡介:吳培培(1987—),女,江蘇南通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發展與管理,產業集群,技術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平江县| 通山县| 邳州市| 普格县| 普格县| 遵义市| 望都县| 齐河县| 福建省| 桃江县| 溧阳市| 滨海县| 京山县| 阿克苏市| 纳雍县| 蒙阴县| 彭泽县| 伊宁市| 林甸县| 鹿邑县| 黔江区| 平罗县| 万宁市| 常熟市| 鄂州市| 淮北市| 台湾省| 宝山区| 厦门市| 浙江省| 开江县| 罗城| 阳城县| 包头市| 昭苏县| 罗源县| 重庆市| 嘉义市| 长兴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