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探析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模式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管理時間:瀏覽:

  福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閩江下游沖擊平原,閩江入海口在城市東部,城內分布較多內河、湖泊,從而形成了福州獨特的“江—河—湖—海”四位一體的城市水文化。

  城市規劃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近年來,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培養模式日趨多元化,其側重點和辦學背景各有不同:有的以建筑學為背景,有的以宏觀規劃為重點,有的以地理學為背景,有的以園林學為背景[1]。各校城市規劃專業的辦學歷史也長短不一,教學資源分布不均。筆者認為,探索一種在地域、時代、學緣關系、學科資源上優勢互補,面向社會的城市規劃專業特色培養模式,是各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農林院校的城市規劃專業屬弱勢專業,學習借鑒強校培養模式固然需要,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凝煉特色、另辟蹊徑”,才是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出路。

  農林院校地緣分布廣,因自然氣候和自然資源的差異性,各地農林院校的研究特色較為鮮明,這正是城市規劃專業所需要的;因此,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應借助這種多樣性,探索城市規劃專業的特色培養模式。

  結合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地域及教學資源特點,文章探索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特色培養模式,以期拋磚引玉。

  二、整合資源,優勢交叉

  (一)特色課程設置

  園林專業是農林院校的傳統專業,是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與城市規劃專業交叉,可以彌補城市規劃專業的盲區。園林專業的植物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等可作為一門綜合課程納入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模塊,學生在完成城市設計方案時,可在這方面發揮特長。農林院校在非主流的傳統材料研究上也有自身特色,如木材、竹材、農作物纖維類材料等。結合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創新實驗項目,可將低碳理念、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內容融入城市規劃教學,有針對性地解決城市規劃實踐中的問題,使規劃從文本到圖紙具備可操作性。

  生態學也是農林院校的專門學科,通過引入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促進生態學理論發展。城市規劃專業可適當開設生態學的相關課程,在低年級通過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生態理論,進而學習城市生態學專業選修課程,在高年級參加設計實踐,融入生態規劃理念,使規劃設計更具前瞻性。城市生態學是在生態學基礎上,面向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工科專業開設的城市學類課程,是專業領域知識拓展的特色專業選修課程。通過理論學習,學生理解城市產生和發展的基本過程,理解城市化過程及其主要問題,理解有關城市社會結構,理解城市人口、社會、生態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從而掌握城市社會學研究方法[2-3],運用相關理論知識解決城市發展實踐中的問題。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鄭瑋鋒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模式探索

  農林院校的校級公共選修課程有許多與農林直接相關,城市規劃專業在這方面課程上有一定的選修空間,適當選修這方面課程,建立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特色知識體系,為學生就業打開新局面。

  (二)就業點的選擇

  與城市規劃專業強校相比,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弱勢不言而喻,畢業生在高資質規劃設計單位就業的可能性低,因此,創新培養模式,另辟蹊徑,找到強校畢業生就業盲區,發揮自身特長至關重要,而這一特色只能借助農林院校自身的學科特點建立。福建是林業大省,與林業結合的規劃設計院有一定數量,如各地的林業勘察設計院,對具有林業背景的規劃人才需求量較大。這些就業點往往不是強校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生的選擇,至少不是首選,農林院校的城市規劃專業可在這些用人單位尋找空間。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在實踐教學中交流

  農林院校的強勢學科是農林,在城市規劃專業教學及科研資源的投入上比其他綜合性大學及規劃專業強校肯定要少,為彌補這一不足,需要“高位嫁接”“借船出海”。

  在實踐教學方面,通過區域性或全國性設計競賽的方式走出去,擴大與強校的校際交流;通過聘請資深教授、專家、設計師開設講座,指導學生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擴大與強校的校際交流及與設計單位的交流。

  充分利用寒暑假及綜合設計實習時間,加大學生設計院實習力度。學生在設計院內與強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實習生直接交流,與畢業于強校的設計院規劃設計師交流,取長補短。這是農林類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特色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

  (二)“寬口徑”培養

  城鄉規劃學已設置為一級學科,但從大建筑的角度看,建筑與規劃不可截然分開[4]。城市規劃專業、建筑學專業的強校,其培養模式的專門化程度高,學生就業對口性強,而農林類院校的城市規劃專業,應注重培養模式的寬口徑,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即多方借鑒建筑學專業強校的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特點消化吸收,形成獨特的“寬口徑”培養模式。適當加強建筑設計能力培養,并結合農林院校特色,融入前述非主流的傳統材料應用,使學生在中、低端建筑設計院也能適應工作需要,找到就業崗位。

  四、知行結合,創新技能

  校內特色實踐環節實訓,農林院校特色規劃設計實訓,使學生在農林類專項規劃項目方面得到獨到的培養。

  (一)特色教學環節

  新農村規劃、森林旅游規劃、農產品物流園區規劃、農業生態園區規劃、設施農業生產區規劃、林產品加工區規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規劃、林業生產區規劃等,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福建農林大學作為一所位于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農林類高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對臺學術交流也是特色培養模式之一,通過選送本科生到臺灣培養,實現學術交流與互補,培養特色專業技能。

  (二) “大設計”主線

  城市規劃專業學制5年,作為非農林專業,自2004年以來,其專業培養計劃經過6次修訂。近幾年,結合社會寬口徑、高水平人才需求,根據2004級到2010級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實習情況,發現城市規劃專業培養計劃中設計實踐課程尚存在結構體系不盡合理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設計題目概念化,真題少;規劃與建筑的設計基礎不扎實,互不聯系;專業理論課程與設計課程脫節,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設計課程沒有形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完整體系;設計課程的主導地位不明確,學生介入設計課程時間晚。

  設計實踐是城市規劃專業學生與社會接軌,體現專業技能的重要課程[5]。為彰顯設計實踐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查的基礎上,完善設計實踐課程的結構體系,打通規劃與建筑的設計基礎類課程,以各種形式的設計實踐類課程為主線,與專業理論課程有機結合,注重設計真題,做設計院的實際項目,建立設計院高級技術人員對教案的評價機制,形成貫穿城市規劃專業5年教學全過程的“大設計”特色培養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農林院校城市規劃本科設計類課程形成有機的“大設計”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并以此為主線引領整個專業課程教學,為城市規劃本科專業特色型培養計劃的修訂提供了依據。

  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宋代葉適《水心別集·十五·終論》:“論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挾弓注矢以從之。”

  對《論語·為政》中“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一) 重點培養

  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一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想通過自身努力在本科畢業后考研,而且目標院校多為城市規劃專業中、高端院校。對這類學生,在培養計劃的制定上應體現“拔高”原則,通過公共選修課程、專家教授學術報告、課外設計小組、校際設計競賽等形式,發揮學生長處,激發學習興趣,有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實現夢想。

  (二) 創新項目

  通過大學生創新項目研究平臺,結合地區特點,組織學有余力的城市規劃高年級學生嘗試特色研究。城市規劃專業已在福州城市濱水區規劃建設方面展開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特色探索。

  根據中國傳統的文化取向,陰陽五行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金、木、水、火、土是構成自然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指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風水理論體系,對中國城市的建筑空間環境產生了深刻影響。福州城市建筑空間環境以水為主脈形成城市空間結構,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生態理念。當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原生態的城市生活空間日漸消失,對城市生存環境構成了威脅。如何讓城市回歸自然,如何以科技塑造生態型城市空間成為突出問題。

  大學生創新項目研究平臺擬理清水文化對福州城市建筑空間環境形成的效應,從中整理福州城市建筑空間環境的脈絡結構,總結其中的原生態理念,得出福州城市建筑空間環境脈絡結構圖,為福州城市建筑空間環境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撐。學生在此方向與指導教師溝通,形成具體的研究子項目,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規劃與建筑設計創新性探索。

  六、凝煉特色,水到渠成

  蘇軾《答秦太虛書》:“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問:‘如何是妙用一句?’師曰:‘水到渠成’”[6]。

  實踐證明: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辦學模式應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培養模式基礎上,借鑒強校的培養模式,高位嫁接,明確專業培養方向,但不能脫離實際照搬照抄。

  凝煉特色是找準自身培養模式的重要前提,特色定位正確,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才能水到渠成。因而,農林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模式的確立應著重以下4個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現有辦學資源,最大化發揮資源優勢。

  第二,強校的優秀培養模式為我所用,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尋求個性化發展。

  第三,以設計實踐技能為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核心,立足實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第四,分類指導,點面結合,將“創新”作為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永恒的主題。城市規劃專業特色培養模式的形成,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韶关市| 罗甸县| 扎赉特旗| 吴桥县| 黄浦区| 普洱| 含山县| 双辽市| 绥中县| 长汀县| 涡阳县| 陕西省| 靖宇县| 论坛| 手游| 平阳县| 湖北省| 库伦旗| 天长市| 天门市| 祁东县| 漠河县| 门源| 济阳县| 江油市| 兴仁县| 纳雍县| 抚州市| 山西省| 闸北区| 陇南市| 石门县| 洛浦县| 通江县| 永清县| 谷城县| 荆门市| 大理市| 手机|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