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交通擁堵費是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其本質上是一種交通需求管理的經濟手段,目的是利用價格機制來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車流密度,達到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目的,提高整個城市交通的運營效率。文章發表在《學習與探索》上,是交通運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交通擁擠,交通擁擠收費,政策評價
收取“道路擁堵費”的做法最初來自于上世紀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近600公頃的“控制區域”征收“交通擁擠費”;英國倫敦從2003年2月也開始采取類似的措施。
1 引言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 對交通的依賴程度日趨提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一些城市所出現的交通擁擠問題也是空前嚴重的,交通擁擠意味著“無謂的”福利損失和降低交通系統經濟效率。解決交通擁擠的傳統辦法是增加交通供給,即新建道路和擴建既有道路,但實際證明,由于潛在交通需求的存在以及受到城市經濟、地理等方面的制約,片面增加交通供給往往是不現實和不經濟的。
為了解決城市交通中的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從供求兩個方面來協調解決交通擁擠問題是必然的選擇。交通擁擠收費是一項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城市采用后,能夠促進交通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交通效率。
2 美國的評價方法
美國對交通擁擠收費的有效性評價是以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車輛出行減少數作為績效評價指標進行評價的,其指標值計算公式如下:
N1=100·■Pi·Xi(1)
其中,N1——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前每100個出行者車輛出行數;N2——交通擁擠收費后每100個出行者車輛出行數;Pi(Pi)′——交通擁擠收費前(后)第i種交通方式占有的比例,∑Pi=1,∑Pi′=1
Xi——第i種交通方式當量車輛換算系數;VN——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車輛減少數;n——交通方式數量。
從以上公式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對交通擁擠收費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時,是以收費實施前后各種交通方式占有比例為基礎指標,從占有率計算收費實施前后當量車輛數,最后計算出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車輛出行減少數。
3 我國的評價方法
(1)百人時空消耗。
C1=100×■Pi×■(4)
式中,C1——交通擁擠收費前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m2h/100人);C2——交通擁擠收費后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m2h/100人);Pi(Pi′)——交通擁擠收費前(后)第種交通方式占有的比例,∑Pi=1,∑Pi′=1;Ci——第i種交通方式人均時空消耗;△C——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減少量(m2h/100人);n——交通方式數量。
(2)百人車/km。
C1=100*■(Pi*■i*Ki)/n
式中,C1——交通擁擠收費前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veb*km/100人);C2——交通擁擠收費后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veb*km/100人);Pi(Pi′)——交通擁擠收費前(后)第種交通方式占有的比例,∑Pi=1,∑Pi′=1;■i(■i)——交通擁擠收費前(后)第i種交通方式平均出行距離(km);Ki——第i種交通方式當量車輛換算系數;△C——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減少量(veb*km/100人);n——交通方式數量。
(3)高峰小時所有工作出行者時空消耗。
C1=Ni■Pi*■
式中,C1——交通擁擠收費前所有出行者時空消耗(m2h); C2——交通擁擠收費后所有出行者時空消耗(m2h);Pi(Pi′)——交通擁擠收費前(后)第i種交通方式占有的比例,∑Pi=1,∑Pi′=1;Ci-第i種交通方式人均時空消耗;△C——交通擁擠收費實施后每100個出行者時空消耗減少量(m2h);n——交通方式數量。
國內外對交通擁擠收費有效性評價方法均采用單指標評價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但同時也存在缺陷。因為實施交通擁擠收費的目標并不是單一的,反映擁擠收費實際有效性的指標很多,只用一個指標對其有效性進行評價,難免會出現片面的缺點,故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目標緯度的多指標評價方法。
3 基于目標緯度的一種多指標評價方法
交通擁擠收費政策評價作為該政策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政策的執行質量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該政策評價既是一個事實判斷的過程,也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政策評估既要建立事實標準,也要建立價值標準的多指標評價體系。
社科期刊職稱論文發表:《學習與探索》創刊于1979年,是綜合性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涵蓋政治、經濟、法律、哲學、歷史、文學等多個學科。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原則性、學術性、探索性、時代性的辦刊方針,堅持為廣大學術理論工作者提供理論陣地,扶植、培養中青年作者,在選題策劃、欄目設置上緊跟學術前沿和時代特色,曾被中宣部理論局領導譽為“中青年理論家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