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涉稅課程是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在相關的課程思政研究中,從教學形式上進行探索的文獻比較豐富,而從課程內容中挖掘的文獻比較匱乏。基于此,本文依據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對專業類課程的要求,立足于涉稅課程知識內容本身,提煉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提出涉稅課程群思政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課程思政;涉稅課程群;法治教育;“四個自信”;職業道德
2020年5月,教育部對高等學校經濟、管理、法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具體要求:重新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價值,要讓學生了解專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法律,培養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目前,財經類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已經比較豐富,但是,多數文獻都是從教學形式上探索課程思政建設。本文根據教育部對專業類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要求,立足于涉稅課程知識內容本身,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提出涉稅課程群思政建設的具體方案。
涉稅課程是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雖然各高校開設的涉稅課程群略有不同,但《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納稅實務》是財經類專業普遍開設的課程。本文以這幾門課程為代表研究涉稅課程群的思政內容建設。
1 《稅法》課程思政建設
1.1 進行法治教育
介紹我國稅收法律體系,引導學生領悟當代依法治稅的理念,堅定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念。目前我國稅收法律體系是由三個層級構成的:人大立法或者授權立法的稅收法律、國務院頒布的稅收法規,相關部門出臺的稅收規章。2016年以后全國人大的稅收立法工作加速。2016年《環境保護稅法》頒布,2017年《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頒布,2018年《車輛購置稅法》《耕地占用稅法》頒布,2019年《資源稅法》頒布,2020年《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契稅法》頒布,未來所有稅種都將上升為法律層級。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保證了稅收立法的公正性,增強了我國稅法體系的權威性,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
1.2 培養制度自信
通過學習我國新時代稅收制度,引導學生理解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和自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收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兩步走”戰略實施減稅降負。從2012年至2016年5月分行業逐步推進營改增,最終實現全行業流轉稅制統一,解決了行業之間重復征稅問題。從2017年起,開始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稅率,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實施加計抵減,18個行業試行增量留抵稅額退稅,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負;二是為小微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增強市場活力。將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統一為500萬,提高增值稅免稅標準,減半征收六稅兩費,增大對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力度,這些措施對就業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三是在鼓勵創新方面,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多項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四是在改善民生,促進市場公平方面,2018年推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綜合計稅方式下,提高基本費用扣除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減輕了所有納稅人的稅負;調整超額累進稅率,使稅收優惠力度向中低收入者傾斜;五是在環境保護方面,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逐步擴大征收范圍;對大氣、水、固體廢物、噪聲污染征收環境保護稅;將電池、涂料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新時代我國稅收政策不再局限于保障國家財政收入的單一職能,而是在經濟高質量增長,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發揮著調控作用。
2 《稅務會計》課程思政建設
2.1進行法治教育
強調稅務會計具有法定性,涉稅賬務處理要以稅法規定為根本準則。當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不一致時,應該遵從稅法要求。比如,在會計核算中,為了保證稅款繳納的及時性,稅務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模式,而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在銷售收入確認中,銷售貨物如果先開發票,稅務會計在開票當天確認銷項,而財務會計在商品控制權轉移時確認收入;無償贈送行為,稅務會計按視同銷售確認銷項稅額,但財務會計并不確認收入,而是劃歸“營業外支出”科目。在收益計量中,稅務會計核算應納稅所得額,而財務會計核算會計利潤。在資產處理中,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稅務會計一般采用直線法,并受到法定最低折舊年限的限制,而財務會計可以根據預期實現方式靈活選擇折舊方式和折舊期限;對于財務會計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金,一般情況下稅務會計均不能確認。在成本費用扣除中,技術研發費用、三項經費、廣宣費、業務招待費等項目的支出,稅務會計要按照稅法限額扣除、加計扣除的規定進行扣除,而財務會計只需據實扣除即可。
2.2 培養職業素養
一是明確稅務會計目標,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稅務會計的核心是記錄企業涉稅賬務信息。這些會計記錄,是稅務機關進行稅款征收、檢查、監督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相關利益者了解企業納稅情況、做出投資決策的主要參考。如實反映企業稅務活動,能夠促進企業依法納稅,幫助投資者、經營者正確決策,保障國家財政收入;二是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我國的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采用一套賬,涉稅會計科目遵從會計準則規定,當涉稅事項與稅法規定不沖突時,依然按照財務會計規范進行賬務處理,因此,提高財務會計專業知識是順利開展稅務會計的基礎。此外,由于稅法與會計規定的差異性,幫助學生掌握好涉稅業務會計分錄的特殊規定,是培養稅務會計人才職業能力的關鍵。
2.3 培養職業道德
發票是記錄經濟交易具體事項的原始憑證,是購銷雙方明確法律責任的重要依據,也是稅務會計進行會計、稅務核算的主要憑據。在發票知識點講授中,除了向學生介紹發票領購、開具、保管的法律規定以外,還要讓學生了解智能化的發票風險監管系統,約束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誠實守信。2019年,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已經升級為2.0版本。該系統記錄了發票開具的詳細信息,能夠追蹤發票流轉狀態,形成發票信息庫,輕松鑒別異常發票。系統還具備智能化分析功能,通過比對、分析上下游企業進項、銷項發票信息,快速識別財務人員虛開發票行為。智能化的稅務監管讓不合規的稅務處理無所遁形。
推薦閱讀:財政稅收類論文可以發表評高級職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