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財稅管理在國內外油氣產業低碳發展中的應用建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財政稅收時間:瀏覽:

  在當前國內外油氣產業低碳發展財稅中的新管理條例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財稅管理應用的新制度模式呢?有關現在財稅建設的新發展措施又有哪些呢?文章主要從國外油氣產業財稅激勵現狀和我國油氣產業財稅激勵政策現狀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本文選自:《山西財稅》,《山西財稅》山西省財政廳主辦,月刊。是一部財經刊物。以探索財稅經濟方面有關問題(理論政策),總結交流財稅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經驗,宣傳財稅方針政策和法規、介紹國內外財經知識為主。

  摘要:經濟增長和碳排放約束之間的所有矛盾充分說明,沿襲過去的粗放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代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訴求,為了在低碳約束條件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最佳途徑就是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發展模式,實現由“高碳”向“低碳”的轉變。低碳發展模式不但控制生產中資源和能源的投入與消耗量,還控制產品或服務使用當中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推動高耗能、高排放工業轉型升級,在產品生命周期中全程實現低能耗與低排放。低碳發展模式力圖提高資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破解資源瓶頸,打造更加清潔、更加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低碳發展模式致力于改善生活環境,宣傳適度消費觀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綠色、可持續的增長點,從而化解碳排放約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財稅政策只是作為支撐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揮作用,僅憑低碳財稅政策本身很難實現預期政策效果。低碳財稅政策的相關配套政策還包括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基于市場的碳排放交易機制自愿協議等。我國目前的相關衡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尚不完善,財稅政策使用依據不足,這勢必影響政策工具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國政府還必須進一步健全相關配套政策機制,提高低碳財稅的政策效率。

  關鍵詞:財稅管理,油氣產業,能源財稅論文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低碳經濟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積極研究與探討的熱門話題,特別是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其就“如何處理碳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這一主題,達成了全球性的協議。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是世界上生產和消耗碳的大國,我國的基本能源結構為煤,油和氣相對較少,我國和發達國家有較大差別,對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長久依賴,導致對低碳的研究與認知尚不完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油氣產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戰略性基礎產業,與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的技術性變革能夠發揮廣泛的影響力。油氣產業鏈長,涵蓋范圍廣,其鏈條上還有許多旁側配套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該產業的低碳發展能夠帶動其他相關產業隨之轉型。而加強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發展,又離不開政府財稅政策的支持。

  (2)研究問題。眾所周知,低碳發展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許多矛盾。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全力提升社會經濟仍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但是這將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繼續增加,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以機械制造、鋼鐵、建材、能源為代表的重工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加大,而這些往往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等特征,它們的快速發展導致碳排放總量不斷上升,減少碳排放的強制性要求給工業化繼續推進增添了額外的沉重負擔。從能源的角度來看,我國對煤炭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相對落后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在短期內很難馬上改變,降低碳排放的強制性要求給能源體系和能源使用現狀帶來了嚴峻挑戰。

  由此可見,中國油氣產業未來將要面對增加油氣供應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雙重壓力。油氣產業是化石燃料的基石,作為其唯一的生產者和供應者,它高能耗與高排放的特性,無法避免地與低碳經濟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矛盾,但同時,作為國家戰略性的基礎產業,油氣產業的變革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家應制定與之配套的政策與措施。

財稅管理在國內外油氣產業低碳發展中的應用建設

  (3)研究意義。油氣產業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隨著世界信息的交流,國家和政府認真研究,努力創新,出臺了一系列低碳發展財稅政策,從財政上給予支持,從稅收上實施調控,實現高效能源的技術性變革發展和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我國想要快速構建低碳財稅政策體系,可以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如推動新能源環保觀念、全面剖析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和日常生活的全面變革等,這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二、相關研究綜述

  (1)國外研究。早在1997年,國外學者就開始了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方向的研究,低碳經濟發展所處的戰略地位是國家發展低碳經濟規劃方面的重要轉型。美國學者Redgwell(2009)等從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入手,批評了當前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傳統化石的依賴性過強,并重點闡述了中國及印度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未來世界的影響。美國學者Sperling(2007)描述了一種叫低碳燃料標準(LCFS)控制碳排放的新政策,這一政策非常強調碳強度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這一政策有望在美國和歐盟被廣泛采用。在加拿大,油砂產業是減緩碳排放的焦點。Anderson(2008)等借助麻省理工學院的碳排放預測和政策分析工具,根據加拿大的政治特點為油砂產業構造了兩套不同的低碳政策,并分析其碳減排成本和效果。

  低碳經濟政策方向的研究國外學者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方面是政府職能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正相關影響研究,即政府低碳政績考核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低碳制度建立方向的研究,這其中又分為三個小的方向,即碳稅改革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區域經濟制度規劃對低碳經濟社會建立的影響和清潔能源機制對低碳經濟發展貢獻的研究。

  在政府職能低碳研究方面,國外學者認為發展中國家政府執行效率的提升有很大潛力,若投入相同的人力、財力,發展中國家的低碳績效比發達國家增長的要快很多,但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發展中國家的政策比較保守。在政府低碳績效的考核研究上,認為生態成本的高支出、低回報是阻礙政府低碳績效提升的主要原因。

  在低碳制度建設研究方面主要表現在:第一,碳稅領域研究方面。國外學者在對發達國家低碳經濟減排理論研究上,認為碳稅體制的自我改革會是未來各國低碳經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該方案最大的優勢是投入與產出比例高、見效快;第二,區域低碳規劃以及低碳城市建設的研究。比如,Edward等學者深入研究低碳生活與低碳城市能源消耗的結構關系,從經濟學角度將美國十幾個大城市中心與郊區家庭單位交通、生活能耗等方面的碳排放量做了分析對比,以數據分析的形式證明了家庭能耗與低碳城市的構建密不可分;第三,清潔能源機制的研究方面。自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震動不安,但20成員國之間一些清潔能源的機制體現了很好的合作方向,中國是2008年以來低碳經濟刺激政策和新能源投入資金最多的國家。

  (2)國內研究。油氣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關油氣領域的著作不計其數,其中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油氣產業財稅政策進行了研究。較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國外的油氣財稅制度。隨著油氣產業的不斷發展,關于油氣財稅制度的文章也不斷涌現。李亞芬(2005)等研究了油氣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認為石油與國民經濟關系密切,但我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如何確保石油供應已成為目前最迫切的課題。從稅收政策角度進行研究的代表性觀點有:王建銘(2005)提出了幾條改革我國油氣產業所得稅存在問題的途徑,如調整所得稅的稅率,制定稅收減免政策等;張貢生和馬衍偉(2007)指出了我國油氣企業資源稅費存在的一些問題。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世界主要國家都制定了一系列鼓勵低碳能源、無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的優惠財政政策。范仙梅和陶倫康(2011)指出,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地熱能、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無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正是石油產業的專長,我國政府部門也在不斷出臺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石油產業正迎來難得的機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較晚,技術基礎較差,因此趙麗洲(2011)認為我國應注重從宏觀上全面規劃石油產業低碳發展,明確發展目標、戰略和路線,盡快編制低碳發展規劃,積極參與行業低碳減排的政策研究。

  三、國外油氣產業財稅激勵現狀

  (1)發達國家財稅激勵政策

  1、財政政策。從18世紀的工業革命至今,雖然全球經濟一直持續增長,但是作為基礎能源,化石能源的高污染的消耗隨之不斷上升,從而導致全球生態紊亂,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量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遭到不可逆轉的破壞等一系列的負面效應,這些都將嚴重威脅人類未來的生存發展。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于2003年2月24日發表《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低碳經濟術語的官方文件。該文件的主要內容是英國的目標是將在205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減排60%,從而把英國完全轉變成一個低碳經濟的國家。在此之后,德國、意大利、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陸續做出反應,掀起了全球低碳發展的熱潮。以1990年每個國家或地區各自的碳排放量為基準,歐盟承諾至2020年減排20%;日本承諾減排25%;俄羅斯承諾減排25%;澳大利亞以2000年的碳排放量為基準,承諾至2020年減排25%;加拿大承諾至2020年在2006年碳排放量基礎上減排20%。國際上對促進碳減排的財政政策工具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財政資金投入政策、財政補貼政策、稅收政策和綠色采購等財稅政策來促進碳減排的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以奧巴馬為首的美國政府為了發展低碳經濟,鼓勵民眾樹立環保生活意識,不斷公布新的節能優惠政策。

  2、稅收政策。英國2001年開征的氣候變化稅根據能源產品消耗情況進行從量征收,其征稅產品主要鎖定為煤炭、天然氣、電力和液化石油氣等化石燃料,主要征稅目標為消費能源用于燃料用途的商業、工業和公共部門(不包括民用和交通部門),通過征收氣候變化稅,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性。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國推出了“二氧化碳稅”,在歐盟內部碳稅政策尚未能達成共識。Metcalf和Weisbach(2009)基于最優稅基、稅率和貿易三個因素分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碳稅制度,他認為一個精心設計的、針對美國上游企業的碳稅征收體系,可以實現對美國80%碳排放量的控制;Metcalf(2009)比較了美國的碳稅政策和補貼政策,他認為補貼政策無法達到主要減排目標,碳稅政策對于節能減排效果更好;Tol和Verde(2013)使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財政政策對歐盟實現嚴格的減排目標的作用,他們認為碳稅是最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手段。

  (2)發展中國家財稅激勵政策

  1、財政政策。ESMAP(2012)對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波蘭和南非等七個發展中國家的低碳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符合成本效益要求的減排潛力是巨大的。盡管發展中國家人均溫室氣體排放較發達國家低,但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可以大幅度減少排放。從減緩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各國都清楚地意識到綠色增長的機會和建立在高碳基礎上的經濟增長的風險。將經濟增長去高碳化是這些國家優先的政策目標,而不是國際社會壓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低碳發展能夠支持發展中國家的一系列其他政策目標,包括經濟競爭力、能源安全、發展新的產業和就業機會、在知識和創新領域的投資,等等。這也許可以解釋發展中國家對低碳增長的濃厚興趣。同時,這份報告還指出,發展中國家目前低碳經濟的發展中心要從規劃逐漸轉移到執行;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必須有優先支持對象和創新變革;低碳經濟的發展規劃可以并入國家發展規劃來統籌安排;發展中國家的低碳發展需要獲得國際支持。

  2、稅收政策。有部分國外學者和官員分析了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西方學者對于碳關稅的研究普遍認為,發達國家將從碳關稅中獲益,而碳關稅對發展中大國的負面影響則較大。美國進口的高能耗產品中發展中國家只占很小一部分,碳關稅作用很小,也無法影響除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之間的同類產品貿易。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巴西等將因碳關稅實施承擔大部分的稅賦而致使貿易狀況惡化和損失較大福利,而且會在未來幾十年對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經濟產生嚴重損害,甚至產生危機。有學者做出實驗,跨越四個地區(美國、歐盟、中國以及其他地區),采用碳密度高、低兩類不同商品的靜態CGE模型,對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地區同時實施碳關稅的情景進行了縝密計算,發現碳關稅對全球碳排放、貿易量以及福利的影響非常小,但會使得減排國家的進口量減少,使中國等非減排國家的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各國學者研究的結果表明,碳稅確實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這是建立在犧牲發展中國家GDP增長的基礎上。

  四、我國油氣產業財稅激勵政策現狀

  (1)財政政策。在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經濟增速傲視全球,經濟總量增長達到世界第二位的水平。中國經濟的發展根本上離不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但也離不開大量能源投入,一定時期內,中國面對來自能源的挑戰越來越大。中國政府也一直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先后于1998年和2002年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胡錦濤于2007年9月8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明確主張“發展低碳經濟”,并提出了四項建議。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方向,也將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

  在財政政策方而,政府提出了“節能降耗”有效利用資源的決定,要求加大利用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財政扶持力度。1978年至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占比始終保持在70%左右,石油的比例約20%,天然氣約為3%,其他約占7%。天然氣和煤層氣是優質的化石能源。為了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了《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2007年財政部下發了《關于煤層氣(瓦斯)開發利用補貼的實施意見》。到2010年底,中國井下抽采煤層氣超過60億立方米。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財政部、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支持頁巖氣開發。

  (2)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方而,我國現已開征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礦區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等。消費稅對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征收消費稅可抑制消費需求,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耗,對小汽車按排量征收消費稅有利于鼓勵人們使用小排量汽車,減少碳排放量,保護環境。礦區使用費的征收只限于開采海上和陸上的石油、天然氣的企業。礦產資源補償費自1994年4月1日起對采礦權人征收,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同財政部門征收,用于礦產資源勘查并尋找新的礦產資源。

  為了促進油氣企業的重組改制,加強其增值稅的征收管理工作,國家對油氣企業增值稅作了較大的調整。2000年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并實施了《油氣田企業增值稅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實施標志著國家開始重視油氣企業生產的特殊性,油氣產業的稅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此后,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發展,我國的稅收政策也一直處于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其中有關油氣產業的幾次重要稅收政策變化主要包括:2006年我國開始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2008年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2010年調整部分燃料油消費稅、成品油生產企業生產自用油免征消費稅;2011年將原油和天然氣的資源稅由從量定額計征調整為按銷售額的5%~10%征收,等等。

  五、啟示

  財政投入和財政補貼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推動低碳發展的主力。稅收優惠是財政政策中最有效的經濟調控手段之一。構建綠色稅制:第一,進一步加快資源稅改革,改變資源性產品油氣產業低稅負的現狀,未來的方向包括繼續提高稅額、將從價計征擴展到更多資源產品等;第二,加快推出環境稅和碳稅。也可借鑒發達國家征收“氣候變化稅”的經驗,通過適時開征碳稅、引導能耗大戶自愿簽訂節能減排協議來促進多元化、社會化低碳經濟融資體制的建立;第三,其他與石油企業低碳發展相關的稅種(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仍需進一步綠化,這樣既可以增加對低碳新能源的投入,又能減少油氣產業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發展,意義重大。石油企業,任重而道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灵山县| 大埔区| 都兰县| 中超| 民县| 东台市| 佛教| 汪清县| 亳州市| 南岸区| 自贡市| 桦南县| 广平县| 颍上县| 玛多县| 昭通市| 定兴县| 三门峡市| 巴林右旗| 即墨市| 登封市| 济宁市| 五莲县| 洛扎县| 九江县| 岳阳市| 石城县| 马鞍山市| 浮山县| 阿克苏市| 绿春县| 滦南县| 绍兴县| 兴化市| 鄂托克前旗| 巫山县| 盐源县| 平乐县| 盐边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