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2005~2012年我縣財政經濟發展取得較好的成績,這主要是得益于上級財政政策的落實,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質量和效益不高,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收入等要素瓶頸突出,公共服務體系需要更加完善,民生保障需要進一步加強。
一、我縣現行享有的民族工作財政政策
與非少數民族縣市相比,我縣享有的民族地區財政政策有:
1.民族地區轉移支付
我縣從2006年起享受了中央非民族省區的民族自治縣專門安排的財力性轉移支付,而且少數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也逐年增長。2006~2012年一般轉移支付中民族轉移支付分別為764萬元、812萬元、1050萬元、1050萬元、1456萬元、2060萬元、2481萬元。
2.稅收優惠政策
在稅收優惠方面,我縣僅享有對新辦企業所得稅實行“三免兩減半”稅收優惠政策。
二、我縣民族工作財政政策與財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差距
這些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民族工作財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GDP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不高。比如2012年我縣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5.1%,其中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16%,全縣每百元GDP提供的財政收入為5元,遠遠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2)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有待提高。在財政收入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收入質量呈下降趨勢,反映出收入結構不盡合理。(3)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我縣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幅較高,但由于收入基數不大,收入結構不合理,質量不佳,可用財力明顯不足,依然極度地依賴上級財政,是典型的“吃飯”財政。如2012年我縣公共預算財政支出完成14699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僅為35696萬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24.28%。然而,上級財政雖然加大了對我縣的轉移支付力度,但是增加部分往往是政策性硬支出,如工資性支出、涉農補貼、社保補助、教育資金等,對我縣可供支配財力影響并不大,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財政保障能力十分脆弱,財政運行非常困難,近五年來縣本級財政自給率維持在25%左右,財政對各項重點支出和事業發展的保障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還比較大。(4)財力性轉移支付規模偏小。我縣是少數民族貧困縣、革命老區和點型的依靠上級財政吃飯的縣,基礎差,底子薄,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收入總量、增量不大,本級財力遠遠不能滿足支出的需求,財政運轉非常困難。首先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偏小(不含民族轉移支付)。縱觀近幾年我縣上級補助收入從增量、增幅上來看,很可觀,為解決我縣財力缺口和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從上級補助收入結構上來分析,就不難發現專項轉移支付、專項撥款增幅遠遠高于均衡性轉移支付。這樣一來,專項轉移支付雖然增加了,但是仍然解決不了地區和部門之間的財力差異,使得公共財政服務不能在全縣各部門均衡分配。其次是民放轉移支付規模偏小。2006-2012年民族轉移支付分別為764萬元、812萬元、1050萬元、1050萬元、1456萬元、2060萬元、2481萬元,年均增幅21.69%,絕對額增加值偏小,占上級補助收入的比重僅為2.64%、2.17%、2.17%、1.63%、1.9%、2.21%、2.35%。
2.我縣民族工作財政政策與周邊縣的差距
(1)個人待遇方面。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懷化市享受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的縣有3個,其中與我縣相鄰的有麻陽縣、新晃縣,我縣也同為少數民族貧困縣,縣情、財力情況與上述兩縣基本一致,卻沒有享受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其他西部地區縣市全部享受。(2)工資轉移支付方面。中央幾次調整工資,增資部分工資性轉移支付中央按65%給予安排,而西部地區縣市中央按100%安排工資轉移支付。(3)重點項目財政資金。2012年重點項目財政資金總規模(41651萬元)與2011年相比,凈增601萬元,增幅僅為1.46%。2012年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持續建設項目僅水利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增加力度較大外(2011年該項目為555萬元,2012年6388萬元,增加5833萬元),教育、國土項目增量不大,交通、廉租房建設呈下降趨勢,特別是環境改善與建設項目與2010年比減少1300萬元。另外我縣重點項目財力配套壓力非常大,2010~2012年因財力短缺仍有重點項目配套資金出借掛帳6314萬元。而與我縣毗鄰的貴州省松桃縣,重點項目建設中央、省級項目免除地方財政配套,全額安排。少數民族扶貧項目資金的少,扶貧項目中少數民族發展資金規模更少。2005-2012年我縣扶貧資金分別為911萬元、1152萬元、1041萬元、1063萬元、1363萬元、1665萬元、1785萬元、2702萬元;2011年起實施少數民族發展扶貧項目,少數民族發展項目占扶貧項目的8.9%。規模模遠遠低同屬西部的貴州少數民族縣和麻陽、新晃縣。(4)上級轉移支付方面。我縣毗鄰的貴州省松桃縣,同處西部地區,近三年來地方財政收入相差不大,但因該縣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而我縣只能參照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執行。近三年來該縣上級轉移支付分別為13.78億元、16.36億元、21.81億元、而我縣近三年來上級轉移支付分別為7.28億元、8.96億元、10.55億元。2012年該縣人均上級轉移支付是我縣的1.31倍。
三、有關民族工作財政政策和財政發展的建議
我縣民族工作財政經濟發展得益于民族財政政策的實施,財政經濟發展是基礎,財政政策實施是動力。財政政策的實施為我縣財政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機遇和挑戰。為促進我縣財政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增強我縣財政保障能力,就有關民族工作財政政策和財政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民族工作財政政策方面
(1)加大民族轉移支付力度。相對于非民族地區來說,雖然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實施了民族地區專項轉移支付,但相對于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需求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希望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扶貧、特別是扶貧產業扶持規模,體現上級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照顧。(2)一般轉移支付對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考慮到民族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和特殊支出因素,通過因素選取增加對民族地區的一般轉移支付。同時在民族地區特殊因素暫時難以量化的情況下,通過提高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系數,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額。比如2012年以來,人個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的提高、營改征直接影響的稅收收入占總收入的四成以上,希望中央和省財政以一般轉移支付的形式彌補收入缺口。(3)繼續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實施新辦企業的所得稅“三免兩減半”的優惠政策,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希望中央財政能將貧困縣上劃中央的增值稅、所得稅全額返還地方,作為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專項,以促進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4)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免除所有需要地方配套的項目資金。我縣毗鄰貴州省,應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政策,免除武陵山片區區域縣市所有中央和省級項目所需地方配套資金,希望中央和省級財政在項目安排時,給予全額安排,免除地方配套資金。其次加大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等扶貧資金投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產業發展。(5)應落實全額增加調資轉移支付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對調整工資部分及年終獎金實施全額補助,民族省區轉移支付系數在同檔次非民族省區轉移支付系數的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另外,津補貼資增加的支出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享受此項補助的基本上是西部民族省區。
2.民放工作財政經濟發展方面
“十二五”時期依然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期,這一期間我縣將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財政發展、惠民富民任重而道遠。(1)發展經濟壯大財政實力是構建我縣公共財政制度的物質保證。我縣經濟基礎薄弱,財源稅源結構單一,投資規模小且投資效益不高,持續性財源少,規模性企業不多,沒有特別突出的工業項目,骨干稅源企業沒有形成完全優勢,這是我縣財政發展的“軟肋”。因此各級各部門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工業強縣和項目建設為重點,大力支持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興財源,完善貼息、獎勵等切實狀大財政實力。(2)要繼續優化收入結構,努力提高兩個比重。保持較高的收入質量是促進財政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財政收入質量,正確處理收入速度與效益的關系,通過不斷優化收入結構,努力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使財政收入規模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實現收入穩定增長、均衡入庫,增強財政實力,切實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一方面要專項安排預算,通過項目實施、轉移支付、財力補助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突出扶持重點,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財政投入要重點支持民族地區教育支出;重點支持民族地區重大技術項目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加大科技普及和成果轉化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支持民族地城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重點支持民族地區文化建設,提升民族地區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