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孫少平是農民的兒子,是在苦難和饑餓中長大的,他不怕艱難困苦的社會現實,求學期間饑餓時時折磨著他,襤褸的衣裳使他在女生面前不體面,苦澀、凄楚,心中郁積著難言的悲憤,但是他挺過來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漢的豁達平靜地接受著這一切。但是擺脫狹隘的農民意識,追求具有人生價值的精神生活這種意念卻從來在他的心中沒有停止過。當他回鄉之后,一個人獨處天老地荒的山溝里時:“一種強烈的愿望就不斷從內心升起,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的生活一輩子,他老感覺到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在不間斷的做著遠行的夢。”即使有吃有穿了,他還會煎熬的。
[關鍵詞]路遙平凡世界人物形象
劇等方面分析路遙作品特有的蒼涼、悲壯的悲劇情結。
路遙以其澎湃的激情專注于表現城鄉交叉地帶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就塑造了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典型”的人物形象,盡情展示著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本文通過對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兩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從作者的生活經歷,黃土地的蒼涼,對黃土地的深情與熱愛,黃土地的悲歡離合與愛情悲
帶著特有的黃土氣息,從陜北高原向我們走來,這就是路遙。路遙在其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為數不多卻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他時刻關注著黃土地,關注著黃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純樸善良的人們,路遙以其強烈的激情與他們一起悲歡,一起思考,一道前進。他所寫的人是像黃土地一樣質樸善良而又多情自尊的人,他敘述的故事是像黃土地一樣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他所抒發的感情是像黃土地一樣熾熱奔放而又遼遠的情。路遙正是以像信天游旋律一樣纏綿悠長而質樸的感情在《平凡的世界》里,寫出了《人生》。創造出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隨著城市和農村本身的發展,城市生活對農村生活的沖擊,農村生活對城市生活的影響,農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傾向,現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沖突,文明與落后,新的思想意識與傳統觀念的沖突等等,構成了當代生活的一些極其重要的內容。”路遙是個多情又敏感的作家,現代文明之風吹到黃土地所掀起的波瀾,路遙是非常關注的這“其重要的內容”,“城鄉交叉地帶”的創作區是路遙的發明,他一如既往地耕耘在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終結。路遙曾在他的自傳里寫道“我的作品的題材范圍,大都是我稱之謂‘城鄉交叉地帶’的生活,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無疑,起初我在表現這個領域的生活時,并沒有充分理性地認識到它在我們整個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深刻而巨大的意義,而是通常所說的,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后來只是由于在同一塊土地上的反復耕耘,才逐漸對這塊生活的土壤有了一些較深層次的理解”,他在這“交叉地帶”中開掘積淀下來的文化記憶,讓不同的人在這塊相同的土地上演繹不同的人生故事。
一、普通農村的知識青年,締造了生活的勝利者
在談到路遙《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時,我們不得不將其與《人生》中的高加林作以對比。《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處在一個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風卻又保留著古老落后習俗的城鎮交叉地帶的農村,他有年輕人的朝氣和理想,有年輕人的魄力和闖勁,他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都想去外星球看看。高加林作為有知識的農村青年,他也一樣不可能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一輩子,鄭重宣言“你們有你們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們一樣,在咱們高家村的土挖刨一生”,書中五彩斑斕的生活不斷地向他招手,城市文明之風時而不斷的滋潤著他,時代前進的步伐促使他前進。
但是,心高氣盛的他卻在生活的大海中連嗆苦水,屢受折磨。他在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彌漫著濃烈的個人色彩,在高家村,他很難找到自己的知音,而不安份又使他不能腳踏實地的穩走穩干,因而注定了他在順境時如魚得水,逆境時則頹敗消沉。他疏遠了黃土地,在農村,他是弱者。“一個感應著時代脈搏的當代青年,他的理想追求,無論有多大的意義和合理化,如果缺乏了對這種人民和人民真正生活的基本理解,他的行為就不能不是盲目的,輕率的,一個只強烈要求社會大眾理解自己,而自己不理解或不準備理解社會大眾,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親人,就不能算作一個將理智和感情結合起來的真正的人,他的覺悟還不能作一個真正現代人的自覺。”所以最終高加林成了“一個遺棄了故土又被城市所遺棄的人”。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與高加林一樣都是有知識的現代青年,他們都屬于奮斗型人物,有著可愛的執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滿足一輩子立于黃土地上,他們渴望呼吸城市的文明之風,渴望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為。與高加林不同的是孫少平雖家境貧困,但從來不鄙視自己的家庭出身,他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我們出身于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